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了,盤點盤點。
1、阿里all in無線:PC互聯網用鏈接和搜索顛覆了線下零售,移動互聯網用隨時隨地的購買顛覆了PC互聯網的搜索進店,面對已經到來的移動大潮,是生存還是毀滅,阿里用自己的行動來向公司內外宣告一個事實:不移動,毋寧死。
2、微信支付:信用是線上支付的王,支付寶用擔保支付一腳踹開了線上交易的大門,擔保支付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讓賣家和買家可以放心交易,但是,隨時移動時代的到來,移動支付更傾向于去掉中間的擔保環節,讓賣家和買家直接“見面”交易,微信支付的可怕就在于此——它可能真正踹開了o2o的大門,在小額、免密的直接交易支付場景中,微信支付幾無對手。
3、余額寶:從為顧客設計金融產品,到真正站在顧客角度設計金融產品,余額寶是互聯網金融這一趨勢的旗幟。僅僅從產品本質而言,余額寶和T-0貨幣基金并沒有區別,但是如果從用戶體驗出發來考察,不管是直接嵌入支付寶帶來的便捷,還是余額寶在購買支付環節資金轉移的方便性,余額寶把所有復雜的環節都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
4、唯品會:唯品會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探索了一套適合閃購模式的供應鏈管理辦法,在品類“寬(SKU)而淺(庫存)”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了運營和物流倉儲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這也讓唯品會的股價在中概股集體下跌的時候,仍然能夠以極高的增速上升到中概股的第一陣列。唯品會你學不會,但深耕和創新,人人都可以學。
5、菜鳥網絡: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的“流通革命”中,日本政府發起了旨在促進中小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組織化和協作化的“流通合理化”,提高了全社會的流通效率,這也讓日本的物流系統一直處在世界前列。菜鳥網絡試圖用協作和組織的方式,構建物流的信息網絡,不管現實圖景如何,至少這一舉動,表明各個參與方都已經認知到,缺乏高效的物流系統成為了國內零售業態多元化的瓶頸。特別是在分銷從制造導向轉向零售導向的時候,廠家、零售商、消費者共同得益的流通體系必不可少。菜鳥初啼,待看來日。
6、水果大戰:褚橙柳桃潘蘋果,荔枝櫻桃車厘子,以水果大戰為主要特征的農產品電商,今年異軍突起,成為全年亮麗的風景線。隱藏在這些現象背后的,是冷鏈物流和倉儲的解決方案日益完善,社會整體消費水平日益提升,消費者對于食品健康的關注度超越了過往幾年,消費市場的成熟度也在日益提升。農產品電商用短供應鏈對接消費市場,沖擊了古老而傳統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或許,這一小小的水波,在未來的農產品交易電子化進程中,會掀起巨大的暴風雨。更重要的是,農產品電商站在了消費升級的肩膀上,這預示著一種可能性——誕生屬于新消費市場的新品牌的可能性,不管是水果的,還是生鮮的,還是其他領域的。
7、銀泰o2o:百貨巨頭銀泰借助互聯網轉身:在線下門店布下WIFI大網,借助免費WIFI積累消費者動線數據,進而開展門店智能化運動;和天貓一起嘗試雙11打通線上線下,讓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接合;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參與“菜鳥網絡”建設。這股始于銀泰和蘇寧的o2o之風,已經蔓延到了全國各大城市百貨集團,傳統百貨大鱷正在走出商業地產的象牙塔,放下身段去理解和服務真實消費者和真實零售,通過新技術去改造傳統門店和銷售鏈路,通過大數據和跨界合作去探索互聯網商業新玩法。如果說小而美電商是讓人眼前一亮,那么百貨大鱷的線上轉身足以震撼傳統商業。
8、海淘:如果說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代表著官方加入國際貿易的決心,那么海淘及其背后跨境電子商務的悄然崛起,則代表了消費者獲取高性價比高品質產品的強烈期望。從奶粉到iPhone,從兒童玩具到高端空氣凈化器,哪怕在通關如此麻煩,手續如此繁瑣,過程如此漫長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仍然在堅持購買全世界商品。國內的產品制造商和品牌商們,難道對此就沒有什么觸動嗎?
9、汽車上線整車銷售:傳統的中國消費體系,因為供應鏈的不成熟,常常出現“渠道為王”的現象。而因為互聯網某些“去中間化”的特性,這些領域常常成為被顛覆的對象,從圖書到農產品莫不如此。接下去,汽車、保險、基金,這些渠道屬性過重的行業,也紛紛被互聯網拎上了顛覆日程。從天貓汽車節開始,再到易車惠上線,再到汽車之家加入這場游戲,汽車行業不僅僅在汽車智能化,也在汽車整車銷售領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這場新游戲中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線下線上的資源,如何和線下分銷商代理商更好地合作,如何在社會化時代快速地重建和更新品牌形象,汽車行業在互聯網領域的探索剛剛開始,遠遠沒有結束。
10、350億:年年事事人人必提雙11成交數據,僅此而已。
我的盤點是這樣,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