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小鵝通精選開篇之時:
7月3日,我們為聯結優質內容與流量而打造的“小鵝通精選”平臺終于上線了。與此同時,承載該平臺入口的訂閱號小鵝通精選,也正式初始化運營。在此,通過這篇小文,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打造這樣一個平臺的緣由和初心。
01
小鵝通誕生半年之后,有了一丟丟名氣的CEO老鮑開始在外瘋狂奔跑。
在這半年之中,這款知識付費浪潮催生出的SaaS云工具,已幫助4萬余家機構和個人打造了自己的知識店鋪。截止目前,平臺總流水已突破2.5個億,月均流水4000萬,總用戶量1500萬,付費用戶超160萬。并且,這些數字每天都在被刷新。
繼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企鵝智庫、拉勾網、葉檀財經、經濟學人雜志、參考消息新媒體等諸多知名IP/機構使用小鵝通后,越來越多的大咖慕名找到我們。電話、微信、郵件像潮水般涌來,沖垮了我們的用戶運營。這導致我們的運營團隊不得不秉承著“711”式精神(每周7天,每天11點后下班),為客戶答疑解問。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仍遇到了困難。可愛的客戶們向我們發起了大量技術手段無法解決的提問。比如:
“我這個行業,有做知識付費成功的案例嗎?想學習一下。”
“我的內容適合做音頻節目還是視頻節目?或者搞直播?”
“我的這款產品,客單價定多少合適啊?”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想了出一個辦法:挑選出小鵝通優質的知識店鋪作為樣板,打造一批精選案例,讓用戶將自己的知識變現案例以實戰+方法論的形式分享給其他用戶,讓我們的用戶之間形成自發教育。
一開始,我們選用的是線下分享的形式。一方面,面對面溝通遠比冷冰冰的線上分享來的有溫度、記憶深刻,溝通也更為高效。另一方面,這種形式則是為響應帶頭大哥老鮑的號召。
老鮑本人一直以異常低調的姿態在前線大量接觸用戶,了解用戶訴求和反饋。這種幾近特務式的潛伏,導致參考消息新媒體的童總曾說,初次接觸老鮑時以為他就是一個產品運營。然而即便是深夜仍埋頭在客戶群里處理問題,帶頭大哥依然覺得不夠,號稱要以更親密的形式與用戶近距離接觸。由于聲音不夠甜美,不能去接客服電話,他老人家只好作為我司唯一的BD去尋訪客戶和執行線下活動了(為什么是唯一?因為其他鵝都在“711”式加班)。
但凡參加過我們活動的朋友都知道,小鵝通線下分享會的常態便是,CEO老鮑獨自一個人在會場,既當場務小弟又做分享大咖。近二十場活動下來,一個好端端的專注代碼二十年、極度木訥的大數據專家活生生磨礪成了單靠口活兒,即可技驚四座。新榜徐老師也評述道:“想不到啊想不到,你一個穿格子衫的碼農也學會文科生這一套了。”
與此同時,在與用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這些活動也讓我們發現了大量有趣且已實踐成功的知識付費案例。除卻教育培訓、母嬰親子、財經樓市、個人提升、讀書文化等常規品類,還有一些“另類”品類,簡直稱得上是意義非凡:
有個知識店鋪聚焦農業的,教農民如何申請國家補貼、如何應對糧價下跌;
有知識店鋪將目標客戶對準了你我的爸媽:“一分鐘會看手機地圖”,“三分鐘學會發微信”;
還有個糖尿病相關的創業項目,用小鵝通實現內容沉淀,更好地共享給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以助他們康復。
當一些聲音還在探究“知識付費是不是一門持久的生意”時,這些案例早已隨風而起贏得不少付費用戶,并在生產內容、打磨產品、銷售推廣等方面都探索出了獨樹一幟的見解與方法。
這樣的優質案例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們決定將他們的故事沉淀在小鵝通精選訂閱號內,以便更高效地傳遞給更多用戶。
于是乎,這便成為了小鵝通精選第一個目的:擺案例。
02
知識付費風起一年之際,勢頭似乎不如當初那般強勁。在面對媒體、投資人時,我們經常被問到的一些問題便是:
“知識付費紅利期過了嗎?”
