?
這是一篇關于我的文章。
其實不敢想,畢竟中間有兩年的空窗。其實兩年可以過得很快,就像現在覺得十年前的事情都歷歷在目。
很想回到十年前,可以在一覺醒來看到當時覺得永遠不會分開的一群人。
看到桌子上流的口水,看不到遙遠的未來而沒有絲毫擔憂,以為日子過得很慢,慢到每時每刻都充斥著古文、數學題和26個英語字母。
只是,現在的日子就像是按下了加速鍵,溜得飛快。
覺得自己并沒有握住什么,沒有得到什么,也仿佛沒有失去什么。
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心里有落差。
而落差來源于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也對不起曾經的自己。
在微博看到這個熱搜,然后看到一個微博。
?
對于此類個人公眾平臺,我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一方面,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另一方面不服氣,為什么別人可以做的這么好。
于是在微信上搜索這個公眾號,閱讀量超2000,第一篇文章也1000+,這是我從來不敢想的。
驚住了。
再看文章的質量,無論從字數還是品質上,都是好文章。
也從中了解到這個陌生人。
?
莫莉,95后,理科生,大二,去年11月開始運營公眾平臺,書法六級,自學插畫兩年畫完了四本素描本。
喜歡旅行窮游了20多個城市,學習舞蹈,手工,喜歡文字,愛畫中的寧靜,旅行的瀟灑,用文字記錄生活,計劃大學畢業之前走完中國。
看完她的“履歷”,覺得自己弱爆了。
兩年前的自己,依然是渾渾噩噩地度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甚至也沒搞好本職工作——學習。
那時候還會覺得人生漫長,其實無非是沒有目標和方向,也沒有人生規劃,只知道得過且過。
?
兩年前的我,大二,和她一般大。卻無論如何也不及她的千分之一。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羨慕,卻不會嫉妒。刷完微博再看她寫的東西,就知道她的成功,她值得。
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你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的苦難。
前兩天有人問我,你吉他彈得怎么樣了?
我不禁啞口無言。
給自己找了個借口說因為要忙重要的事情,所以放下了。有失必有得吧。
可也只有自己知道,那只不過是推托,是找借口,是為自己的不作為找托辭。
真的是沒時間嗎?還是因為自律性太差。
想起自己培養的一系列愛好,在發展成為特長的路上大部分都不幸夭折。
?
高二和幾個好友一起學習書法,自覺學得還可以了,也沒想著寫多好,高三由于高考就不再去學習。
后來機緣巧合因為會一點書法進入了社聯宣傳部。記得有一次做宣傳板,寫字的時候副主席在旁邊,那個時候只知道他是副主席,不知道他還是書畫協會的會長。
他說,這個字是有那種樣子了,但是還欠火候,有時間去書畫協會鍛煉鍛煉,會有進步的。
當時心里想:你懂書法嗎?就評判?嘴上說,就是學了一段時間,加上自己的風格…
他回我:在30歲之前,不要有自己的風格,還是以臨摹為主。
我回道:嗯,知道了,有時間我就去協會練練…可心里還是想的是,你是誰啊?
后來知道了他的身份,忽然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弱了。而又沒有虛心求教,到現在可能已經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退步幾千丈了。
偶爾在朋友圈看到這個學長的消息,前段時間他還現場看到了胡歌。甚是羨慕吶!
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去書畫協會繼續“進修”,也成了一個遺憾,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寫出一手好字了。
后來看到一個同鄉的在書畫協會,那時候每周三周四晚上在7教某個教室作為書法訓練的地方,很久之后看到他的字,連連覺得自愧不如。
做一件事情,你花了多少時間和心思,所得的結果和回報都是成正比的。
到此我的書法也就夭折了,我也不知道哪天提起筆,還能不能寫出來。
?
另一個夭折的,是我的吉他。
我自我感覺我的聲音不好聽,也不會唱歌。但我想學吉他,會彈就好,不用唱歌的那種。
于是某一天腦子一熱,問小馬哥,初學者買什么樣的吉他好一點?還剩下了一把。如果和一把吉他之間也有緣分存在的話,那我覺得就是她了。恰好小馬哥進的一批新吉他。
我就認為這是注定的,她注定是跟隨我的一把吉他。然后果斷買下了。那個時候,大概是大二吧。
后來小馬哥來教了我一兩次。可是我慧根淺,老是出錯。他本來也忙,后來我自己自學。
可自學的結果就是,吉他丟在那里落滿了灰塵。這一放就是近一年。
大概是大四才開始決定報個班。畢竟花了錢買吉他,都快畢業了,總不能浪費掉一把琴,而我也不想賣掉它,我總覺得是緣分。
學了十幾節課,有了那么一點點進步。可也只有每次上課的時候才認認真真地學,在課后很少拿出吉他來練習。
同時學習吉他的大一學弟們,都已經開始練習有點難度的曲子了,而我還是小星星,和生日快樂歌。
不禁汗顏。總是標榜自己很忙的樣子,其實自己都不知道時間都花在了哪了。
之后也不了了之了,還安慰自己是因為要做別的大事情。
可小馬哥也是大學的時候才開始接觸吉他啊。人家都已經在學校的大型比賽中彈唱了,還獲獎了。可自己怎么就做不到呢?
