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33梁惠王章句下13》
今天是丙申年丙申月庚午日,七月十四,2016年8月16日星期二。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滕文公問,滕國是一個小國,處在齊國和楚國之間,是服事齊國呢,還是服事楚國呢?不知哪一國可以依托?
孟子說,依靠他人的,絕做不到兩全而無害,如果是這方面的計策,我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您定要我談談,則別有一說,既是事齊,也不是事楚,而是第三條道路。這條道路即自主之路:惟主張在我的,完全自己說了算,要做就做到極致,而不需要分心考慮那些不靠譜的人。
怎么做呢?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固,同百姓一道來守衛它,寧可獻出生命,百姓都不離開,就有辦法了。
二,第三種選擇,即,超功利的選擇。
越學越喜歡孟子:坦誠如赤子的"叟"。
越學越受啟發:還可以這樣考慮問題!
越學越振奮:還有這樣一個選擇!
?
就像這一章朱熹先生所言:"有國者當守義而愛民,不可僥幸而茍免。"
茍且,是活著狀態中最低級的方式,無論茍且得很有錢很有權勢,還是茍且得囧困異常,兩者都一樣,是把命過賤了。
自主,是活著狀態中最高貴的方式。不是說了算的老板、不是爬到社會生物鏈頂端的大官兒,這和自主是兩碼事。
自主,是對生命乃至于其蘊含著豐富的意義的心領神會,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透徹領悟,是從精神到意志完全的把握,是對所謂吃虧的坦然接受,是對哪怕糟糕到丟掉生命的結果、依然能夠做到從容不迫的舉止。
別覺得《孟子》可學可不學,別覺得賺錢比學習《孟子》更優先。既使錢多過你、權位大過你的國王,如果不學孟子,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拐進茍且的賤命了。
每個人遇到的首要問題不是生存問題,生存問題解決得再好也只能是生存問題。
你的物質生活積累得再多再巧妙,還是物質問題。
你動用了人的全部天賦實現的問題,并不比只動用百分之一的天賦實現的層次、高出哪怕一毫分。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