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每當吟起蘇軾的這首詞,總會體會到一種英雄末路的悲壯。仕途多變,道路坎坷,多少人在沉浮之中感受歲月的無奈。如蘇軾,才華絕世,卻因受到烏臺詩案的牽連,一貶再貶。在人們的眼里蘇軾也許總是那個樂觀的,豪放的他。但誰又能明白“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背后深深的悲哀。當才華得不到展示,誰又能真正樂觀呢?如李斯,不愿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走出了蔡郡去尋找未來。通過努力與才華,一步步攀登,終于當上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最終卻依舊逃離不了被五馬分尸的命運。如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武功超群。到最后四面楚歌,烏江自刎。這些令人如何不悲嘆?
何況,縱使生前繁華似錦,千人呼萬人擁,逝后一切都會隨時光流走,宛若煙云一般消散了。在時光的長河中,誰又能真正記得你?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詞句,收獲的只是深深的嘆息,嘆息的是怎樣的悲哀?那嘆息被霧還濃,比世間一切有形的事物都要沉重。那嘆息是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昨日還興隆的公司明日的結果豈能預料?萬丈高樓亦可以一昔傾塌。在大自然的面前,個體的生命又是如此脆弱。縱使名利雙收又如何?在災難面前,一切都是如此脆弱。在無常的命運面前,誰又敢稱真正的英雄?
無常的何止事業與生命,當感情的無常降臨時,那才真正令人感到惋惜。“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與情人揮手告別,卻是多少傷感涌上心頭?“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好去莫回頭,一望腸一斷。”這其中又是蘊含著有人離別時的多少悲哀? 川端康成在《雪國》里講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島村在火車站上遇到了一個名為葉子的姑娘,姑娘的文靜使他愛慕,念念不忘。經過幾次分合,最后他下定決心將葉子帶回家鄉的時候,葉子卻死于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這其中的悲劇便是反應了感情的無常。也許,這正是日本文學中“物哀”精神美的體現吧。
我想起牛奶咖啡唱的《明天你好》之中的歌詞:“曾經并肩往前的伙伴,在舉杯祝福后都走散。只是那個夜晚,曾深深地留藏在我的心坎。”誰也不能成為誰的天長地久。曾經許下的永遠,到最后會發現不過是年少時天真的游戲。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乘著一輛列車前行,中途總會有人下車。我仍會不時想起從前的歲月,想起從前并肩往前奮斗的伙伴如今都都哪兒去了,我們,好像很久沒聯系了。看著通訊錄中的號碼,想要撥打卻早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然而,我格外喜歡林清玄先生的《可以預約的雪》,它象征了林老師對于無常的態度,也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無常。他說:“深深去認識生命里的“常”與“變”,并因此升起憐憫之心,對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對生命的變化有寬容之心。進而對自身因緣的變化不悔不擾,對別人因素的變化無緣無尤。這才是我們人生的課題吧!” 當無常成為必然,當我們必將走向生命的終結,當現在擁有的感情在未來會消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取舍呢?
一是珍惜。魯迅在《過客》中描寫了以為衣衫襤褸的過客。過客與老翁相遇了,過客問老翁,前方是什么?老翁說是墓地。可是過客依舊毅然朝前走去。過客說,前方有鮮花,但最終是墓地。但即使是墓地,也會有鮮花的陪伴。縱使生命的最終是虛無,但也不能忽視生命旅程中所遇到的美景。那鮮花,那雪,那彩虹都將生命點綴的豐富。 感情的分散是無法預料的。即使如今難舍難分的感情,未來也是不知道會發生一些什么事情。也許會是誤會,也許會是其他的原因。但不可否則的是,我們必須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
再是放下。“變”與“不變”的背后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過分執著。即佛家中所講的放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行文至此,我對“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又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為了讓我哀嘆歲月的無常,而是要我們學會放下。成或敗又如何,這些的一切最終都會被時光沖走。最后在時光中不朽的只是你是否成為了最好的自己。若是,那便不留遺憾。那又有何放不下?
人生中若有希望,懂得珍惜,明白放下。那么,雪是可以預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