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閱讀了《金字塔原理》《寫作這回事兒》。前一本很精彩,但后半部分晦澀難懂,文章的主旨卻很好把握。后一本寫得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根據書中內容,我明白了一些寫作方法:
《金字塔原理》
這本書內容很多,但是中心思想不外乎一點:邏輯。人在閱讀時,有自己的邏輯思考,會把讀到的內容進行分類處理,邏輯清楚的文章這時就脫穎而出了。而邏輯不清楚的文章,很容易讓人云里霧里。
寫作時,表達要有邏輯,要清晰、簡單、易懂,引起讀者的疑問與閱讀興趣,而難讀的文章難以吸引人。怎么做到這一點呢?
行文邏輯清晰。
1) 邏輯包括因果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我們在初始學習的階段最好用單個邏輯,以免混亂,所謂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 這本書在邏輯方面,有很好的案例與解釋,這些邏輯案例也是本書的難點。(這部分建議看書)
2) 所有的邏輯都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開展的。(這個大家都懂,省略;如有不懂的還是得自己看書研究)
《寫作這回事兒》
本書我還沒看完,但卻迫不及待地想做起歸納與分享了。由于這本書沒有《金字塔原理》那么受歡迎,我來為大家介紹。
本書作者斯蒂芬金,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全國暢銷書,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也許你并不認識他。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為作者的自傳,書中有笑料,抖機靈,還有一些關于作者酗酒與嗑藥的描述,看完你對他就會有感性的認識了。
后半部分“論寫作”,他開始對寫作心得娓娓道來,沒有市面上談寫作書籍的生硬枯燥,只有作者實踐得到的真知,并以具體的例子的展示給讀者好文章與壞文章的區別。我為何迫不及待分享,看了之后感想太多了啊。
要寫出好文章,得選對寫作的工具:詞匯、語法、段落。作者把筆墨放在后兩項,詞匯作者粗粗一說。
語法:
1.寫作時用主動語態為宜。被動語態讓人顯得畏縮懦弱(我想如果有文章要表現一個人的膽怯時,可以使用被動的語態),作者主張使用主動語態,因為主動語態是句子在主動做某件事情。當然,還是有一些必用被動的地方,比如“他被關進了監牢”。
2.不可濫用副詞。作者說:“副詞和被動語態一樣,大概是為了膽小怯懦的人創造出來的。”(我覺得很有意思,但是我們也需要辯證去看待,論寫作是方法論,見仁見智。)這里寫作者給出了精妙的例子:
“把它放下!”她叫道。“還給我。”他哀求,“那是我的。”“別傻了,金特爾。”烏克森說。加了副詞的改寫版:“把它放下!”她威脅地叫道。“還給我。”他凄慘地哀求,“那是我的。”“別傻了,金特爾。”烏克森鄙夷地說。
改寫版很傻,是吧?這是作者想突出的,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理解到“她”說話的語氣而不是通過副詞,濫用副詞使文章變成垃圾。(我主張嚴謹地使用副詞,這樣對讀者理解內容有好處)
3.段落的作用,舞臺指導,提供過渡。那么如何分段呢?書中說,“寫作是對思維的精煉。”這里和《金字塔原理》共通,即行文邏輯清晰,概括性的句子打頭,描述和支撐性的句子在后。“你讀、寫小說越多,你就會發現,段落是自動形成的。”這部分內容比較深,非幾句話能講清,建議讀者仔細研究這部分。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穿插了許多精妙的言論,比如:
“小說存在的意義不是創造精妙絕倫的語言,而是創造讓讀者開心的好故事。”
“我相信恐懼是多數壞作品的根源所在。作者放下恐懼和造作通常才能寫出好東西。造作是心懷恐懼的表現。”
(我正覺得閱讀了寫作技巧,反而難于下筆,這句話點明了我的問題解決之道;寫作要自然,不能太刻意。也有大家主張寫作必須要建立提綱才能開始的,我在寫作過程中發現這種方法不適合我,自然地寫作,然后修改更加適合我。)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都不同,也許你讀起這兩本書會總結出不一樣的寫作方法。每個人適合的寫作方法也不同,本文權作分享交流,不足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