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實并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而生,
卻并非從你們而來。
——《先知》
文丨舊故麻袋
∨
還記得第一次被蘿莉大叔CP暖到是在電影《殺手萊昂》中,也許另一個名字大家會更熟悉,中譯名《這個殺手不太冷》。之后,此類“萌蘿莉+暖大叔”的題材越來越多,韓國的《孤膽特工》、美國的《怒火救援》、印度的《小蘿莉的神猴大叔》、日本的《白兔糖》......2017年,“美隊”克里斯·埃文斯卸下超級英雄的裝備和蘿莉麥肯娜·格瑞絲演繹了一場溫情滿滿的家庭喜劇,該電影名叫《天才少女》。
截至目前,《天才少年》穩居2017北美獨立電影第一名,豆瓣評分高達8.1。
本片作為一部小眾電影,受眾卻并不小眾,也許是由于“美隊”克里斯·埃文斯的個人魅力太凸顯,或者,換句話說大家更想看看沒有超能力的他要如何駕馭這部電影。
當然除了滿臉胡渣,性感迷人的大叔克里斯·埃文斯,小蘿莉麥肯娜·格瑞絲也不容忽視。
這個只有10歲的妹子是一個有靈性的天使寶貝,看上去更像是個老戲骨,電影中的一顰一笑,都把握的十分到位,與克里斯·埃文斯搭檔毫不遜色。
其實,《天才少女》本身的劇情實屬俗套,但好在它立足在小人物,十分接地氣,讓人覺得接近現實,因為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再加上演員細膩的情感演繹,使觀者容易被電影中那些生活細節所擊中,被他們之間的愛所感動。
片名里的“天才少女”就是電影的女主角,一名7歲的高智商女孩瑪麗,劇情圍繞著她展開。由于瑪麗的母親黛安在她剛出生的時候自殺身亡,克里斯飾演的舅舅弗蘭克接受了妹妹的囑托開始獨自撫育瑪麗,直到她七歲。
由于超高的數學天賦,盡管弗蘭克想讓瑪麗成為一個正常的普通孩子,但瑪麗自己卻分分鐘在暴露她的智商異于常人。
第一天上學,由于受不了小學一年級還在教十以內加減法的課程,瑪麗在課堂上怒懟班主任,說這是哪門子學校,并在課堂上口算出了57乘135,順便還溜了一把將得數開了個方,甚至還怒吼校長。
當天就被弗蘭克接回了家。在學校班主任還向弗蘭克表示了瑪麗的特別,然后弗蘭克聳聳肩說這沒什么。
后來瑪麗在校車上看不慣年齡大的孩子欺負年齡小的孩子,用書本把大孩子打成了重傷。
這次,校長開始重視起瑪麗來,叫了弗蘭克去學校,說想把瑪麗送到“天才學校”去培養,這里的環境不適合她成長,校長甚至還說可以幫瑪麗申請到全額獎學金,結果被弗蘭克果斷拒絕了!
校長不信邪,叫來了瑪麗的姥姥,也就是弗蘭克的母親,所以姥姥伊芙琳出現了,發現了瑪麗的數學天賦,開始理所當然的跟弗蘭克開始爭奪瑪麗的監護權。
由于弗蘭克沒錢,住破房子,靠在碼頭給人修船維生,收入低,還沒有醫療保險。而姥姥伊芙琳有錢,住好房子,收入高,有醫療保險,而且她本人還是劍橋數學系高材生,有財力、也有能力好好栽培瑪麗,甚至還找到了瑪麗的親生父親。
面對這樣懸殊的條件差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弗蘭克輸定了,但姥姥伊芙琳帶走瑪麗的目的很明確:她要的不是外孫女,而是一個“天才少女”,但這中間決不摻雜愛。而瑪麗也明白姥姥想要帶走的是她的天分,并不是她的人,她想讓瑪麗繼續完成黛安沒有解出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完成自己的夙愿。
所以跟著弗蘭克,瑪麗只能上普通學校,艱苦的生活在一個小地方;選擇伊芙琳,會讓她受最好的教育,上天才名校。哪一種更適合她呢?
而電影到這里又牽扯出了另一個人,那就是生完孩子就自殺的數學天才黛安,并且她不是一般的數學天才,她是唯一一個有可能解決這個世界難題的天才,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她為什么要選擇自殺?
在爭奪瑪麗監護權的法庭上,黛安自殺的緣由逐漸開始明朗。
數學天才少女黛安從小被母親禁錮在家中研究數學,沒有娛樂,沒有伙伴,沒有體育活動,沒去過夏令營,沒當過女童軍……同齡人有的一切她都沒有。十七歲時,初戀對象帶她去滑雪,結果被母親伊芙琳冷酷地報警稱對方綁架,使這段戀情被扼殺在搖籃里。由于沒有社交和辨別能力,最后黛安跟一個不負責的男人發生關系,生下了瑪麗。
在這過程中,母親伊芙琳一直強調黛安不是普通人,她像是被誤解般的辯駁,她義正言辭的說:黛安是十億人里才出一個的天才,她這么做是為了推動人類偉大的進步。而對于插手女兒的戀情和生活,伊芙琳則說:這些都不足掛齒!
我不禁唏噓:孩子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更不是一門投資的生意。為什么要拿自己孩子的人生去賭一個世界難題?然后再想想黛安的自殺,并非是突發奇想,而是早就被母親一點一點的推向深淵。
想象瑪麗與姥姥伊芙琳生活會是什么樣,瑪麗將成為第二個黛安。所以,在法庭上,弗蘭克說了一段特別動人的話,他說:黛安只想瑪麗做一個孩子!
瑪麗在被弗蘭克養育的去七年里,她懂得人情世故,她可愛,她早熟但不失天真,她明事理但也有自己的小倔犟,而且還學會了與人和睦相處,并且喜歡小動物。除了她高智的數學天賦,她像個正常人一樣的活著,會笑會鬧會哭。
當她得知自己的生父出庭卻不來看她時,她在廁所哭著說下面這段話:
當她見義勇為卻打傷了同學后,在班上這樣道歉:
她什么都懂,甚至很多事情她比同齡孩子更敏銳。在夕陽下,她會在弗蘭克周圍爬來爬去,問他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也會在家和弗蘭克置氣,但會互相原諒,彼此包容。
電影中最感人的一幕是瑪麗懷疑自己是否應該出生,舅舅弗蘭克就帶她去醫院等候新生兒的誕生,看那些家人歡天喜地的聚在一起,迎接小寶寶的到來。弗蘭克說你出生的時候,也是這樣,最后解開了瑪麗的心結。
電影好在并沒有集中展現小女孩高智商,也并沒有因為小女孩特殊的才能而走偏,它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渲染瑪麗的數學天賦,點到即止,重點放在討論“人,首先應該是一個人,然后才是其他”中去。
電影最后給了一個最完美的解決方案:瑪麗重回弗蘭克的懷抱,也去了更能發揮自己天賦的學校學習,而課余則又回到同齡的孩子中玩樂。既發揮了瑪麗的天賦,又可以讓她很好的享受童年。她過上了與母親黛安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
小小的故事,大大的課題,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精英教育還是還他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電影給了深刻的探討。我們都渴望自己孩子的天賦降臨,但更希望上天給的這個禮物能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