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讀《我們仨》

時年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深情回憶、撰寫的長篇回憶性散文《我們仨》。記錄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楊絳先生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娓娓道來,一個平凡樸實的家庭,三個思想單純、只求學問不問世事的學者。一家三口相濡以沫,與人無求與世無爭,相聚相愛相守,六十年間緣起緣滅,風雨人生,有笑有淚,有生離有死別,譜寫了一段凄美的故事。楊絳先生以平和自然的風格,行云流水般的描寫,用平靜、平和的文字,如此深刻地震撼著我的心,讓我肅然起敬,潸然淚下。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倆都老了。

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第一、二部分內容簡練,可以合成一篇來閱讀、理解,是講楊絳先生的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是一個關于他們一家三口生離死別的夢。

一個艱難痛苦長達萬年的夢

這個夢里是楊絳先生艱苦又“長達萬年的夢魘”,丈夫、愛女紛紛病重,以先生近九十的高年,惶恐地踽踽獨行在古驛道上,靜靜地陪伴在已無法起身的錢鐘書身邊。由于分身乏術,與愛女只能在夢里相見,如夢似幻,卻是真實的情景再現,一家三口在夢境里訴說離情,依依惜別,互道珍重??释娍噢邥r日的父母最后一面的錢媛卻與1997年早春撒手先行一步。痛失愛女的楊絳先生強忍悲痛,繼續艱難行走在古驛道上,陪伴著日漸衰弱已口不能言的丈夫,1998年歲末,鐘書去世。彌留之際他對她說的最后一句話是:“絳,好好里。”“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F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p>

兩年內兩位至親相繼去世,這種痛,摧枯拉朽,風燭殘年的老人是如何挺過來的,任何人無法感同身受??墒菞罱{先生在字里行間只字未提,但那種刻骨的痛卻躍然紙上,綿綿不絕,我讀起來字字是血,聲聲含淚,令人蕩氣回腸,肝腸寸斷,淚水浸透紙張。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啪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干凈了。我一手抓緊裂口,另一手壓在上面護著,覺得惡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踉踉蹌蹌——”

這種失去至親的痛,痛切心扉,無法呼吸,無力哭喊?!拔易约簡栕约海荷缴系氖^,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我實在不想動了,但愿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但是我只變成了一片黃葉,風一吹,就沖著亂石間飄落下去。我好勞累地爬上山頭,卻給風一下子掃落到古驛道上,一路上拍打著驛道往回掃去。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p>

“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在,只剩下了我一人?!?/p>

相親相愛的我們仨

本書第三部分講述夫婦二人留學牛津及他們一家三口的日常。一家三口都是與世無爭的知識分子,文中記敘的平淡真實的生活溫暖著每一個讀者。他們的一生,都活在文化的氛圍里,樸素而平凡,真實而偉大。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是楊絳先生翻譯蘭德的詩句,也是這一家三口一生踐行的人生觀。他們真的做到了與世無爭,做到了超凡脫俗。與世無爭,是一種人生哲學。生活平淡,內心強大,這是多么精彩的一家仨!

錢媛,祖父稱她是“讀書種子”,外公說她“過目不忘”。和父親錢鐘書最“哥們兒”,是母親楊絳“平生唯一杰作”。

大學者錢鐘書一輩子分不清楚左右,六十歲才學會劃火柴。楊絳在醫院生小孩,錢鐘書說自己在家里“干了壞事”。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p>

錢鐘書把臺燈砸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p>

甚至錢鐘書死時無法閉眼,楊絳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別怕,有我呢?!?/p>

楊絳先生的談定、睿智非常人能及。

阿圓說:“我和爸爸最哥們兒,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p>

阿圓對楊絳說:“媽媽,該撮煤了。煤球里的貓屎我都摳干凈了?!?/p>

楊絳曾說:“錢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p>

楊絳先生淺顯直白的文字記錄了他們這個三口之家共同幸??鞓返狞c點滴滴?!拔覀冞@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p>

如今,105歲的楊絳先生終于魂歸天國,與先生和愛女湊成了“我們仨”。愿他們一家仨在天堂里沒有戰爭、沒有政治風暴、沒有生離死別,永遠與書本為伴,與寫作為本,平安喜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