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羅胖解讀并推薦了古典的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刷新了我對職場的認識,以及對個人價值提高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分享給大家。
1
“以前,職場是一座山,人人的眼光都看著頂端,現在,地殼運動,山平了。”這句話對職場有了新的理解,過去人們是這樣界定自己職業的:行業+企業+職位。
也許現在很多人依然抱有這樣的態度,很多人選擇職業的時候先鎖定一個行業,然后確定企業,最后再確定職業,殊不知這樣的套路在當下好像有點失靈,今天行業變化實在太快,一轉眼一個行業就消失了。
簡單舉例,前幾年在小城市實體店銷售還是相當不錯的,現如今,線下實體店生意慘淡,因為人們的消費方式改變了,人們更多的選擇了線上購物,所以對實體店的沖擊很大。
近幾年,隨著新興媒體的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屢被唱衰,加上傳統媒體人紛紛出走,還有一些傳統媒體實現“機器人新聞”,更多地人認為記者這個曾經的“無冕之王”馬上面臨下崗。同樣,機器人寫稿具有極大優勢,尤其是一些數字新聞,能夠快速、客觀、精確地得出相關數據。但是在軟新聞的寫作上并不占優勢,兩者融合發展是最佳狀態。當然,隨著機器人寫新聞技術的提升,對記者這一職業造成的威脅是肯定的。
所以行業變化太快,隨之企業也雨后春筍,互聯網、物聯網、VR、人工智能......基本每天都有新的概念、新行業、新企業、新職位。
綜上所述,這個老套路在現代社會也許失效。
2
古典認為,隨著行職業體系在跨界+互聯網化中慢慢消解,優秀的人才也會開始思考“工作組合”:多種技能在多個平臺的多個圈子。
秋葉大叔
PPT達人
知識型網紅
暢銷書作家
新媒體運營高手
網易云課堂最受歡迎的PPT課程開發者
剽悍一只貓
簽約作者
學習型獨立采訪人
演講教練
英語老師
這些人在某個圈子的知名度和個人價值往往大于某行業某企業的某高管
古典認為今天的職場人,他們在用這個公式重新定義自己:
圈子×能力×特色
“圈子”
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好多微信群,每個微信群代表一個圈子,在每個圈子你代表不同的身份,就像我有自媒體群、公眾號運營群、寫作群、HR招聘群、產品經理群等等。其實我們也發現大部分的購物都源于朋友推薦,這也是為什么做產品要做到口碑化,好產品就可以口碑相傳,達到很好的宣傳作用。網紅賣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粉絲總會信任網紅推薦的產品。
職場的招聘也出現了這種圈子推薦的方式,我認識幾個HR,招聘員工的時候發個朋友圈,讓圈友推薦。假如招聘新媒體運營,可以進一個新媒體運營的微信群,讓群主推薦一個優秀運營人。
圈子對一個人的自身價值提升有很大意義,你的圈子有什么類型的人,就決定你是什么類型的人。好圈子會帶動你快速成長,LOW圈子只能托你下水,讓你越來越LOW,要想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就嘗試進入貴圈子去磨礪。
“能力”
當你進入一個圈子之后,靠什么才能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呢,我認為是“能力”,在一個圈子里如果你很強,你將被更多優秀人相識,資源共享;如果你弱,你將在這個圈子里默默無聞,悄然離開。所以要想讓圈子促進我們的成長,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也不要期望自己是某個行業最優秀的,只要成為某個圈子的佼佼者就已經很不錯了。
“特色”
互聯網時代需要的就是有個性的人物。有特色才是網紅、意見領袖、IP的生存之道。人們只會記住有特色的人,只會和有特色的互動,只會和有特色的人產生價值。所以把自己的優勢特色展現的淋漓精致,才能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