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默墨耳語(ID:yiyi-whisper)
已獲得授權
《不期而遇,不告而別》新書分享會預告
主場----面向所有讀者
時間:2017年4月8日周六下午14:30-16:3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1號嘉里中心B13-14室(近國貿三期)
字里行間書店
什么?來不了現場?!
沒關系,我們會在“一直播”上進行活動直播。
請鎖定一直播平臺,易懿-默墨
角門北路公益贈書專場
僅對角門北路10號的病人、病人家屬、醫護工作人員專場開放
時間:2017年4月7日周五下午13:00-16:00
地點:北京市豐臺區角門北路8號錦江都城酒店3樓2號會議室(首座綠洲對面)
這篇文章來自《不期而遇,不告而別》的策劃編輯,也就是我的編輯。這是一篇編輯手記,記錄了這本書從投稿到出版的一些不為人知的點滴。
很幸運,能遇見這樣一個溫柔恬靜、什么時候對我都是輕聲細語的好編輯。不知不覺,我們成了可以聊天的朋友。扔掉有關書稿工作的一切,談文學談態度談喜惡。
我剛開始叫她饒編輯,后來叫親,再后來叫親愛的。我說,你千萬別叫我劉老師,然后不知道她什么時候把劉去掉了。
她說:“老師,我相信您以后還是會堅持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她說:“要用心做好書。”
她說:“我要是有事件營銷能力就好了,就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寫的故事。”
她把我的書上架到文學類,是我最感激的。這是她的懂得,也是她的尊重。對勵志和心靈毒雞湯的大行其道,她沒有考慮到搶占市場,而是默默地堅持。
可能我們都太柔軟無法做斗士,但是有一個人可以陪著自己堅持做美好的事,就不會覺得孤苦無依。
她說:“能有幸遇見你,真的很好。”
我說:“能有幸遇見你,真的很好。”
編輯手記
最近抽空看了幾期央視新推出的節目《朗讀者》,說實話,挺感人的,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在文字里傾注的真實情感讀來簡直有戳中人心的力量。我記得第一期開場時,有一段主題詞,它是這樣說的——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相遇是一個特別美的詞,一個人能遇見另一個人,完全是緣分。就像自己能在2016年的8月有幸遇到易懿,并策劃出版《不期而遇,不告而別》這本書一樣,也是緣分。
01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初稿,是去年8月,炎炎夏日,窗外的太陽明晃晃,烤得人昏昏欲睡。段老師在qq上給我傳來一份文檔,并發來一行字——這是鳳凰衛視張林老師推薦過來的一本書稿,你讀下內容,看質量怎么樣。
必須承認的是,當看到內容簡介中那句“這是大千世界里真真假假的故事”時,我的心里是不以為然的。自從張嘉佳“睡前晚安故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大火后,“故事集”這一體裁就變成了圖書市場上的熱門,跟風之作如雨后春筍,多如牛毛。但我并不是一個故事迷,對張嘉佳其人也向來不感冒,一度嫌他文字矯情,也不喜歡他的文風,眼光比較毒。
也許是懷有偏見的原因,所以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錯了。這本書毫不雞湯,更不矯情,因為病痛加身,那些故事讀來甚至還會讓人感到錐心之痛,8個故事,幾乎沒有一個擁有明亮而溫暖的結局。在這些故事里,主人公要么患有絕癥,要么遭遇過重大變故,失去了健康或是生命,很多偶然的“相遇”就在這樣難堪而殘酷的境地下發生,一些無法掌控的“告別”也悄無聲息地落下帷幕。
我常常覺得,好的作品應該給人啟迪,予人勇氣,可以讓人在最深的絕望里看到希望和愛,在最殘酷的境遇下看見明亮的底色。那個有點“毒舌”的林姑娘可愛率真,遭遇車禍癱瘓后的她也曾對生活絕望,覺得整個天都塌了,卻還是倔強不服輸地撐了下去。她與男朋友的愛情故事更是驚天地泣鬼神,賺了我不少眼淚。
02
決定出版這本書時,我還沒有見過易懿,但心里多少也有點好奇,一個能把故事講得這么好、文字又那么戳心的人,會是什么樣子呢?機會很快就來了,記得是8月底,我和段老師一同去北京出差,正好趕上易懿人也在北京,便由鳳凰衛視的張林老師牽頭,四個人一起吃了頓飯。
