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花,生于高樹、靜默開放,又輕輕淺淺、淡妝素裹,按理并不容易惹人注目,卻也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的無限情思,常常活躍在文學(xué)與影視作品當中。那么合歡又是有什么樣的來頭在夏日爭奇斗艷的花團錦簇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呢?
盛夏繁花
合歡花開在六七月份的炎夏時節(jié),可見其喜愛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它對氣候和土壤適應(yīng)能力很強,適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生長,也耐得住瘠薄土壤和干旱氣候,但不耐水澇。在我國華東、華南、西南,以中國黃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
高樹紅纓
合歡的花形獨特,就像是一把小小粉紅的折扇,棱角分明的扇骨,零零散散地交錯在葉柄之上,一縷縷的粉色絲絨從扇骨中滑落,合起扇骨,每一條絲絨都柔軟順服地偎在扇骨之上,或者弱不禁風(fēng)地向下墜去。待到合歡滿樹盛放之時,遠望過去仿佛煙霞落滿碧樹,走近了瞧又讓人想起一朵朵緋紅的輕云。
晝開夜合
合歡樹葉子的形狀和含羞草相近,羽狀復(fù)葉互生,兩排葉子中間是一根細細的葉柄。每到夜晚,葉柄兩側(cè)的葉子會密密地合到一起,猶如夫妻相擁而眠,直到凌晨清風(fēng)習(xí)習(xí)時才會緩緩展開,所以合歡又稱“夜合”。
“合家歡樂”
作為象征著吉祥的花朵,合歡被賦予“言歸于好,合家歡樂”的寓意,是夫妻間恩愛有加的象征。因為合歡的葉子會在清晨展開、夜晚閉合,所以相傳古時候夫妻吵架,在言歸和好之后,就會一同飲一杯合歡花沏的茶,表示他們希望以后能夠更加和睦、幸福、美滿地生活。朋友間發(fā)生誤會,也可互贈合歡花,寓意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靈丹妙藥”
合歡花是一種解郁安神的良藥,早在西晉時,嵇康就曾在《養(yǎng)生論》中寫下:“萱草忘憂,合歡蠲忿”,其中,“蠲”意是“消除”,“蠲忿”說的則是合歡花有消除忿怒、平靜心情之效了。在《四川中藥志》和《中草藥學(xué)》中也有記載:合歡花對心神不安、憂郁失眠的患者效果較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健忘癥。
合歡花,清香而不濃郁,風(fēng)雅而不妖嬈,一樹合歡香滿夏,人與花心各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