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說下產品經理的工作強度的事情,如果你在互聯網公司待過,那么對產品經理一定不陌生,總體上你會覺得他們事逼,有時很忙,有時候無所事事,還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
基本上你對產品經理的所有感覺都是對的,都不過份。
其實我也不知道那些整天加班,叫著活干不完的產品經理們到底在干些什么事。一個平常點的產品要完成一套原型加上一套PRD文檔也就一周左右的時間,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要么是產品本身太復雜,需要刪減功能;要么是PM的基礎技能出了問題,需要提升。
既然需要干的基礎活能這么快完成,那剩下的忙忙碌碌是在干嗎呢?大部分應該都是在溝通和決策,而且溝通和決策所消耗的時間跟PM本身的級別有關系,級別越低,在上面花費的時間越多。
基礎技能一點也不重要
原型和文檔只是PM的基礎技能,這本事任何一個高中畢業生鼓搗上一周都能會,單完成這種工作似乎沒什么要緊,
許多人在需求收集和管理上花費很長時間,這真是推卸責任和辯論的最好借口,一旦效果不佳就可以推脫說是用戶需要這個功能,或者跟人辯論的時候說這是用戶需要的。這樣把自我剔出去之后,似乎做什么需求都理所應當了。
基本上大部分產品,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用戶的直接需求,需求更多的是洞察力,對市場,對用戶,對環境的直接洞察;還有就是PM本身的眼界和判斷。
最消耗時間的事情
最消耗PM時間的事情是對產品的決策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會消耗PM的大量時間,但是,這個過程并非接到項目后,可以臨時鍛煉的能力。更多的是來自日常,而非工作內容。
比如說邏輯能力,功能或者程序的內部邏輯,這種訓練肯定不是在產品有活干的時候才臨時去獲得和練習的,它是日常點滴的積累和訓練。
日常知識積累,產品邏輯的分析,思維方式的訓練等等,會再后來的工作中運用到產品設計上,但不是因為有了產品設計的活,再來學習這些技能。
所以PM的工作中,最費時間的事,工作強度最大的事,都已經在日常中給分解掉了,真正需要在工作時間內處理的并不是這類,反而是最輕松的原型和文檔類的基礎技能。那么工作中還有什么高強度的事呢?
溝通雖然費時,但可避免
日常的溝通大體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針對領導上的決策、方向溝通,二是針對開發、運營團隊的進度溝通。其實這些溝通更多的是取決于PM級別的高低,如果級別很高,那基本上做到討論——確定——實施就可以了。但如果級別很低,就會反復討論——反復解釋——反復修改——反復確定——實施過程中反復修改。
如果級別高的話,這類決策溝通,需求評審會一般在一個項目中三二次會議就搞定了,既然級別低,也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去確定下來。
如果PM不去兼著搞運營,做市場的話,那么PM的公司工作強度實際上是很低的,單論輸出產品成果,需要最基礎的技能和最少的時間就好。而對產品的決策、取舍、邊界、功能規劃這類影響產品成敗的因素,也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思考的部分,都基本上不能在工作時間去完成。
按這個說法,一個在公司上班的PM應該很輕松才對。曾經我同時做幾個產品,還染指運營的時候,也很少去加班完成工作,因為加班,實在是沒什么好完成的活了。
題圖:Monoar Rahman Rony
圖片授權基于:CC0協議
微信號:如若不信(ruruobuxin)
如若不信:
如果你看了上面可能會誤以為做產品很輕松,錯了,我只是說做產品在公司要完成的活很輕松。但本身這個職業很累,因為大量的精力和學習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完成,需要在休息時間去練習,你會發現做PM沒完沒了,時時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