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編程系列我采用的方法是,照著老師課件一步步跟做,遇到問題就記錄,能搜索解決就搜索解決,搜不到的去提問,盡量找到解答。
知乎專欄里有非常完備的新手上路指南(從下載軟件開始),我就不一步步搬運了。
這里主要是根據我在操作時出錯的地方,從小白的角度做下總結,同時也分享入門路上的體驗,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本文分三部分,錯誤總結、現階段用得最多的快捷鍵,及第一課感受。(均為個人實踐體驗)
1、錯誤總結
不要打錯!不要打錯!不要打錯!
打錯分兩類,一類是打錯名稱,比如變量名前后不一致,拼寫錯誤之類。
這種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只要不是很難區分的,經提示還是容易查出來,比如我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把baby打成了bady,花了半天才發現…
另一類是把命令打錯。
有大部分原因是新手的關系,不懂命令都是什么含義,恰好錯打成別的命令,沒有錯誤提示,犯錯也不自知。
比如,我在嬰兒姓名那個例子里,出現個錯誤。
定義years時,把years=range(1880,2017),
打成了years=(1880,2017),
出現了錯誤提示
我看了錯誤提示,好像是找不到2017這個文件,所以就去文件夾names下翻了翻,發現果然沒有2017。
于是就自作主張,把years=(1880,2017),改成了years=(1880,2016)
然后運行通過了,覺得自己棒棒的。
接著往下做,在應該出現曲線圖形的地方,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
(圖形底下那句話是我當時做的筆記)
這張圖,照理說該是取名頻率的逐年變化,所以這樣一個線性圖完全不合邏輯,又不是機器人社會……
正確的圖形應該是這樣:
(圖形底下的說明里,又添了一句)
這是我在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其他錯誤會出現提示,差不多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只有這個,第一次修改之后一路暢通到底,什么錯誤提示都沒有,就是邏輯上說不通。
所以這里要提個醒:
1)出問題的話,要多方向想想,不要先入為主找到個原因就認定那個原因。比如,我發現自己做出直線圖后,一直懷疑是不是老師給的數據源有問題,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所以一直在這個方向找答案。
結果在群里被老師一語點醒,回去對了一遍才發現還是自己的代碼有問題。
新手見得少,容易鉆進一個思路里出不來,別對自己盲目自信。實在找不到答案時,記得截圖(代碼)發問,困擾你半天的問題,老司機可能一眼就看到癥結了。
2)推薦在代碼下面做筆記,主要可以記錄
課堂上沒聽懂的地方
做作業時出問題的點
目前還不懂,但是未來可能會解決的困惑
我的一些記錄:
這樣方便又直觀,回看和復習一目了然。有些即便現在沒有答案,學一陣子再看,也許就能解決了。
2、一些用得比較多的快捷鍵
1)esc進入命令模式,編輯框邊框變藍,這時可使用快捷鍵
2)命令模式下,M是markdown模式,Y是code模式
3)命令模式下,B是下方增加一欄,DD是刪除此欄
4)按enter,編輯框邊框變綠,離開命令模式,可進行輸入和編輯
5)如果不小心做錯(比如誤刪代碼),想返回上一步 control Z(多謝群里同學提醒)
快捷鍵一搜一堆,剛開始不貪多,馬上需要的先用起來,以后有需要再慢慢添加。
一些老師沒重點講,操作時發現的:
這是在同文件夾下提取文件的方法。如果不是同文件夾,不能完全照搬這個語句,需要把路徑整個打上(或采用別的我目前還不知道的辦法)。
分享一個Mac里查找文件路徑的方法:
先在finder里找到你要的文件或者文件夾,右鍵選擇「顯示簡介」,里面有一欄位置,復制粘貼就行了。
3、第一節課后感受
? 對于完全看不懂的案例,照著打一打,也還是能發現一些問題。這時候的問題,可能很初級,但都是自己在目前水平上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這些地方,大多是教程之類無法告訴你的,需要自己體驗一把,心里就有數了。
? 錯誤提示真的挺好用的,不要怕烏泱泱一堆亂碼,往下翻翻,差不多重點都在最后,大不了查一兩個單詞。
再學一段可能就不會犯目前的一些錯誤,老司機們也應該早就忘了最初時的這些經歷。
所以,好好珍惜眼前的錯誤吧,沒準它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