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醒來打開朋友圈,看到古楊發了一段文字“已退出簡書所有的專題群,對各位專題主編致以誠摯歉意。閑聊實在占用太多功夫,我的目標是寫出更動人的作品,而不是聊天聊得更撩人。最近認識的朋友,很高興認識你,今后簡書或我的公眾號見,后會有期。”或許這些群確實占用了他太多時間,亦或許這樣的聲明是為了更好的督促自己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我不知道說什么,但是覺得每一個決定都是當下最透徹的感悟,有時候離開反而是更好的回歸。
那些群我基本都在,但都設置了消息免打擾,只會無聊的時候爬樓看下他們的對話,有興趣的話題會一一翻過,沒興趣的自是忽略了。但印象中,古楊在里面的活躍度也并不是很高。進這些群的最初我也是覺得不能靜下心寫了,于是就規定了自己碼完當天的字再去翻看。這樣形成習慣,反而不會有什么影響。
02
記得群里有人問過大家會堅持寫下去嗎,有人說會,有人說不確定,更多的人則是在一旁默默的圍觀,例如我。
那些說會的人,我是真的相信他們會,那些不確定的人我也確實相信他們不那么確定。
時間面前,我們都很難始終如一地做一個信誓旦旦的人,尤其是這么快速變化的互聯網時代。
誰知道哪天微信會不會就像qq一樣淡化了,誰知道人人都能自媒體的時代,公眾號會不會哪天就像空間那般隱匿了呢。甚至還有那時文藝客聚集的豆瓣,現在還有多少人在那里認真的發聲呢?
當很多東西都有了保質期,變質便會成為不可避免的存在,而我們都不知道各種人與愛好的保質期,我們不會知道誰會什么時候突然離開,不會知道喜歡的事情什么時候就開始不喜歡了,而這個隱匿的保質期我們誰都看不到。
就像我以前很喜歡每天翻閱一些公眾號一般,后來為了工作關注很多相關公眾號,每天研究分析他們的推送,最后竟連追著的號都不想看了。
03
群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樣做著公眾號的人,有人兩個月拿到原創留言打賞等各種功能,也有人堅持日更三四個月都沒有拿到。很多文章會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人轉載用了,有人說投訴了一篇第二天就拿到了,也有人說投訴了二十多次了還沒拿到,她的文寫得很好,于是有人打趣說,她一定是偷了騰訊的孩子。
于是我也試著搜了一下,確實有文章被一些網站用了,有些還好會注明出處,有些竟連出處都寫了未知,作者也寫成了小易,通篇廣告不少于五個。
細算起來該該怪運營了那么久,從最初的只是因為喜歡偶爾的寫作到一心想要做好給大家的陪伴進而每天碼字完成推送,我都快忘了自己注冊這個公眾號的初衷了。
有人說要明確目標,當我想要開通原創,想要得到更多喜歡與關注,想要給大家更好的陪伴甚至為大家發聲的時候,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有了目標之后,好像初心就不見了。可是初心長什么樣,沒人能夠精確的描繪。
當喜好不再只是單純的喜好,開始與更多的人牽連,開始沒那么多的隨性,開始轉化成一種有欣喜有希冀的壓力時,有些喜好反倒也會讓人覺著累了。
記得有人說過,千萬不要把你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就好像別把喜歡的音樂設作鬧鈴那般。可我就是想要把喜好變成我要做的事情,即便會累。
我就是不想那么輕易地放過自己。
我不會去想也不會去說我能堅持多久,或許很久,或許就到明天,亦或許會隱匿一段時間調整好自己之后再帶著該該怪更好的出發。誰知道呢,可我會記得,我要給怪怪們的陪伴。
04
吟游說他可能要把《平復游春圖》賣了,我看了,寫得真的很好,一般這樣的連載,追著看的應該很多才是,但閱讀數只有十幾個。
吟游說要賣的時候,我感覺得到他并不是那么想賣,或者說這并不是他最初設想的樣子。
當糾結出現的時候,大概初心就已經動搖了吧,妥協也不可避免的成了與堅持同等比例的對立,而誰勝誰負并不是全部取決于自己。
就像馮唐說曾國潘做到誠心正意,以好心境遵循好習慣有了自己的人和,如果沒有倔強狠霸的湖南為地利,沒有“拜上帝教”鬧太平天國為天時也可能并不會有現今大家眼中的曾國潘。曾氏撰墓志銘也說“不信書,信運氣。”
而這世間愿意踩狗屎并能踩得一腳好狗屎的人并不多。
所以堅持便成了大多數人期待希望的最平凡的道路,沒有人知道這條路有多長,也沒有人知道天亮會在什么時候。黑燈瞎火里,無論有多少阻礙,能做的唯有堅持走下去。
不管怎樣,在一切變好之前都請你耐心等待,但堅持等待的時候也請你不要盲目,愿你有遇見黎明的堅持也有停下腳步重整旗鼓再出發的勇氣。
想做的事,只管堅持向前走,不問多難與多久。該停的時候,勇敢停下揮揮手,不管曾經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