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小學的一個暑假,我初讀了《紅樓夢》,當時就特別喜歡書中的賈寶玉。
后來,又觀看了《紅樓夢》電視劇,更覺得這個面如銀盤,花容月貌、心地善良的富家小公子深入人心。
賈寶玉,前世身為赤霞宮神瑛侍者,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銜通靈寶玉而誕,系賈府玉字輩嫡孫,故名賈寶玉,賈府通稱寶二爺。
賈寶玉自幼深受賈母疼愛,生于溫柔富貴鄉,特喜作脂粉,親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與林黛玉不僅是前世的木石之盟,而且是今生的一見鐘情,青梅竹馬。
賈寶玉不僅和小姐丫鬟們相處融洽,而且和秦鐘、蔣玉菡、柳湘蓮、北靜王這些重情義又相貌姣好的男子相交甚好。他喜歡詩詞曲賦,厭惡官場科考。
他把男人比做泥,而把女人比做水。
可是到頭來,身邊如水般的女子們死的死,散的散,又在家族安排下與薛寶釵稀里湖涂結了婚,致使林黛玉淚盡而亡。
看破紅塵的他最后歸宿是跟隨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這個文學史上光彩熠熠的人物形象原型是誰,大家眾說紛壇。
第一種說法:賈寶玉的原型是作者曹雪芹,因為賈寶玉的人生經歷和曹雪芹的人生歷程如出一轍
毛主席當年說過一句話:中國除了比西方多幾千年歷史和半部紅樓夢外,不多什么。
可見他老人家對《紅樓夢》和作者曹雪芹的推崇(因為曹雪芹寫紅樓夢到八十回就因為病逝而終止,后面的部分為高鄂續寫)。
而幾百年的紅學更能看出紅的地位。
相信很多紅迷,對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一定充滿好奇,這個生活在乾隆年間的文人,他是在怎樣的生活環境下寫出了《紅樓夢》這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影響巨大的文學巨著。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號雪芹,《紅樓夢》的作者。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生于南京,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
曹雪芹早年托賴康熙帝之恩,在康雍盛世、江寧織造府(位于南京)的西園享受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公子哥生活。
“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園中游臥,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閑消日月”。這段消遙的日子在《紅樓夢》中賈寶玉身上得以體現。
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后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史。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主政江寧織造達五十八年,家世顯赫,有權有勢,極富極貴,成為當時南京第一豪門,天下推為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駕四次。不過,曹雪芹晚生了幾年,本人并沒有親歷康熙南巡盛事。
童年曹雪芹淘氣異常,厭惡八股文,不喜讀四書五經,反感科舉考試、仕途經濟。
幸而曹家家學淵深,祖父曹寅有詩詞集行世,在揚州曾管領《全唐詩》及二十幾種精裝書的刻印,兼管揚州詩局。曹家藏書極多,精本有3287種之多。
曹雪芹自幼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富麗的文學美術環境之中,博覽群書,尤愛讀詩賦、戲文、小說之類的文學書籍,諸如戲曲、美食、養生、醫藥、茶道、織造等百科文化知識和技藝無不精通。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十三歲(虛歲),十二月,時任江寧織造員外郎的叔父曹頫以騷擾驛站、織造虧空、轉移財產等罪被革職入獄,次年正月元宵節前被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
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老宅,后又搬到北京西郊。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就是在這種貧困的環境中他筆耕不綴,寫出了《紅樓夢》前八十回。
最終因幼子夭亡,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因貧病無藥醫治去逝,終年48歲。