那天去之前,我其實有些忐忑,想當然的覺得一個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的人,性格應該比較陰郁,與她聊天可能要格外注意用詞,不能輕易觸碰某些雷區。
但這次我又錯了。當她坐在輪椅上出現時,我簡直眼前一亮,被這個僅大我三歲的女孩臉上燦爛的笑容給驚艷到。她化了淡妝,將頭發扎了起來,人漂亮,心態也漂亮,看上去十分樂觀開朗,甚至主動與大家開玩笑。
那天的見面很愉快,我們就書名進行了討論,當時擬了幾個備選,有《你欠我一個相遇》、《為了告別的相遇》《不告而別》等。最后,我們一致同意采用《不期而遇,不告而別》這一書名,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和告別為主題,也正好切合了這本書的故事基調和情感走向。
03
相遇和告別,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命題,很多時候,相遇即預示著告別,不論你是健康還是疾病,貧窮還是富足,都無可逃脫。
只是在易懿的故事里,那些情感上的痛苦和折磨被病痛瞬間放大,愛情也因此釋放出更加濃烈的氣息,就像惺惺相惜的啦姐和餅哥,重新面對愛情,竟比常人迸發出更多能量,愛得那樣轟轟烈烈。
看別人的故事,是為了更好地過自己的人生。作為本書的策劃編輯,我的初衷只是想讓社會上大多數沒病少災的人,可以從故事里的主人公身上吸取力量,看到難能可貴的勇氣和堅韌,不論是面對生活,還是愛情。
易懿說:“因為放不下,所以才不想與這個世界輕易告別。”她還說:“最深的情感,就讓我們淡淡地講”,人海茫茫,能夠彼此遇見是緣分,那些身體上的傷終將會被愛安撫。生活很堅硬,醫院里每天都上演著生離死別,那里彌漫著死亡的氣息,卻也有最動人的喜怒哀樂。但即便是再卑微的人,心也會跳動,也有溫度,也會迸發出生命的熱望。
希望這本《不期而遇,不告而別》能讓你讀懂人心的復雜與美麗,對愛永遠熱淚盈眶,懂得珍惜,并永懷感恩之心。
FIN
編輯昨天跟我透漏,說:“老師,是不是該考慮加印了,出版社已經沒有庫存了。”
剛剛正式發售不到兩個星期,就有這樣的銷量真的是意外驚喜。最后的庫存已經全部補給當當網,如果還沒有買到書,可以點擊閱讀全文直達,購買最后的首印余書。
〈
不期而遇,不告而別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
內容簡介
《不期而遇,不告而別》是易懿獻給你的2017“暖傷”人生故事集。
8個源于真實生活的故事,8種相遇與告別,記錄那些深入骨髓的死亡與絕望,以及熱淚盈眶的愛與希望。這里沒有庸俗的雞湯,沒有空洞的文字,作為這些故事的見證者,作者易懿用一支悲憫之筆,真誠講述人海之中那些美好的“相遇與告別”。它們大多擁有悲傷的基調,卻透著明亮干凈的底色。因為理解,所以慈悲,愿你我都有直面人生的勇氣,抓得住疼痛縫隙中那抹耀眼而溫暖的光。
“我的目的并不是讓人們在別人的悲傷故事中聊以自慰,而是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溫暖和愛。我開始講故事,但是不需要酒。如果可以,一盞清茶剛剛好。”
“無路可走時,是點光都能叫作希望。”
“因為放不下,所以才不想輕易地與這個世界告別。”
茫茫人海,你我抱團取暖。有些傷疤,唯有愛才能讓它完好復原。
作者簡介
易懿,本名劉燚,知名雜志撰稿人。八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她不幸高位截癱,卻用堅韌的毅力尋找生命的美,活成輪椅上的漂亮“行者”。33個國家,上百個城市,她坐在輪椅上“環游世界”,2014年出版第一部旅行散文隨筆集《一切都沒那么糟》,獲多家媒體專欄采訪和連續追蹤報道,現任職于外企。
從2015年起,她開始運營個人微信公號【默墨耳語】和自媒體電臺節目【姑娘我想和你聊聊天】,獲大批粉絲追捧,目前已發表文字30多萬,為多家知名雜志供稿,廣受好評。其在網絡社區上發表的文字感動過無數年輕人,更用自己的故事給千萬傷友帶去溫暖。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能讓你瞬間落淚的故事集!
關于愛情、希望,還有死亡與絕望。
這里的相遇不一定全都完美但終有幸福,這里的相遇不一定有結果但值得回憶。這里的告別充滿辛酸和無奈,但最終留下的還是愛。
唯愿你我,人海茫茫,
好好相遇,認真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