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6年9月接觸MOOC的,和大多數恃才傲物的同學一樣,不屑于這類課程(其實我沒有才,只有傲物。),覺得在學校上課就挺好,沒有壓力,輕輕松松一天就過去了,上課,睡覺,幾乎是我大學前期的寫照。到了第二年我在MOOC中選了三門課,好吧,我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與“智慧”,但事實上只聽了兩周,就一直擱置了,就這樣一直荒廢于“理想”的愿望中。
在今年暑假時,或許天氣太熱不想出去,又或許家里比較安靜,我又得到了勇氣與“智慧”,把之前選的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文學》,浙江理工大學《外國文學史》......全部聽完,不死心的又選了浙江大學的《唐詩經典》,網易公開課中東南大學的《詩詞格律寫作》,最終獲得了優秀證書。下面我就慕課學習,以及普通本科如何在大學中提升實力做詳細闡釋。
一 ? 學習,學習,再學習。
可能大家對這句話有了相當強的免疫力,但其真理無可爭辯。當初只是因為在網絡課程中拿到證書,學校承認其權威性,并給予學分兌換,這就意味著我可以少上一些公共課。好吧,我最初的動機有很強的功利性,但是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想法支撐著,恐怕我選的課程永遠也只是停留在“理想”的愿望中。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翻開慕課中獎學金獲得者的一些感言,有位80多歲老人,我印象極為深刻,他通過三個月的學習,所選的15門課均為優秀,其中7門課程為99分以上。他學習的原因很簡單:一天的生活既要充實有意義,還要有收獲而有滿足感。
不管你是哪個年齡段,層次,對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不管你抱著置換學分還是讓生活更充實的目的,在完成學校的課程之外,不妨嘗試選擇網絡公開課。你的這種經歷必定會在你求學,求職過程中都是加分點。
二 ?選擇,選擇,慎選擇。
有些同學初次接觸慕課,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吸引力強,所以會一次選擇很多課程,作為慕課老白,我要告誡大家的是,慎選擇。這里包括兩個方面意思。
第一:選擇和在校課程相互補充的公開課。在慕課中計算機,經濟管理,心理學,外語,文學歷史,藝術設計,工學理學,生命科學,哲學,法學,教育教學,眾多大類中又有更多的詳細課程,選擇相似或者互補的課程,才會在短時間彌補學科之不足。比如我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所以選擇《比較文學》等文學類但學校不開設的課程,這樣有利于開拓專業的寬度與廣度。
第二:每學期盡可能選擇兩門或者三門,不能貪多。很多同學經過我的介紹開始了解慕課,或者其他網絡公開課,但是看見其課程琳瑯滿目,一次性選擇多達4——5門,且不說有沒有精力,就提交作業的時間而言比較混雜,難以記憶。
提升自己的實力為滴水穿石,時間長跨度大,不能貪多念快,選擇與提升自身能力無關的課程,這樣不僅沒有精力,而且很快就會懈怠并擱置。
三 ?用心,用心,更用心。
為什么在網絡中學習中沒有堅持?多半是沒有用心,(之前的我)慕課有獨特的評分系統,比如浙江大學《唐詩經典》評分標準
《唐詩經典》MOOC,課程學習評分標準
1.單元測試占30%,單元作業占30%,期末考試占30%,課堂討論占10%,按百分制計分。
2.單元測試為客觀題,主要考察學習者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按系統記錄的答題情況給分。
3.單元作業為主觀題,主要采取互評的方式,每份作業需5人以上互評。
4.課堂討論是指學習者和其它學習者的交流情況,按照發帖和回帖數量情況得分,5次(指全課程)以上者得滿分,(只有參加課件中由老師發起的討論活動的發帖才能計入成績)。
5.總評成績60分至84分為合格,可獲得合格證書;85分至100分為優秀,可獲得優秀證書
這樣的要求與規定就需要學習者用心對待,經常在討論組中看見有同學說,在規定交作業時間內忘記了,有辦法彌補嗎?沒有參與互評,影響得分嗎?前面的課程沒有學習,影響最后成績嗎?其實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最終的成績認定,所以用心學習,避免犯這類錯誤,只要用心對待這門課程,那么最后你終會獲得優異的證書證明。
四 交流,交流,多交流。
慕課作為第三代課程模式,其優勢在與交流功能的強大,在課程的討論組中,任何人都會與你交流,并受益匪淺,下面我們看看前文提到的80多歲的老人是如何在慕課中通過交流受益的。
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探討中,也是受益匪淺。中南大學的吳爭春老師、武漢大學的萬軍杰老師、吳向偉老師,中國藥科大學的王秋老師、中國海洋大學的丁玉柱老師、東北大學的張雷老師、華中農業大學的熊小進老師都對我回答的問題,多次給予肯定,還給過不少支持與鼓勵。這些都使我感到特別溫暖,可能老師還不知道我這位學生是一位老太太呢。沒有進過大學校門,能得到名校老師的鼓勵真是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同樣這還有一個學生的感言: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是我一直深愛的。一直覺得蠻喜歡唐詩,但畢竟作為多年的笨學生,詞語表達不出心中的意思。還是唐詩經典給了我不少的學習感受,比如怎樣去學習,學習唐詩時怎樣多方面的分析及延伸閱讀,這是我從這門課程中受益最多的。以后會仿照唐詩經典提綱進行其它學習
拿到慕課學習中第一個成績,這比什么都讓我高興,謝謝唐詩經典的胡可先老師和其他老師、各位同學們。
讓我重溫大學夢!
這種益處我在這里便不再贅述,大家在體現之后會發現更多樂趣。我要說的第二種方式是在交流的基礎上,積累。
在學《唐詩經典》時,每次作業互評階段時,就會發現不少好作品,可能是同層次學生的感悟,也可能是老師的見解,也有可能是閱讀廣泛之人的看法。(參加慕課學習的人特別多,就暑假《唐詩經典》就有兩萬人學習,部分課程高達十萬人,而且其學生的領域也不盡相同,有大學生,中小學教師,記者,研究生,退休職工,IT,醫生...)在互評時,發現有較為經典的作業,我會復制保存,學習別人的思路。
比如我學習《唐詩經典》時,唐詩與酒的論述,詩與畫的關系,長恨歌的主題探討,唐朝四分說的看法…這些優秀作品的保存,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普通本科生提升自己的辦法有很多很多,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只是列舉了其中的一類。
至于MOOC能帶給哪些好處,會給你的人生增加哪些經驗,我想你閱讀一部分人的感想會有所感悟,參加一門課程的學習會受益匪淺。暑假學習網絡公開課時我寫了三個本子筆記,一個打包的文檔。新學期開始又選擇了南昌大學的《現代漢語言語交際》,探究言語的奧秘,懂得話外之話。
那么今天你優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