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教師要從活動中去觀察兒童,分析孩子的行為表現,找到了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適宜的支持。班級觀察中,小班的一個小朋友玩圖形鑲嵌游戲,這個游戲板上一共有單獨五個圖形,他熟練地將圖形放入相應的圖形嵌套內,就開始東張西望看其他小朋友。我走過去,他看見有人來了,馬上表演了起來,“哐”的一翻轉,將鑲嵌好的圖形一股腦兒倒在桌子上,隨即拿起一塊圖形,想也不想地放在相應的位置上,然后一個接一個放好,幾秒就完成了鑲嵌。我們為他鼓掌的同時也不由得思考:孩子已經能熟練地完成這種鑲嵌游戲,并且應該簡單重復玩了一段時間了。
面對孩子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投放增加難度的材料,以發掘孩子拼搭能力。對比原來單一圖形鑲嵌玩具,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如七巧板、俄羅斯拼圖等造型鑲嵌玩具。七巧板作為低結構材料,可以有很多種造型方法,可以讓孩子通過模仿拼圖到通過想象進行拼圖,循序漸進地調動孩子地積極性,發揮其潛能。俄羅斯拼圖鑲嵌需要調動平移、旋轉、翻轉等技能,教師可以通過恰當地支持讓孩子掌握這些技能,再讓孩子自己探索,發揮其空間想象能力。這樣的話,孩子既不會一直重復低水平游戲,又在挑戰和興趣中不斷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