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愛分享-1分鐘職場智慧#
三千塊戴森吹風機,自己買來,給顧客吹頭發?!這是一個90后的發型師,自掏腰包買的機器,你回想一下你經常去的發廊,有沒有這樣的設計師。
而且他還請假自掏腰包去學習化妝。一個當紅發型師,不在店里好好接單賺錢,跑去學什么化妝?“學費誰出?”我問了很實際的問題。
他靦腆的一笑:“因為造型是整體感,客戶消費在升級,我要提前考慮到。我還準備明年去學服裝造型。”
同樣我們想想我們的工作,我們是在抱怨小公司沒有培訓,還是覺得大公司分工細學不到東西呢?我們是為了公司打工,還是為了自己打工呢?
理發師是一位90后小伙。有一天,陶妍妍去做發型。發現小伙子工作臺上放著昂貴的戴森吹風機。陶妍妍打趣說:“看來你很受重用啊,老板給你配這么好的裝備。”小伙子靦腆地說:“自己買的,好用,對你們頭發也好。”陶妍妍說:“三千塊,你真舍得花錢。”
兩年后,小伙子升到了發型總監。有段時間,陶妍妍去理發店理發,小伙子都不在,陶妍妍就問去哪里了。店長說:“自費去日本學化妝去了。”
幾個月后,小伙子回來了。陶妍妍問他:“你不在店里好好賺錢,跑去學什么化妝啊?”
小伙子說:“因為造型是整體感,客戶消費在升級,我要提前考慮到。我還準備明年去學服裝造型呢。”
后來,陶妍妍翻看他微信朋友圈時,發現他在朋友圈發了一些發型照,就忍不住感嘆:“你的客人都很會化妝,特別有氣質。”小伙子說:“其實妝都是我幫客人弄的。”沒過幾年,小伙子就成了非常紅的造型師。
太多年輕人,把一年賺多少攢多少當成一個明確目標,上班弄成了堅持,日子變成了活命,拼死拼活一年下來,看著存折上的數字,心里想的卻是要不要逃離北上廣深。
而我認識的那些優秀的人,工作是享受,賺錢是結果。
一個愿意為自己的職業投資的人,一個舍得為客戶的美好體驗掏錢的人,一個盡力想把小日子過出些優雅和詩意的人,本身就有著向善的力量。
投資自己是最劃算的,沒有時間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