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indle斷斷續續看完了保羅·卡拉尼什的《當呼吸化為空氣》。這位作者保羅被稱為是斯坦福大學的天才醫生,在我看來他在醫學上的天才,不光是他對醫學的敏感度,更多的他對醫學的態度。
一貫認為醫生就是救死扶傷,留住病人的生命。我被保羅獨有的頓悟震撼了:醫者的職責,不是延緩死亡或讓病人重回過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分崩離析時,給他們庇護與看顧,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來,面對挑戰,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從。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死亡最深刻的體會就是爺爺去世,爺爺80多歲了,病后瘦得只有40多斤了,行動已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也是由兒子抱著,他已認不出我了,但是到最后他還是拉著奶奶的手,舍不得放開。
彌留之際,他那種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情形,我至今難忘,我們問他是想誰嗎?沒在面前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都問完了,他輕輕地搖頭。我們問他是放心不下誰嗎?一大家子名都點完了,他也搖搖頭,他混濁的眼神卻狠著勁兒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掃了一遍,眼里的神情交織著我看不透的情緒,爺爺最后閉眼那刻神情很安詳,能或不能放下的他都放下了,能或不能放心的他都放心了。
對人生和哲理有著很獨特的思考和見解的保羅,他在人生最后關頭,是做好了準備,他對妻子說:我準備好了。他準備好去世了,看到這,我淚流滿面。一個人要有怎樣的勇氣和氣度才能這樣坦然地跟這個世界告別。按照他們擬訂的方案,醫生給他注射了嗎啡,他平靜地睡著了。
保羅經過僧侶修道似地對人生意義的研究,最終他選擇了神經外科,因為神經外科醫生不光是治病救人而是常常需要為病人在保命和保住個性之間做選擇。
這樣才有了他自己對醫者獨特的頓悟,難道不是倍受選擇煎熬后的最真實的感受?
保羅知道自己得了肺癌之后,他的掙扎也展現無余,沒有故作堅強,沒有放縱最后的時光,而是在計劃和改變計劃中有序前行。而他善良堅強的妻子露西在他患病后,和他感情轉冷為和,互相扶持,給他做了最堅實的后盾。
直到保羅去世很長一段時間以后,露西依然還深愛著她的丈夫。她見證了保羅大半生都在對死亡進行探索和思考,他自己最終給出了坦然誠實面對死亡的答案。露西見證了保羅用盡最后力氣抱著女兒和寫這本書的文字,她欣賞、敬重他。
有的人活著,是個溫潤的存在,即是死后,也能讓人感覺到他遺留的微溫痕跡。保羅就是那樣溫潤的存在,把自己奉獻給了自己的理想和社會的需要。在病情反復過程中仍是果斷地拿起手術刀做好最后一臺手術,當他的生命一絲絲流失在癌癥的魔爪里,他的精神靈魂卻日漸明亮。他用自己短暫的人生詮釋了生命最美好的意義,就像他和露西最終選擇創造一個生命一樣。
信息傳播的花樣之多和速度之快,有時候讓人倍感焦慮和困惑。身邊本來健康活潑的人,突然查出癌癥?;蚴悄澄活H有建樹之才被查出患了罕見之癥。人的痛惜之情在所難免,而對當事人來說,怎樣去面對接下來的日子更是痛苦的考驗和抉擇。
我想人之生老病死我們主觀無法控制,但是情緒我們還是可以主宰一些的,當發現死神靠近,該如何告別這個世界,至少就有機會和時間,而那些被死神拉扯著走的靈魂卻沒有。
灑脫如保羅,準備好了,死神來了,請閉眼吧!
愿所有人生得精彩死亦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