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似乎沒有冬天。天氣未曾冷過,就一下子到立春節氣了。
立春,是冬的結束,也是春的起始。
難得老同學幾個都還不用上班,就約好今天一起聚聚。
大J燒得一手好菜。中午,當我和小J來到她家,滿桌的菜已擺上桌。
“立春吃春餅”,在寧波生活這么多年,我還真不知立春還有這講究。
蕎麥的薄餅正在出鍋。桌上有冬筍胡蘿卜絲,京蔥炒羊肉,雞蛋絲,咸菜筍絲,土豆絲,還有一大鍋羊肉蘿卜湯。簡單大氣的鍋碗讓餐桌增色不少。
餐后喝茶。我們三個是聊不完的天。
收入、投資、消費。學習、工作、鍛煉。
大J說今年春節她過得不好。主要是回了趟婆婆家。婆婆家的房子面臨拆遷,拆遷賠款與期望值落差太大,導致心理失衡。兩代人觀念上的碰撞令他們夫妻頗為痛苦。“沒法一起生活”她說。
小J是書法家。最近在學英語,負責我們的自助游攻略。
又聊到《時間的朋友》這場羅胖的跨年演講,我們都聽了2-3遍。頗有感觸。
金錢和時間如何分配?我們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
很多有錢人過得并不好,家里臟亂差,自己也邋遢。錢與生活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系。那么,決定生活品質的是什么呢?
生活品質的定義各有側重。我們都覺得我們可以生活得很好、或者努力生活得更好。
帶著這樣的暢想和期望。我們喝著茶,分享著微博關注、微信公眾號、電影、書籍,還有APP。
不知不覺間天色向晚,分手道別。
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