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終將和解,終將釋懷

《我親愛的朋友們》

阿菀是個作家。母親蘭熙希望她能寫寫母親和姨母們的故事。

但她對這些老人家的生活一點也不感興趣:老人家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誰會花錢看這種故事?

一開始,阿菀既厭煩又抗拒。

后來,她決定寫這本書,并把它當作是逃離母親的控制之前,完成母親的最后一個心愿。

再到最后,她慶幸自己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去真正地了解母親、姨母們和大叔們。

幾十年的恩怨情仇,雞零狗碎又雞飛狗跳,在阿菀的眼前展開,也在阿菀的筆下鋪陳。

正像姨母們、大叔們所說的,“人生就是狗血??!”

只有經歷了世間種種曲折、艱辛的人,才會這么坦率、直白地定義人生。


遲到三十年的質問

阿菀六歲時,父親出軌了。母親蘭熙萬念俱灰,決定帶著女兒自殺。

深夜里,曠野里,蘭熙把摻了農藥的飲料遞給阿菀。年幼的阿菀委屈、害怕,卻不敢不喝。

幸而她剛剛喝下,就被趕來的父親送去搶救,撿回了一條小命。

父親回歸家庭,終此一生。但這件事始終是母親難以忘懷的傷痛。

令母親沒有想到的是,在她自顧自傷痛的時候,阿菀也從未忘記兒時的那段瀕死經歷。

從那件事開始,阿菀認為她是屬于母親的,母親可以教她生,也可以教她死。

對死亡的恐懼,令她從小到大討好母親。母親說的話,她從不違抗,從求學到擇業再到擇偶。

直到三十年后,阿菀終于問出了兒時不敢問的話:

“當時為什么要殺我?為什么要那樣對我?我是你的嗎?因為是你生的,所以你就可以殺了我嗎?我為什么是你的?說啊,我為什么是你的?”

這遲到三十年的質問,讓蘭熙開始反思和女兒的關系。經歷了癌癥手術、再次和女兒一起面對死亡的蘭熙,終于打破了成見,真心接受了女兒所選擇的愛情。

阿菀也真心原諒了母親,開始擺脫既往的束縛,追求自主的人生。

阿菀母女

每每看到新聞里說,又有哪個母親殺死孩子后自殺,我都希望那些自以為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蠢蛋母親們,能先看一看這個段落。

沒有人擁有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力,即使是母親。


死后也有炙熱的和解

順英是石均叔叔和晶雅阿姨的大女兒,嫁給了一位大學教授。她長年遭受家庭暴力,卻一直瞞著父親母親。

因為她是個領養來的孤兒。

晶雅結婚后一直沒有生育,從孤兒院領養了順英。但后來,她又生下了兩個女兒。養育著三個孩子的她難免有些偏心,有什么事總是先責備順英。

順英念初中時,有一次向父親哭訴,她被老板家的兒子猥褻了,卻遭到了父親的責罵:“所以你為什么要穿裙子?”

因為過去的這些遭遇,順英不再向父母求救。但她遭受家暴的真相,終于還是被父母知道了。

晶雅痛悔年輕時的愚蠢:為什么要那么偏心?

她含淚送順英離開,去美國開始新的生活。

石均則冒著風險,和禽獸女婿正面沖突,拿到了錄音證據,為女兒討回了公道。

然而,順英一直不知道的是:當年父親不惜被辭退,狠狠胖揍了老板家的兒子。但他沒有告訴順英,因為他只是個不善言辭的父親。

這一切,她要在父親離去之后才會知道。正如劇中所言:

所謂人生,就算死了也不會結束,就算死了也可以有炙熱的和解。


每個人都是可恨的

石均和晶雅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相愛而又相殺。

當晶雅因為生不出兒子而被婆婆虐待時,石均沒有幫過她;當晶雅挺著肚子、頭頂重物,向石均求助時,卻被石均粗暴地攆走,以致流產;年輕時,石均許愿要帶晶雅周游世界,卻把攢下的錢都拿去貼補了兄弟;幾十年里,石均使喚著她、辱罵著她、壓榨著她……

晶雅看到自己的母親操勞了一輩子,終于在關進療養院七年之后離開了人世。她決定,無論如何,要自由自在地活一次。即使只為了“能隨心所欲,喝一瓶自己喜歡的啤酒”。

她離開了家,自己找了住處,也向石均提出了離婚。

沒有了晶雅,石均才發現自己完全無法獨立生活。他開始反思自己多年來所犯的罪:

“世上最大的罪就是不知道自己犯了罪,不知者的罪是無法計算的?!?/p>

石均一生中第一次理解了晶雅。他開始學做飯、學洗衣服,也同意了晶雅過自己的生活,只要她能快樂。

然而,恰在此時,晶雅最好的朋友喜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在神志恍惚間,她也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恨:

年輕時,她獨自帶著兒子在丈夫的老家生活。兒子病得很重,她向晶雅求救。自顧不暇的晶雅掛斷了電話。

在趕往醫院的路上,孩子在喜慈的背上死去了。這是喜慈一生中最痛的事。

當喜慈說出多年的怨恨,晶雅忍不住痛哭。

晶雅和喜慈

是啊,哪一個人不是可恨的呢?誰又從一開始就是聰明的、成熟的、睿智的呢?

我們還沒來及長大,就已經互相傷害。

當我們回首過往,又怎會沒有愧悔呢?

但是,當你老了,頭發白了,走到生命的最后一程,你終將和解、終將釋懷:

你和自己和解,原諒自己曾是個傻孩子,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你和親人朋友和解,原諒TA也曾是傻孩子,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就傷害了你;

你和這世界和解,接受生活本就是一出狗血劇,無論插入什么橋段都沒關系。


PS:寫了這么多,只是為了安利一部韓?。?b>《我親愛的朋友們》。

什么?這么大費周章地安利一部韓???——問出這句話的人,低估了韓國人的野心。

生活劇、懸疑劇、科幻劇、推理劇……他們早就超出婆媽劇、愛情劇的套路了。

世間所有美好、所有丑惡,乃至人性的復雜、現實的不堪、社會的陰暗,他們都敢于放進電影電視里了。

我有時候忍不住羨慕他們。


推薦閱讀: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最好的孔劉: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人認為四六級就是大學里的英語掃盲,我覺得比較貼切。雖然過了英語六級不會給自己的簡歷加分多少,但是六級沒過一定會減...
    古時今月閱讀 1,326評論 20 17
  •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是一種散文類的小說,沒想到是一種談情說愛類的故事,簡稱言情小說,抱著看下去的心態,看到女主人...
    企鵝哥哥閱讀 30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