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不是一篇很好的日記,里面充滿了個人關于某些現象的槽點。些許親身經歷,說出來給大家知道知道。
校領導說,我們的校訓是什么,艱苦樸素。大家在學校不像在家里,要去掉身上嬌生慣養的富貴勁兒,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確實,學校很艱苦樸素。
明明是可以做成上床下桌的宿舍被兩個鐵架子床占據,另一邊是一張碩大的桌子,四個人公用。
樓道兩邊是公共衛生間,一邊有熱水器一邊沒有,兩樓合用一個熱水器。廁所一個個排列整齊,坑位對面就是小便池,對面緊鄰著洗漱池,中間隔著一堵墻。再旁邊就是隔板隔出來的洗澡間,三個龍頭掛在半空,一片空蕩蕩。這樣的浴室夏天還算方便使用,冬天就不行了,得去澡堂。
今天恰好是冬天,更恰好的是回來晚了,距離澡堂關門的時間僅剩下半個小時。還恰好的是半數水龍頭都不可以用。一大群男生裸著身子,端著臉盆,眼巴巴地看著。
正在洗澡的男生很尷尬,盯著看的男生很尷尬。可他不能不待在一個地方,不得不看著,誰知道不會恰巧被晃悠的人撿著漏子。
忍著尷尬,等了五分鐘,輪到自己了。洗了一半水變涼了,漸漸變得刺骨。
可能今天諸事不宜。
遇到樓管大叔,大叔是個本地人,一口濃重的家鄉話云遮霧繞,半個字沒聽懂。也是,聽懂了就代表能溝通,能溝通就代表能解決。
那最好的辦法自然是不能溝通,一事不通萬事皆休。
至于那些說著艱苦樸素的領導呢,他們都是那時候物質匱乏的年代過來的,早早的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這點苦和“我們當年”比起來毛毛雨而已。他們一天勞累,回去打開空調,洗個澡,躺在柔軟的被褥里說,我們當年苦啊,什么都沒有,冬天衣服都穿不暖,夏天連個電風扇都沒有。
對啊,這樣許多年以后,我也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你吃的這點苦算什么,你老子我當年……
問題是,這些所謂的苦是必須的嗎?
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環境,過更舒適的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