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好人,是中國人堅決反對的,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充當爛好人。因為爛好人簡直就是“沒原則”的代名詞,也與“墻頭草”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自己的立場,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總會給人以軟趴趴的感覺,總是讓人覺得靠不住,所以毫無疑問中國人一定是討厭“墻頭草”的,也因此,中國人也不喜歡爛好人。
只可惜爛好人并不是一個角色,而是很多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也正是因為這是中國人的一種處世哲學,才使得國人們不知不覺地都會去扮演爛好人的角色。
比如,不問清事情的緣由,就勸人要大度一點;不顧忌傷者的感受,就去告訴人家要堅強一些;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多上幾句嘴,告訴困境中的人“要如何如何”、“該怎樣怎樣”。
這些的例子,在生活中筆筆皆是。
就像是我曾經經歷的一件事情一樣。當我向妻子發幾句老人的牢騷的時候,就有一個大約有六七十歲的爛好人勸我“要去體諒要去尊重”。的確,在心里我也確實“體諒”和“尊敬”了他一句:“關你屁事”。
看,這就是爛好人的做法。當然你也可以把爛好人理解成“裝大尾巴狼”。
話到這里,爛好人跟小道消息有什么關系呢?
關系就在于爛好人拿到手里的小道消息,會幫著爛好人變得更爛。
什么是爛好人?在我看來就是那種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地要獲得別人的“好”的那群人。他們只在乎能得到別人的“好”,根本不管其他。
而小道消息就給了這種人到處“賣好”以獲得“好評”的機會。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大多數小道消息總是披著“為你好”的外衣,你甭管我是真是假,反正我看起來都是“好的”。這就給爛好人增加了一個臭味相投的幫手,因為兩個東西都有一個“好”字。
除了這個“好”字,爛好人和小道消息還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賤。
只不過爛好人是賤在了人格上,小道消息則賤在了爛好人上。
通常來說,爛好人是那種特別希望通過廉價的付出去獲得獲得別人廉價的善意的角色。散布小道消息,就是一個絕好的廉價的付出。因為,散布小道消息的爛好人,根本不需要去考證消息的來源和真實性,也根本不用承擔什么責任。至于道德,那是個什么玩意?爛好人需要做的,只不過是給上下兩片嘴唇配上誠懇的表情和夸張的語氣。動動嘴皮子就能讓人“感激涕零”,還不算是那什么嗎?
如果要問喜歡散布小道消息的爛好人到底有什么心理,我覺得那就是在散布小道消息的時候,爛好人常常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盡管這種尊重沒什么卵用也不會有什么分量。可這種虛妄卻能催生一種“我很有用”的價值感和滿足感。而這兩者會推著爛好人繼續沿著散布小道消息的路一往無前。
好像,還有另外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只要爛好人把小道消息找個人說了,他就假設認為那個人相信了,從而更證明了自己散布小道消息的“正確”。因為,只要是訴說的對象聽到了,哪怕回應的是沉默,那么作為你的信息來源的我,告訴你小道消息就是“正確的”??偸恰罢_”的經歷那是能鼓舞起“自信”的。
這些虛無的尊重和虛無的自信,共同培植了一種鴉片,讓很多爛好人沉醉其中欲罷不能。
于是,散布小道消息的行為就成了一個合乎人性的必然邏輯,至于消息的來源是否可靠,消息本身是否需要證偽那自然就更不是個問題了。
所以,傳的人只管去傳,聽的人很多也會不自覺地加入到傳播的大軍當中。有幾個人能拍胸脯保證自己從來沒有傳播過小道消息?
當然,你永遠不用指望爛好人是真心地對你好。如果你這樣認為,那我也只能說一句:“孩子,回家去找媽媽吧,那才是唯一一個會一輩子真心想要對你好的人”。
多說一句,如果“謠言止于智者”是上半句的話,那么我想它的下半句大概應該是“流言始于犯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