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富養,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番茄炒蛋應該是大家從小吃到大的一道菜,也是很多人進軍廚房的第一道菜。
然而昨天被一則名叫《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廣告刷屏了。
這則廣告講述了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請朋友來家中吃飯。想做一盤番茄炒蛋,卻不知從何下手。
他只好發微信向媽媽求助,在語音里說不清楚,為了及時教會兒子,媽媽慌忙起床,系上圍裙,操作示范,爸爸錄視頻直播。
終于男主做出了成功的番茄炒蛋,大家贊不絕口。
在與朋友的交談中,男主突然意識到,媽媽和自己相差了12個時區。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媽媽是在半夜起床給他示范做番茄炒蛋!
廣告最后打出了一句煽情語:“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廣告成功戳中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戳中了大多數人的淚點。
但是也有不少網友吐槽:
“連番茄炒蛋都不會做,你怎么可以讓孩子出去留學呢?”
“男主去了美國還不知道和中國是有時差的嗎?為什么一定要半夜吵醒爸媽來教你做番茄炒蛋?”
“這么大的人了,連個番茄炒蛋都不會做,明顯是個媽寶男。”
“不會做番茄炒蛋,不會上網查嗎?大把教學視頻和做菜的app軟件。”
其實,孩子的問題折射出的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孩子要富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是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謊言。
中國的父母一貫堅持著富養孩子的理念,孰不知,你所謂的“富養”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有錢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一擲千金,恨不能把一座座金山銀山親自奉上。
而沒錢的父母,砸鍋賣鐵,省吃儉用,恨不能賣血賣腎達到對孩子的富養。
而被富養出來的孩子就是,自我獨立能力差,抗壓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
每個缺乏獨立的孩子,背后都有個不懂放手的父母。
因此,從一盤番茄炒蛋的背后,我們感動之余,還需要理性反思:你今天能為他深夜錄一個番茄炒蛋的視頻,明天是否再教一道紅燒排骨?
請不要把孩子富養成不經風雨的溫室花朵,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毀在自己手中。
-02-?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這個廣告里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從小爸媽把我當成掌上明珠,啥事不用做。
小時候,當我想學炒菜時,媽媽說:“你不會炒,讓我來,你去復習功課吧!”
當我吃飽飯時,媽媽說:“碗筷放那,你先回房間看書吧!”
當我想去菜地玩時,媽媽說:“那里臟,不要去了,你就在家玩吧!”
表面上雖是為我好,但其實是一種“溺愛”。只希望我認真讀書就好,導致我長大后成了一個“巨嬰”。不會做飯、炒菜,甚至很多青菜都不認識。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獨立性和抗壓能力是很差的。
直到結婚生小孩后,我才開始改變。因為婆婆那時還沒退休,先生和婆婆的工作平時都必須留在公司,只有周末才回。
我那時一個人在家,不得不逼著學會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孩子。
一切從頭開始學,雖然很辛苦,但是做全職媽媽那一年半的時間,我成長得很快,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對我刮目相看。
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深有感觸,所以我絕對不會讓我兒子重走我的路。
像視頻里那種半夜爬起來拍視頻指導做番茄炒蛋,我是做不到的。
因為我根本不會讓孩子出現不會番茄炒蛋的情況。
在父母的眼中,兒女的世界,大于全世界。24小時待命兒女吩咐,無怨無悔的付出。
中國子女的生活里,永遠橫著一個“為你好”的焦慮媽媽。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的家長離不開孩子。
有多少家長在隨時準備著為孩子半夜起來做飯?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生活?
別再擔心你的孩子太弱了,你松手,TA會比你想象中的堅強;你松手,TA會比你想象中更愛你。
就如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的結尾寫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沒有這一成長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要相信,有一天你不在他身邊,他也會過得很好。
-03-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你有你的世界
很多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永遠不希望他離開自己,殊不知,人到合適的年齡若不離開父母,便是他災難的開始。
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別再被這碗番茄炒蛋感動得淚眼汪汪了。身為父母,想想自己奴仆式的付出是否會害了孩子。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這比什么炒蛋都好。婚姻幸福,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注重自我內在成長,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一個積極樂觀健康的人。
父母適度放手,在生活中言傳身教,讓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才是對他的負責。
廣告雖好,親情雖濃,但這不應該是主流的價值觀,也不應該是教育應有的態度。
人生的路還長,艱難的不止是那一盤“番茄炒蛋”。
但愿,每對父母都能不被凌晨求助的電話吵醒,因為他們教給孩子的本領,已經足夠。
泰戈爾曾說:“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是的,孩子,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你的世界,不可能大于全世界。
我有我的時間作息,我有我的喜好。
我們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卻必須給予對方空間。
孩子,你必須學會自己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