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洛克在和萊布尼茨的辯論中沒有占到上風,但很快又有重量級的選手上場。他是誰呢?He is Newton----牛頓。牛頓是曠世天才,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神學家、煉金術士、小心眼兒、世界末日預測者。牛頓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力學,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正確計算了天體運行的規律。他提出的力學定律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是不可撼動的。牛頓的第一身份是科學家,在哲學上他傾向于經驗主義。牛頓熱衷于實驗,他的成就也都來自于實驗。牛頓在現實中還是洛克的好朋友。洛克在和萊布尼茨的辯論中敗下陣來時,牛頓毫不示弱上前,為好朋友繼續辯論。
在講牛頓對于哲學的影響時,先熱個身,說一說牛頓同其他一些家的學術斗爭的事兒,當是名人八卦來聽一聽吧。第一個自然是萊布尼茨。牛頓和萊布尼茨都是數學家,在微積分上有些小插曲兒。現代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兩人各自發明了微積分,所以微積分的基本定理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但在當時呢,人們只知道牛頓和萊布尼茨都發表了自己的微積分論文,而牛頓的完整論文要比萊布尼茨發表的晚,萊布尼茨的論文比牛頓早發表三年。但當時牛頓的聲望、權勢都比萊布尼茨大,再加上很多英國人出于民族主義心理支持牛頓,因此兩人在學術界大吵一番。萊布尼茨氣得向英國皇家學會申訴此事,可是啊,那時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就是牛頓,萊布尼茨沒辦法敗下陣來。第二個則是羅伯特·胡克,牛頓的同事。胡克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科學家,發明了“胡克定律”以及“細胞”一詞等。當胡克在學術界有很大聲望的時候,牛頓還只是剛出道。兩人在討論科學問題時,因誰先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吵起來了,為此,胡克曾抓住牛頓的一個低級錯誤在皇家學會當中宣揚,羞辱牛頓。(插個題外話,此種情形,讓我想到曾看過的一個視頻,是英國下議院為脫歐吵翻了天,那些老紳士們爭論不休,誰也不讓誰,而議長John Bercow不停地說著“Order”以維持秩序并且教育的混亂場面)。牛頓記住此刻,忍氣吞聲,在1686年,發表了代表他力學成就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下子揚眉吐氣,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牛頓翻了身,就不用看胡克的眼色行事了,把《原理》中關于胡克的平方反比定律幾乎都刪掉了,不承認胡克。胡克很生氣,但也無奈,那時牛頓的聲望已經無人能及。
牛頓在與他人的斗爭中節節勝利,歸根到底,靠的是他在力學上的偉大成就。萊布尼茨不服啊,仍舊給牛頓一次打擊。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沒有說明相隔萬里的星球之間到底是怎么產生引力的。萊布尼茨發現了這一點,認為牛頓如果不能解釋物體之間到底通過什么媒介產生了引力,那么他的理論就是一番空話。萊布尼茨的反駁有狠又準,牛頓沒法招架。那物體之間到底怎么產生引力呢,那要等到后來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了。
最后一個小八卦,牛頓還是一個煉金術士。說起這個,古代帝王為追求長生不老之術,被忽悠煉金丹,以致最后汞中毒。牛頓萬年也沉迷這個煉金術,追求長生不老藥,他晚年行事乖僻,舉止古怪,也可能是汞中毒的表現。對了,我們都聽過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從而想到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但歷史學家們考證,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子虛烏有的。
牛頓的一些事就講到這里,關于牛頓對哲學的影響究竟是什么呢,且聽下回分解。
? ? ? ? ? ? ? ? ? 摘錄于《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第18章的一點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