現在想想,確實是因為我并沒有花時間和心思在上面,什么東西都淺嘗輒止,會,但是只會一點點皮毛,并不精通甚至拿不出手。
或許唯一堅持下來的,就剩下文字了。可看了別人的文字,也瞬間覺得自己弱爆了。
?
我是去年9月份申請的公眾號,到現在應該有70篇原創,雖然沒有堅持每天推送,但寫的都是自己用心寫的,都是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可閱讀量低,轉發分享少,關注人數低。雖然也知道這些不代表什么,也不怎么在意這些東西。
我就是想寫一些自己的東西而已。
看到比我做的晚的公眾號,而且才大二,都已經2000人關注了。
難免有比較,有落差。
我在想,是不是女生更受歡迎一些呢?直到看了她的微博和文章,我發現我錯了。
她的經歷是兩年前的我不能趕上的,也是如今的我無法追上的。
她的能力也是我所欠缺的,以及那份可以堅持兩年幾乎三天一幅圖的毅力和自律,也是我難以望其項背的。
這一切,都形成了她的文字,她的風格。
旅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意味的詞,在路上遇見陌生人,新鮮事,也遇見了自己。
而我相信,兩年能夠窮游中國20多個城市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好的故事集。
所以,沒有一個人是隨隨便便成功的。我羨慕她,卻不會嫉妒她。
我可能很多愛好都夭折了,但我不會放棄文字。可能現在寫得不好,但我覺得我會寫下去的,總會有進步的。
兩年前,我的21歲可能再也沒辦法趕上那個姑娘了。
但兩年后,我的25歲,我應該會有所改變。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如果我現在25歲。
沒有如果,其實是好的。
那么還可以對未來充滿一份期待,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方向,緩慢卻可以腳踏實地地走過去。
而和陌生人的對比,也像跟針,被刺痛著,也被激勵著。
雖然23歲我還沒過上你21歲的生活,但25歲的我絕對可以超越你21歲的生活。
雖然還是沒能過上你23歲的生活。
我知道這個差距是會越拉越大的,但我和自己的差距已經在慢慢變小。
這就足夠了啊。
我不認識你。
可我非常感謝你啊。
陌生人。
?
這個學長我不認識,從微博知道我的故事。我的微博粉絲少得可憐,但偶爾會發自己的動態。
關注他的原因是他在我的微博下面評論“其實并不羨慕,因為能夠看到光鮮背后承受的苦難,所以會更加理解,并不是所有人能夠有這種經歷,就會成為她這樣的人的。”
我很少在文章寫我背后所承受的苦難,我不想自己看起來如此卑微,可我是個看起來堅強而內心脆弱的人。
?
我寫關于二十歲那篇文章,我舅舅在下面的一條評論讓我整整哭了幾個小時。
打電話跟我媽說,我用自己努力換來的東西就這么讓人質疑,所有的委屈在那一剎那涌出,眼淚就像決了堤的水。
我媽也哭了,她說沒有給我好的條件,也知道每個月一千塊的生活費根本不夠,她很欣慰我這兩年的成長。
我舅舅甚至懷疑我所以的獲獎證書都是假的,我媽媽還得跟他解釋每一張上面都有我的名字。
?
從未想過有人會關注我的動態,看過我寫的文章,了解背后承受的苦難。我男神昨天跟我說:“你始終要記住,不要讓真正喜歡你的人寒心。”
他給我發的微博私信讓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總會有人理解你。
昨天朋友還說我的公眾號要寫十年呢,從二十歲到三十歲,所有的幼稚都是成熟的必經階段,我從不隱瞞絲毫,這才是真實的我。
哭的時候撕心裂肺,但每一次崩潰大哭以后會更加堅強。
爸爸以前從不用智能機,后來發現他關注了我的公眾號,會看我寫的每一篇文章,知道我去了哪里,經歷了什么。
?
發了一條朋友圈,“我不渴望被愛也從未拋棄,只是從一出生太多的期望加之一身,這便注定我要背叛所有人放棄一切,20歲以前我是為別人而生,20之后我為自己而活,我將死于30的第一道曙光,結束我漫長而孤獨的一生。”
我總是跟身邊的人說:“我只能活到三十歲,然后死于非命。”所以我很努力過好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我要離開拉薩了,準備去另外一個城市了。
莫莉:95后在校大學生,
愛畫畫旅行寫文的理科生,
勵志做一個有趣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