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今年春天,楊絳先生去世,這句百歲感言幾乎刷遍了朋友圈,無論是否讀過她書的朋友,都掀起了一股紀念她的熱潮。而我好心虛,只記得先生那句最著名的話“你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每每想太多時,總用這句話激勵自己,默默拿起書本,在下次購書的時候,默默把她的《我們仨》加入購物車。
昨天晚飯后,躺著沙發上,看到剛剛拆開的書,最上面是那本封面簡單干凈的土黃色的《我們仨》,隨手打開來看,一下就被簡單清晰的目錄、標題、老照片吸引。
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夢中錢鐘書不見了,而她醒來后,埋怨他,他并不辯解,說是因為我們老了,此后,楊絳多次做這樣的夢;第二章古驛道上相聚相失,太沉痛,在昨晚寂靜的晚上,看著看著眼睛就濕潤了,錢鐘書那么大年紀的時候卻還要走上古驛道,坐船,身體經受折騰之苦,心里思念妻女之切,后雖夫妻團聚,但因身體狀態不佳,每每見面,話也很少;楊絳每日往返船上和客棧之間,白天陪伴錢鐘書,晚上擔心錢媛;心疼錢媛,錢媛一面擔心爸爸媽媽,一面堅強面對病魔。相愛的三個人分在三處,不能相守,對三個人充滿心疼和憐惜。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回憶了兩人從去英國留學開始工作生活大家庭瑣事,雖然是在丈夫和女兒都去世后回憶,但是流露出的都是樸實中充滿回憶的樂趣,透露出淡定和從容。
“我們仨在一起,總有無窮的樂趣?!?/i>
在我們眼中的瑣事,甚至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從先生的表達中,我看到了生活智慧,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錢鐘書剛到牛津的時候,下公交車沒站穩,摔倒地上把門牙磕斷了,多么不值得一天的小事,但是在先生口中卻成為“吻了牛津的地”;他們在國外的時候,每天出門走走,都稱之為“探險”,走到不認識的地方,隨時隨處都有新東西發現,包括她們一家人在飯館等餐的時候,都在觀察周圍的人,一頓飯吃完,女兒和爸爸都能說上來旁邊的哪桌是請客吃飯,哪桌是夫妻吵架,她們一家三口都是簡單的人,隨時保持好奇心,時時觀察身邊有趣的小事,并且記錄下來,這就是她們一家三口的快樂之源。
“我們不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i>
夫妻二人都經歷過動蕩年代,一生經受過很多委屈,“三反”“牛鬼蛇神”等,甚至沒有固定的住所,跌沛流離,幾次搬家,上海就就經歷過幾次搬家,后來北京后清華,北大,北師大,東四,三里河等等,但是兩個人都是對生活條件要求不高的人,只要讀書方便的地方即使陋室也很開心,困境中錢鐘書依然堅持《管錐編》,而楊絳依然堅持《唐吉坷德》的翻譯,女兒錢瑗在病床上時,依然在寫作,“生命不息,筆耕不輟”,這是一家三口的真是寫照。
楊絳先生不僅學問做得好,而且在婚姻生活中也是極有智慧的人。
錢鐘書生活中“拙手笨腳”,在楊絳住院生產的日子里,錢鐘書一個人獨自生活,他說“我做壞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彼雅_燈弄壞了。她說“不要緊,我會修。”門軸弄壞了,她說“不要緊,我會修。”他真的相信了。他顴骨長疔,她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楊絳這么個小女人,很多時候卻又是錢鐘書堅強的后盾,錢鐘書不會的,她都會。我仿佛看到了幸福的婚姻無非就是“他再鬧,她在笑”的現實畫面。所以唯有她配得上“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他們夫妻間常是相敬如賓,夫唱婦隨。書中僅記錄的一次吵架,是因為爭執一個法文“bon”的發音,楊絳說錢鐘書錯了,他不服,于是說了很多傷感情的話,后來找人公斷后,證明楊絳贏了,錢鐘書輸了,很不高興,而楊絳雖然贏了,卻覺得沒趣,很不開心。事后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不能改變單詞發音的規則。后來雙方講定各持意見,不必求同。
他們一家三口都很有才華,生活條件卻始終艱苦,但是仨人都有愛和被愛的能力,都想著為對方付出;保持簡單快樂滿足的心,過簡單樸素有趣的生活;始終保持讀書和工作的習慣;這才是生活中的智者,內心從容和淡定。
這何嘗不是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呢,反觀現在很多夫妻之間一言不合就吵架,打架,甚至離婚?,F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但是人們卻生活的不開心,不快樂,每天被金錢綁架,失去了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力。正是驗證了先生的話“你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p>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無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i>
春天,先生去世,世人沉痛的同時,也感慨他們仨終于團聚。但是先生及家人留給我們的文學作品及生活智慧會被廣泛流傳,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如先生這般活的單純,快樂,通透,從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