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天的培訓又在緊鑼密鼓中結束了,今天的主題主要圍繞“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和“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兩個方面。下面來談談我的理解和收獲。
? ? ? ? 首先是關于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以金星為例,每個人的性別包括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兩種,在3歲左右孩子會出現性別角色的敏感期,會很好奇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男女的區別又是什么?而這時候身邊的大人也就是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就至關重要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性別敏感期,有助于讓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一致,但是,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共識,要接受別人和自己的不同,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接受了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也是出于對人的尊重,畢竟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一次生命。
? ? ? 對于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重在大人正確的引導,孩子的好奇是因為無知,大人不可以采取糊弄,應付的方式,更不能拿這個性別問題對孩子開玩笑,因為孩子在幼兒時期遇到的問題和認定的事情,輕易是無法改變的,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 ? ? 其次,關于“幼兒社會性行為”的方面,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家長逐漸意識到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
? ? ? 作為90后的我關于社會交往應該比較有發言權吧,我身邊90后大部分的朋友都有社交恐懼癥,對身邊朋友倒還好,尤其是對領導,長輩,不知道該怎么相處,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做不出太親昵的行為,即使想要和對方示好也總是買不過心里的坎兒,總覺得不自然,所以,大多數90后的孩子都比較自我,比較喜歡宅,比較喜歡網絡,所以,常常有人說90后的孩子太冷漠,這同時反映了一個問題,并不是我們冷漠而是我們的社會性交往能力比較弱,從小就被逼著學習,并不注重與人交往,所以不知道如何和人打交道,現在,長大了,這類問題才體現出來,初入社會,與人打交道是在所難免的,會社交的人,很快就混的風生水起,不會社交的人則默默無聞,這就是差異。
? ? ? 所以,孩子的社會性交往能力要從小培養,要想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有幾個前提:第一,家庭因素
? ? ?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來自于家庭,一個冷漠的家庭氛圍下培養不出熱情洋溢的孩子,所以,有句話說“爸爸愛孩子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好好愛他的媽媽”,也就是說,在家庭氛圍中做出榜樣,有事好好溝通,平時注重情感表達,才能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第二,幼兒園因素
? ? ? 現在孩子入園越來越早,這是好現象。及早進入集體生活可以讓孩子有更多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互動也能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更快適應集體生活。
第三,傳媒資料
? ? ? 讓孩子看書看電視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選擇適合的內容,就要多費心了,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一直處于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但是他們沒有很好的辨別好壞是非的能力,所以通常看到什么學什么,而且,一般學壞習慣更容易更快,所以,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書籍和影片,引導孩子通過故事學會與人交往。
? ? ? 其實,這兩個主題都很簡單,關鍵在于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用心,時刻提醒自己只是一個觀察者,陪伴著,發現孩子的問題,引導孩子正確度過每一個敏感期,成為更好的自己。
? ? ? 今天培訓的內容都吸收和理解的比較好,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5+2=0”當時,很迷惑,后來明白了,作為一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孩子來到幼兒園我們會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一周5天在園,周末兩天在家,如果家里沒有很好的約束,孩子原本養成的還習慣,頃刻間灰飛煙滅,蕩然無存。所以大部分幼兒園老師都不喜歡星期一的到來,孩子回家過個周末,變化太大了,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作為一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的對象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因為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也不像我們老師一樣專業,所以,很多觀念也不理解,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所以,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至關重要,因為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環境,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
? ? ? 今后,我們的幼兒園,我希望可以多舉辦“媽媽課堂”,幫助孩子從根本上轉變觀念,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在書籍上看到的,在電視節目中了解到的,身邊發生的,只要孩子出現了某些問題,諸如說臟話,打人,內向,冷漠等各種問題,追其根本都源于家庭因素。所以,對孩子真正的愛,其實就是父母能過好自己的日子。希望我們能夠做到家園合一,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