“哪幾類領域競爭最激烈,市場比重是多少?”
“內容付費產品,一般定價策略是什么樣的?”
“專欄VS單一形式的知識商品,哪種更好變現?”
“如何應對復購率、打開率等問題?”
我們不是互聯網學者、專家,沒辦法講出一套一套堆疊的理論。但作為目前看起來服務知識付費市場最專業的技術團隊,我們有在最前線與諸多知識付費探索者一起成長的經歷,以及無數已經依靠小鵝通實現知識變現的案例和數據。
如果你拷問數據到一定程度,它會坦白一切。所以我們決定利用統計與數據分析,定期展示知識付費領域相關分析報告,以便為已入局和正在觀望的內容創業者提供參考與支撐。
為表明誠意,在精選號開篇前幾天,我們特意對目前小鵝通上的四萬余家知識店鋪和近兩萬個知識付費產品做了初步的數據分析并展示在這里:
通過以上幾幅粗淺的數據,各位看官是否對于現狀有了些許了解?在接下來的更新中,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數據挖掘與分析,用事實幫助大家破局。
這便是小鵝通精選的第二個目的:抖數據。
03
小鵝通究竟是什么?許多人曾問過我們這個問題,在多個通宵上版本的夜晚,我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起初,我們只給自己最底層、最基礎的定位:單純的技術工具。談及品牌露出時,我們也盡量躲在知識分享者們的身后。因為在那時,我們認為自己所擅長的、能專心做好的只有創業者們背后的技術支撐,至于天下知識人如何將內容產品化、如何運營,我們不去干涉,只提供參考方法和工具。
但是,隨著用戶量急劇增加,我們的用戶群體也從最早的自媒體人覆蓋到傳統媒體、出版社、培訓機構、線下社群,以及大量認知盈余的個人,付費內容的品類在不斷垂直細分并向縱深發展,產品的呈現方式千人千面,知識服務本身正在走向精細化,專業化,個性化,優質的付費內容相繼涌現。然而,這些有優質內容的知識店鋪卻遭遇了流量的困境。
我們時常接到用戶焦慮的質問:
“你們怎么不能幫我導量啊?”
“我在XX平臺上已經有不少銷量,微信公眾號要從零開始啊?
“沒人買我的課程,怎么辦啊?”
與此同時,大量擁有流量的B端用戶也開始急切的尋求我們的幫助:
“我們坐擁XX萬粉絲,但是找不到合適的老師作內容分享,可以幫忙介紹一些匹配的資源嗎?”
“你們能不能把小鵝通上做的不錯的課程挑出來一些給我們,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契機呢?”
張德芬空間 小時空修心課
來自雙方面的壓力與質疑聲越來越大,我們這才意識到,單純的技術支持已經不能滿足所有的人。半年內二十余次的加速迭代已不足以撐起這迅猛的變局,在這個特殊的節點,轉變迫在眉睫,我們需要承擔起聯結者的角色,讓中小體量的內容創業者們能有更多的成長空間、更低的試錯成本,讓信息更為通暢,傳播更加高效。
所以,我們將通過小鵝通精選這個全新訂閱號,搭建起一個聚集優質內容的平臺,將流量盈余者與知識盈余者精準匹配,把內容擁有者和高效的知識店鋪運營方相互連接,完成1+1>2的價值傳遞。
通過這個平臺,更多有想法的內容創業者將開啟新的賽道,與有優質課程打造能力的生產方共同參與到知識付費的大潮中來,同時細分品類的優質課程將得到更為有效的推廣方式。
此為小鵝通精選推出的第三個目的:聯結。
若想獨自破局,則我們被困于洞穴深處,只能看見微光下模糊的幻影,而聯結,可以將我們引向光明。
04
我們問老鮑,這樣的出差頻率會不會太辛苦?因繁忙和壓力,帶頭大哥已在這個夏天成功瘦身10斤。
他卻說:“人生一旦有了意義,將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