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面向自己的“提問力”

少說“為什么做不到”

多問“怎樣才能做到”


《心靈雞湯》一書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次,加拿大

一個叫巴里的小鎮遭受龍卷風襲擊,

造成數十人死亡,據說受災損失多達數百萬美元。

當時,一家名為“電信傳媒” 的廣播公司副總裁鮑勃·鄧普頓

正好路過那個小鎮,親眼目睹了受災的慘狀。

他想到了一個計劃——為了救濟巴里的受災者,

在3天內做好準備,于3小時內籌集3百萬美元。

鄧普頓在董事會上提出了這個方案。

結果,有個人表示反對:

“你是認真的嗎?這種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

鄧普頓說道:

“我沒有說能不能做到,也沒有說非做不可。

我只是在問大家想不想試試看。”

“當然想試試看啦。”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道。


于是,鄧普頓在黑板上寫了個字母T,

然后在其右邊寫“為什么做不到?”,

在其左邊寫“怎樣才能做到?”

接著,他又在右邊的“為什么做不到?”

這句話上畫了個大大的×。

鄧普頓說道:“我不想討論‘為什么做不到’,

因為這純粹是浪費時間。

我只想和大家討論‘怎樣才能做到’。”

結果,在3天之內的下周星期二,一場廣播馬拉松開始了。

加拿大全國50家廣播臺共同合作,并得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協助,

成功地在3小時內籌集到了3百萬日元。

我們也一樣,要開始做某事時,往往會說

“肯定做不到的,因為……”之類的話,為失敗找借口。

其實,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做到”。

請記住,

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取決于不同的提問方式。

希望大家要好好訓練面向自己的“提問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