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字是老大難,困擾了我很多年。借這個系列文的機會,查閱一下資料,希望有幫助。
具體的詞義參考《辭海》第一版及《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當然還有我自己的一點理解,未必能百分百準確,但我盡量做到符合大部分人的用法習慣。漢語言這個東西,在應用中總能找出反例,無非是一些約定俗成罷了。
另外,經常有人提出“咬文嚼字沒有意義”這個話題,其實我在文章里的蟲子(7)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釋并且發表了一下看法,歡迎探討。
說實話,我就是偷懶湊個更而已,老是不發文,顯得我多懶似的。而且我發現研究這個還挺有意思的。我大學學了五年工科(沒看錯,我是五年制的本科,絕對不是學分不夠留級的),畢業了想考漢語言文學的研究生,家里人那叫一個生拉硬拽、抵死不從,我只好放棄了,畢竟人生在世,除了夢想,還有更多值得我付出的東西。現在好了,能在簡書里實現也不錯啊,廢話少說(今天夠多了),咱們開始吧。
因為《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對這兩個字的釋義基本一致,這里只摘錄《辭海》中的釋義。
-
作 zuò
- 【動】起:振~| 槍聲大~。
- 【動】從事某種活動:~揖| ~報告| 為非~歹。
- 【動】寫作:~曲| ~家。
- 【名】作品:杰~| 佳~。
- 【動】裝:~態| 裝模~樣| 弄虛~假。
- 【動】當作:過期~廢.
- 【動】發作:~嘔。
-
做 zuò
- 【動】制造:~飯| ~衣服| 用這塊泥~一只貓。
- 【動】寫作:~詩| ~詞。
- 【動】從事工作或活動:~工| ~買賣| ~實驗。
- 【動】舉行;舉辦:~壽| ~生日| ~禮拜。
- 【動】擔任;充當:~官| ~母親。
- 【動】用于:~原料| ~教材。
- 【動】結成(某種關系):~親| ~夫妻| ~朋友。
- 【動】假裝(某種模樣):~鬼臉| ~樣子。
辨析:
①做和作既有獨屬釋義,又在某些意思上通用的,但是細化到具體的詞語,很多又是固定的用法,具體用什么,查詞典最準確。
用做的詞語:做愛、做伴、做東、做法、做工、做鬼、做活兒、做客、做禮拜、做買賣、做滿月、做媒、做美、做夢、做派、做親、做圈套、做人、做人情、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生日、做事、做手腳、做壽、做文章、做戲、做學問、做小動作、做賊心虛、做針線、做主、做作。
用作的詞語:作案、作罷、作保、作弊、作壁上觀、作別、作成、作答、作對、作惡、作惡多端、作伐、作法自斃、作廢、作風、作梗、作古、作怪、作家、作假、作價、作奸犯科、作繭自縛、作件、作踐、作客、作樂、作臉、作料、作亂、作美、作難、作孽、作弄、作嘔、作陪、作品、作如是觀、作色、作勢、作死、作速、作祟、作態、作痛、作為、作偽、作文、作物、作息、作興、作秀、作業、作揖、作藝、作業、作俑、作用、作樂、作戰、作者、作準。(請問我在干什么?)
②從起源來說,“作”字出現很早,甲骨文中就有,而“做”字則出現較晚,明代梅膺祚編撰的《字匯》才收入。《字匯》中記錄:“做,俗作字。”意思是,“做”是“作”的俗字。什么叫俗字呢?就是手頭寫得不規范的字,后來漸漸進入書面語。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一些成語和書面語色彩較重的詞語,一般會用作。如作壁上觀、作威作福、弄虛作假、為虎作倀等;又如作罷、作答、作梗、作古,而口語中常說的較通俗的詞語一般用做,如做伴、做夢、做人、做生意、做飯等。
③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分辨方法,這個資料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7月6日)。
在動賓結構中,充當賓語的詞語如果只能做名詞,就用做。如做教師、做比薩餅、做玩具、做盒子等。充當賓語的詞語如果能做動詞,則用作,如作報告、作貢獻、作調查、作分析、作實驗、作研究等。 這里有個常見特例:人們一般習慣寫成做工作。
本次小結
正常來說,動賓結構的詞語,上面的第三種方法基本夠用,而其他詞語,大概只能靠記了。不過,什么東西用久了,都會變成自然而來的事,無他,唯手熟爾。
現在還躺在被窩里,真是作死的節奏,趕緊起來做飯了,你家娃都餓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