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了太多勵志故事,喝了太多雞湯,看了太多一夜爆富的例子,漸漸地我們就不自覺地處于一種麻痹的狀態,既然選擇比努力重要,為何還要努力呢?
或許只是我們把一些例子傳奇化而被其表象所蒙蔽。
可能前段時間的WanaCryptOr 2.0病毒讓大家都熟知了比特幣,它的全球化,去中心化,匿名性,使其毫無疑問成為勒索的贖金標配,原諒孤陋寡聞的我在此之前并不知這一虛擬貨幣,更不知其投資的收益價值。2010年的時候比特幣2毛一枚,現在呢,2萬一枚。
10萬倍的收益。誰會這么幸運抓住了這個機遇。
碰巧的是,身邊還真有人這么有眼光,在幾毛的時候買了幾千塊的比特幣,前不久賣出后,他換了美國加州的別墅,去環游世界,剩下的幾千萬,做起了天使投資。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他輕而易舉就過上了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相比之下你的努力顯得微不足道,你開始質疑努力的意義,將沒有實現的目標歸咎于運氣不好,選擇的方向不對,假設當時你有這樣的頭腦和眼光,是否現在也可以財務自由,心無旁騖地追求詩和遠方?
然而細想就會發現,他之所以會在那么早的時候投資比特幣,是因為他在更早的時候研究區塊鏈,區塊鏈的核心是將使用比特幣的群體自身作為其信用支撐,而信用溢出賦予了其信用價值,越來越多的使用渠道,熱錢流動,推動了其價值上升。當然,技術上實現的稀缺性和安全性是其成為貨幣的基本條件。
而在當時,懂這方面的人寥寥無幾,他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研究,在多次比特幣大跌,多數人棄之不顧紛紛甩手的時候,堅信自己的觀點抵住壓力,最終,他賭贏了。
只是機遇嗎?
機遇來的時候若是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沒有不可取代的技能或資源,又怎會取得理想的結果。
前段時間出去吃飯,在不經意間聊到考證這個事的時候,朋友的姐姐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哦你們說注會啊,我已經拿下啦”,我們無一不瞪大眼睛,直勾勾地望向她,那滿不在意的表情好似透露出我只是工作之余順便考了個證而已,你們這么驚訝干嘛?
后來才知道,這位姐姐本不是財務專業,為了拿下CPA也是著實拼了一把的,別人在聊八卦午休的時候她在看書,別人在追劇看電影的時候她在看名師的講課視頻,別人早已入睡沉入夢鄉的時候她在安靜地做題,就這樣堅持了三年時間,貢獻了不知多少休閑娛樂的時間,終于拿下了六科并順利通過了綜合階段,而談起這件事的時候她只是若無其事的說了一句話。看起來真是毫不費力的樣子,可背后的努力和堅持誰又能看得到呢?
有很多的話題說越努力越焦慮,不努力真的好舒服,選擇比努力重要,反正努力了也沒有用,那還不如過得舒服些等等,于是很多人頂著享樂主義做起了混世魔王,肆意地揮霍大把的青春,可舒服過后,迎來的將會是更大的空虛和無助感,想要的生活,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了。所謂無用的努力,可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只能用來麻痹自己,并不能取得實質的成績。
就像前幾天我媽在飯桌上給我弟弟講關于學習的事情,舉了我的例子,說我初中的時候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牛晚,每天背個小書包早早地就去學校了,他們都以為我是努力學習的乖寶寶,可成績下來就真相大白了,上課就犯困抄作業這種事當然是不會一直瞞天過海的,她說著說著就笑得不成樣子,我記憶里足足笑了有五分鐘。這完全就是看起來很努力實際只是蒙蔽別人欺騙自我的“假努力”。
努力這種東西,并不是需要隨時佩戴在身上的徽章用來彰顯和炫耀的,真正的努力是沉默的,它會讓你在認定的路上匍匐前進,不斷充實豐盈自己,打開人生的格局,它只是一種途徑,最終是要通過踏實的努力去達成目標,去擁有貨真價實的更美好的人生。
所說的越努力越焦慮,是由于我們想太多,太害怕努力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太在意他人的眼光,無法發自內心而被動得去努力,患得患失,一步一步將信心消磨殆盡。托德·亨利(Todd Henry)在《努力就是為了不茍且地活著》這本書中的副標題寫到:“有一種努力叫做死而無憾,它既不為謀生,也不為贊賞,只為給自己暢快淋漓活一次的機會”,一語中的,表明了努力的價值和意義。
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幸福,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光鮮亮麗,不過是無數個負重前行的日夜累積,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結果,而忽略了背后的艱辛和努力,而努力,才是人生常態。
今日禹禹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我們尚在途中,今后仍需努力,愿我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佩戴夢想的光環,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