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人白頭
蔣勛老師有一篇文章《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談到了愛情的本質,談到了愛情的偉大,也談到了婚姻讓愛情變得平庸。看完后,感觸頗多。文中提到羅密歐和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和許仙,他們面對的現實總結起來就是要告訴你,純粹愛情的不可能性。
愛情的內在本質是最圣潔、最崇高的東西,但它的外在受限于現實,如階級、父母的阻攔以及一些國家道德、法律的限制。正是因為這些阻礙,愛情才變得崇高,可以這樣說,一段愛情經歷的苦難越多越深,這段愛情散發的光芒就越耀眼。還有一種阻礙,是實在難以突破的,那就是所愛的對象。今天我要談論的,就是遇到這種阻礙的愛情。
有許多人都面臨這種境遇,那就是自己瘋狂愛上的人,對自己卻沒有什么興趣。在大陸的年輕人中,他們在處理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多是糾纏一段時間便換一個對象。因為這種愛對于雙方來說都是煎熬,對于愛的這一方來說是痛苦,而對于被愛的一方來說是負擔。不了了之,是不是注定要是這種愛的統一歸宿?這樣未免太殘忍,太可惜。
其實對于一個想要追求最美麗的愛情的人來說,即使所愛之人不愛自己,即使所愛之人有了愛人,他也會并且應該繼續愛這個人。因為他要追求的,無非是極致的幸福或極致的痛苦,這兩種都只有他最愛的人才能給他,如果最終仍然逃不過換了所愛的對象的命運,那這樣的愛是否有太沒有價值?是否可以說這樣的愛仍然敗給了現實?但是他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所愛之人——那個他追求最美麗的愛情路上的最大的困難?
我們是否可以參考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為了守護他的愛情,征服了整個紐約。但最最終,他還是輸給了黛西—他最愛的女人。其實,我們可以感覺到,蓋茨比已經不是為了再次和黛西在一起了,他只是在追逐他心中美麗的愛情,他把這樣的愛情當做一種信仰,就像那些宗教的信徒一樣,他虔誠地、不悔地、始終地維護著他的信仰,維護著他的愛情,這愛情已經與黛西無關,只關乎蓋茨比自己。著實,在這樣的愛情下,黛西顯得太平庸;著實,在這樣的愛情下,蓋茨比顯得太迷人;著實,在這樣的愛情下,所有的平凡人都會變得偉大。
我們是否可以參考傳說中的金岳霖?傳說中,金岳霖為了林微因孤獨了一生。在林微因去世后多年,有一天金岳霖邀請了一眾好友聚會。好友們都很詫異,因為金岳霖平時是個節儉的人,所以大家完全不知道他為何宴請眾人。席間,他說今天是林微因的生日。這件小事令我很感動,這不就是我要追求的愛情嗎?這不就是大家歌頌的愛情嗎?正是這種感動,讓我仍然愿意相信傳說中的金岳霖,而不在意實際上他并沒有忍住孤獨忍住痛苦,這不怪他,畢竟痛苦真的很痛苦。
我們是否可以參考痛苦的尼采?我想,正是因為莎樂美不愛他,只是崇敬他、欣賞他,才造就了他偉大的、深刻的孤獨和痛苦吧。這種有歸宿的孤獨和痛苦,其實是一種幸福。蔣勛老師在文章中說,一個人需要愛,需要被愛更需要付出愛。既然不能被愛,那付出愛也是一種幸福吧。尼采是幸福的,正是由于他的痛苦,才保留了愛情,追求到了最極致的愛情。因為如果得到了愛情,反而會像蔣勛老師說的一樣,婚姻讓兩個人自我放棄,讓雙方變得庸俗,讓愛情走進墳墓。所以,靠犧牲幸福,來維持愛情的終極美麗,何嘗不好?只是這個過程會很痛苦、很孤獨。而我向往這樣的痛苦,向往這樣的孤獨。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愛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來說,是一種負擔,千萬不要讓自己愛的人背負上愧疚感。只有這樣,才能保留自己對她(他)的愛情。否則如果一直去糾纏別人,不僅得不到純潔崇高的愛情,反而會把這種原本很美好的感情變得平庸、厭惡。
在愛情中,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一個理想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即使得不到想要愛的人,也會去追逐理想中的愛情,愿一人白頭。這將是一段孤獨的、痛苦的旅程,而終點是極致的愛情。這段旅程越孤獨越痛苦,就越接近于終點,越接近于幸福,因為在那個地方,幸福和痛苦已經沒有分界線了,它們是一體的了,幸福即痛苦,痛苦即幸福。
其實,一生所愛,做金岳霖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