在《紅樓夢》里縱觀賈寶玉的一生,實實在在就是曹雪芹一生的真實寫照。
第二種說法:賈寶玉的原型是作者曹雪芹的叔父曹頫
"研究《紅樓夢》續書第一人"之稱的清朝皇家宗室愛新覺羅.裕瑞曾描述過曹雪芹的長相:“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言談”。
意思是曹雪芹是個善于言談,頭大臉大,身體粗壯的黑漢子,這種形象與膚如凝脂,唇紅齒白的賈寶玉形象相差甚遠。
雖然裕瑞沒有見過雪芹本人,但他的兩個舅舅愛新覺羅.敦敏、敦誠與曹雪芹相交甚好,他們與曹雪芹的友誼描述在敦敏、敦誠的詩歌中頻頻出現,所以裕瑞對曹雪芹的描述應該符合本人形象。
裕瑞指出:“余聞所稱寶玉系雪芹叔輩”。這里明確說,寶玉是雪芹的前輩。
當時的坊間多傳:"寶玉系曹雪芹叔輩"—曹頫。曹頫是曹寅嗣子,曹雪芹的叔父,自幼在南京江寧織造府中長大,在十二三歲時詩才出名,但也桀驁不馴。
當年曹頫補江寧織造之缺,卻因管理不善而致虧空無法彌補,雍正時因罪入獄被抄家,乾隆上臺后被赦罪,后出家。因脂批中有 "獄神廟慰寶玉"之文,紅學界公認賈寶玉坐過牢。
另外,曹頫有一個身為一品夫人的奶奶(賈寶玉的奶奶賈母是一品夫人),有一個早逝的哥哥(賈寶玉的哥哥賈珠早逝),有兩個做王妃的姊妹(賈寶玉的姐姐元春和妹妹探春都做了王妃),年少時桀驁不馴,最后當了和尚(寶玉結局是出家)。這些巧合似乎向我們證明寶玉的原型是曹頫。
曹雪芹是曹頫哥哥曹颙的遺腹子,而賈蘭是賈寶玉哥哥賈珠的遺腹子,這一點又印證了賈寶玉就是曹頫。
第三種說法:賈寶玉的原型是納蘭性德,在納蘭性德和妻子盧氏、表妹身上能看到寶黛愛情的悲劇。
乾隆年間,大臣和坤把《紅樓夢》手抄本進呈給乾隆皇帝看完之后,皇帝掩卷而道:“這不寫的就是明珠家的事情嗎?”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是康熙寵臣明珠的兒子。
查閱歷史記載,明珠二十歲時任鑾儀衛云麾使 ,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于順治八年嫁于明珠,后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明珠的祖父叫金臺石,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是努爾哈赤的妃子,所生子就是皇太極。
這場聯姻使得明珠家族的勢力節節攀升,到納蘭性德出生時,明珠家族在清王朝已經是權貴之家了。
納蘭性德,字容若,被譽為清朝第一詞人。他二十歲時娶了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
而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為和納蘭年紀差不多,倆人一直互相陪伴,一起長大,倆人曾在一段時光里共同成為康熙的侍衛。
因了祖父的關系,曹雪芹從小就精讀納蘭性德的詞,他對于納蘭性德這個人的人生境遇和境況十分了解和同情。
納蘭性德的《飲水詞》中曾多次詠嘆竹子,林黛玉住的地方叫瀟湘館,而瀟湘館也是一片翠竹圍繞,這絕不是巧然。
納蘭性德的家族權勢在當時無比強大,他能文能武,年少時就顯現出超人寫詞能力。
納蘭雖受康熙皇帝的無比信任,可厭倦官場,只得把自己的心緒寄情于自己的詩詞中。(這一點和寶玉喜賦詩詞厭倦科考極為相似)。
納蘭性德的初戀是他的表妹納喇氏,因父母雙亡無人撫養,只好去了表哥家,兩人相處久了便對對方有了愛慕之心。(在這里看到了林黛玉幼年的影子)。
可是他的父親納蘭明珠為了討好康熙,硬是把納喇氏送給康熙做妃子。
納蘭性德在表妹進宮后不久就娶了妻子盧氏,他與盧氏朝夕相處,琴瑟和諧。
“繡榻閑時,并吹紅雨同,雕欄曲處,同倚斜陽”。然而婚后只相處四年,盧氏就因難產離開了容若。
盧氏死后,容若悲痛萬分,為妻子寫了大量詩詞?!鞍朐虑邦^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傲系弥貓A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之后,他又被家人督促續娶了妻子,有了妾,還交了紅顏知己,可是他依然心念亡妻,因為他情太重,愛情給了原配盧氏,就再容不下其他女子。
在妻子過世后,納蘭終日郁郁寡歡,一病不起,年紀輕輕就撒手塵寰,年僅31歲。
在納蘭容若和盧氏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早逝的林黛玉,也看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綜上所述,賈寶玉的原型既有曹雪芹自己,也有叔叔曹頫、納蘭性德,他把幾個人的性格、經歷、生活環境融合在一起,又經過藝術手法的升華,塑造出了賈寶玉這個經典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史書寫了厚重濃墨的一筆。
圖片摘自網絡,文中部分資料參考梅美老師的《品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