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 ? ? 所謂“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于某種事物、現(xiàn)象和主張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同時根據(jù)自身的思考邏輯地作出主張的思考”。批判性思維作為美國的教育目標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歷史。美國批判性思維研究的特征是,作為國家的教育目標,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展開多種領域研究。迄今為止,大致可以概括為兩種方法:一種是作為批判性思維的要素抽出必要的技能,然后直接教授這種技能;另一種是注重批判性思維伴隨的性格、情感和信念之類的情意性側面,同技能的教授一起加以施教的方法。
? ? ? 美國學者保爾從哲學的角度整理、綜合兩種研究,提出了“批判性思維”的概念。他關注了學校教育中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及人們對待批判性思維的心智結構,斷言“批判性思維”應當構成21世紀教育的本質性基礎。保爾還提出了“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 ? ? 二.對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 ? ? 1.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前提
? ? ? 當今美國等進行的批判性思維教學,多是弱勢批判性思維的教學,這種教學客觀上也存在著局限和偏差。作為發(fā)展合理的知識與情感的前提,保爾提出了三個原理:
? ? ? 1).展開適于直面課題的思維。這意味著不同的問題要求不同的思維方式。
? ? ? 2).思維具有一次性與二次性。所謂一次性,是指本質性的、自我中心的、形成非合理信念的傾向。所謂二次性,是指認識非合理信念形成的傾向,訴諸理由與證據(jù)的情感及自我以外的視點也能公平對待的能力。
? ? ? 3).教育與訓練的差異。唯有合理的技能與情感的培育才稱得上“教育”。
? ? ? 2.對話性、辯證性思維與提問
? ? ? 在對話性、辯證性思維中,通過運用職務演習訓練法,就不同的解決方法或是對立的觀點取得共鳴。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教師的提問。提問的內容包括:追求表達的明確性;探尋證據(jù)和理由;考察解釋的觀點;協(xié)調不同的觀點;驗證思考的內容是否合乎實際。
? ? ? 通過對話性思維中的討論,學生學會從四個角度展開思考,這也是教師提問的角度。第一,關于思考的契機;第二,關于思考的根據(jù);第三,關于同其他思考的對立;第四,關于思考的影響與結果。通過提問,教師成為反思性、分析性的聽者,促進學生對話性、辯證性的思維。
? ? ? 3.強勢批判性思維的教學
? ? ? 在“強勢批判性思維”中,強調微觀技能、宏觀能力以及支撐這些技能、能力的心智特征。保爾歸納了四個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心智特征的教學方法:第一,為學生提供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思考的機會;第二,引出學生的不同觀點,并使之理解;第三,指出證據(jù)與根據(jù);第四,確保探討課題的時間。
? ? ? 三.新型“教學文化”的創(chuàng)造
? ? ?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記憶型教學文化”,這種文化中教師的作用是傳遞信息,學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儲信息,培養(yǎng)的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傾向。
? ? ? 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思維型教學文化”,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思維文化。這種思維文化具有六個要素:思維語言、思維傾向、思維控制、策略精神、高層次知識、轉換。有學者認為,在文化適應的教學模式中,文化適應以三種相互強化的方式產生:提供示范、鼓勵互動、組織教學。
? ? ? 批判性思維教學中,有意義接受學習遠遠優(yōu)于死記硬背。批判性思維需要訓練乃至終身培養(yǎng),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