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我近期去學習的次數很頻繁,并說,賺錢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學習那些修身養性的東西除了能給你心靈得到慰藉,可以跟別人侃侃而談講點道理以外還什么好處?
這個社會不缺乏會講道理的,而且比你講得好的比比皆是,在經濟上根本無法給你任何幫助,所以呢,還是活現實一點吧,以后有錢了在追求這些精神上的東西……
聽完他的話后,我一笑而過,并沒有與之爭論不休,畢竟,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
在我看來,并非去學習的,也不是講道理的,而是去找回自己,掃除心靈的雜質和污垢。
讓自己生活變好的同時,精神家園更要緊跟其后,不然,繁華盡頭終是一場空。
所以,只要有黃老師的邀請,我盡量都報名。
對于今天的讀書會,我也是第一次參加,與各位同修一起朗讀論語,學習圣賢文化。面對同樣的課程也好,書籍也把,每個人的感悟和收獲也是各不相同的。
與我而言,今天主要有兩點比較觸動我的內心。
01定期清理心靈垃圾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是從無形無色的世界,來到這個有形有色的二元對立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讓我深受啟發。
一位信徒每天都會在自家的花園里摘一捧花去廟里供養佛祖,禪師看見后,很欣慰的說,你每天都這么虔誠的侍奉佛祖,來世一定會修好的福報。
信徒說,每當我捧著鮮花來到佛祖面前的事情,內心就覺得安寧,可一回到塵世中時,心靈又容易被外面的聲音干擾,變得急躁。
可問題是,我又不能離開塵世,那么應該如何在塵世中保持一顆清凈心呢?
禪師問信徒,你平常是怎么保持花的新鮮呢?
信徒回答道,這還不容易嗎,就是每天給花換水,除此之外,還要浸泡在水的花梗也剪去一節,因為花梗長時間泡在水里,會影響水的養分和質量,因此,花朵才會凋謝。
禪師會心一笑,要想保持清凈心也是跟養花換水一樣的道理,需要不斷地凈化我們心靈,去掉那些變質的,雜念就可以了。
信徒瞬間豁然開朗。
以前,覺得人生就是要不斷給自己做加法,殊不知,想要活得幸福自在,就是要學會做減法,減去內心的執念和欲望。
02什么是孝?
在《論語里》有一回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色難。簡而言之就說不給父母擺臉色,要保持和顏悅色。
反躬自省我自己的言行,有一次,媽媽向我請教我怎么在手機上看電視,我起初是耐心的給她講解操作流程,可當她一遍遍問起我時,我的耐心也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最后還說帶著有點生氣的說怎么還不會呀,教你那么多次了,雖然沒有大聲呵斥,但是我能感受到當時已經在極力壓住心中的怒火,還有不耐煩,嫌棄的成分。
當話說出去那一剎那,我就后悔了,真是自行慚愧 ,內心立馬就覺察到了自己的問題,平時不管是給別人聊天,還是自己寫文章,都說要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可落到實處的時候為什么還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果然,修行是離不開塵世呀,于是我立馬給媽媽認錯了,最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再給媽媽講解操作流程,沒想到,她一下子就會了。
學習不是目的,而是通過學而更加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清理內心的雜質和污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