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作者在文章中用到這個詞語,我自己有時也會用。這個詞一般只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比如不承想
、沒承想
、誰承想
等,我寫個現(xiàn)成的句子:
清晨起來,因為要出門,我早早地曬好了被子,不承想,忽然來了場急雨,太陽沒曬到,倒是收了一卷的濕氣。
意思是這個事情出乎了我的預料,我沒有想到。
不承想
、不成想
、不曾想
這三種寫法,我在收到的稿件中都見過,也問過幾位老師,他們的選擇也不盡相同,那么到底哪一個用法才是規(guī)范的呢?
注意一下,這里之所以不說正確
,而只說規(guī)范
,是因為有些詞語的運用屬于約定俗成的習慣,你不同意,非得要用其他的形式,當然也可以,甚至在語意上也能夠解釋得通。這是中文的特點,也是它的魅力。我們所討論的并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問題。
我手頭有兩部工具書,一部是《辭海》,一部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文章里的蟲子》系列文基本以這兩部書為依據(jù)。
這兩部書對于這個詞語的解釋是這樣的:
-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釋意:
- 【承想】: 動詞 料想;想到(多用于否定式,表示出乎意外):不~ |沒~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 誰~今天又刮大風呢! 也作成想。
- 【成想】:同【承想】
- 【曾】: 表示曾經;
- 沒有曾想這個詞。
-
《辭海》中的釋意
- 【承想】:動詞 料想;料到(多用于否定):沒~事情會這么順利。
- 【成想】:同【承想】
- 【曾】:表示曾經;
- 沒有曾想這個詞。
所以根據(jù)兩部詞典的意思,不承想
和不成想
都是比較規(guī)范的用法,而不曾想
并不規(guī)范。
-
實際應用 參考百度百科的資料
- 北大 CCL 語料庫搜索,可得到60余個使用了承想的語料,全部是否定形式,包括不承想、沒承想、誰承想、哪承想四種否定形式。相對應的成想的否定形式共有58個語料。 在 CCL 語料庫搜索曾想,大部分是組成曾想過、曾想到、曾想起、曾想得到等形式,在這些句子中,曾想并非獨立的語言單位,而是作為獨立的副詞,修飾后面的動詞結構。
-
結論
-
承想、成想、曾想三個詞語中,承想和成想是同義詞,其中承想是最規(guī)范的用法;承想與成想只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主要為不承想、沒承想、誰承想、哪承想四種。曾想不是獨立的詞語,
不曾想是不規(guī)范的用法。
-
承想、成想、曾想三個詞語中,承想和成想是同義詞,其中承想是最規(guī)范的用法;承想與成想只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主要為不承想、沒承想、誰承想、哪承想四種。曾想不是獨立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