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之歌

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

? ? ? ? ? ? ? ? ? 春之序曲

棉花不是花卻勝強于花。為棉花“作歌”大約還是基于它于人類的世功,曾有幸和它有過一段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自認為還是有資格為它“高歌一曲”的。盡管當時并不認為那段緣分有多么的美妙,但看在它對一家人“情深誼厚”的份兒上,還是為它獻出我的泉報之忱吧。更何況它還有著“作物之王”的美譽呢。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棉花做為北方地區(qū)的一種主要農(nóng)作物,甚至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霸主地位是牢不可破的。它是平原地帶,一年四季中周而復(fù)始而又永不凋零的“常青樹”,更是莊稼人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也不管是春種還是秋收,眼中所見,手之所觸都有棉花那或柔嫩可愛,或豐美優(yōu)雅的影像和讓人“魂牽夢縈”的身姿。

當春天的第一縷風吹過來,在麥苗兒依然酣睡,沒有返青的時候。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全體出動就開始為一年的“棉花大計”做前期的準備工作了。看吧,田間地頭,三三兩兩的莊稼人為他們一年的“作物之星”忙碌著。他們有的在丈量“營養(yǎng)缽池”(播種棉籽的方池)的尺寸,有的脫掉冬日的厚棉襖甩開膀子正在開挖“營養(yǎng)缽池”;有的挖好缽池子,平整好池面,大人提起“籽缽器”(一種使花甌成型的工具),小孩子或老人蹲在池床一端,雙手來回不停地接住“打甌”人用“籽缽器”打出來的“花甌”,然后再把它們一行行整齊地排列開來;有下手早的人家已經(jīng)把一池子“花甌”排列完畢。之后在“花甌”里均勻地丟進去三五粒棉籽,再覆上一層松軟的土,淋上透水,灑上防蟲子的藥物。緊接著支起竹片做的,指半寬窄,兩米左右的“弓子”,兩端分別插在缽池的邊緣固定好。站在缽池一端看過去,它們就像一座座整齊劃一的弓橋。最后把雪白的塑料薄膜罩上去,周邊用土壓緊封實,這樣一池的“缽苗”就大功告成了。遠遠地望過去,一行行,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缽床、“弓橋”宛如白色的波浪般混合在萬頃的小麥碧濤中隨風上下起伏。恍惚之間,讓人油然生出一種天地遼闊、萬物萌動,意欲大顯身手做出一番驚天動地事業(yè)的豪情壯志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隔三差五地去檢查一下“缽苗”的生長情況。或噴水,或放風(把塑料膜揭開)或覆壓。如此五次三番,像照顧蠶寶寶似的精心呵護著籽苗的成長。漸漸地,籽苗悄悄地從覆土里鉆出來,露出豆瓣兒樣的小腦袋;從淺黃到輕綠,再由兩三片舒展開來的柔嫩至一池喜人的碧翠;籽苗歷經(jīng)兩個多月的精心照料,猶如一個個訓練有素,精神飽滿的士兵一樣被人們一棵棵地栽種到大田里面去。是的,麥浪滾滾,那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它們被分散到預(yù)先就留好的麥田間隔里,那里“大有可為”!瞧,麥子業(yè)已“鋒芒畢露”,正在揚花灌漿,它們似乎正在以飽滿的熱情歡呼著新朋友的到來。聽!麥穗鋒芒間“沙沙沙”交頭接耳的碰撞聲就是它們所舉行的最高規(guī)格的歡迎儀式。

? ? ? ? ? ? ? ? ? 夏之華章

由于是麥棉套種(兩壟麥之間套種一壟棉花)在麥收之后,一壟壟的棉花苗羞答答地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雖然它們比遺留下來的麥茬高不了多少,但在夏日一陣陣熏風的吹拂下,在一次次井水的灌溉中,在肥料和農(nóng)藥的加持呵護里,它們伸展開腰肢茁壯地成長著。圓圓的葉片,纖細的葉尖,清晰潤澤的葉上脈絡(luò),越發(fā)健壯的枝干無不展現(xiàn)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它們在莊稼人滿懷期待的眼睛里出落得豐滿健壯,落落大方。

一眼望去,大片的棉田猶如碧波一樣隨風起伏蕩漾。走近田間地頭細看,一棵棵棉花由小苗而植株,從十數(shù)片柔嫩的小葉到成人手掌般大小的葉片,這中間有著莊稼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幼苗期間的除草、施肥、噴藥;成苗之后再一次的施肥、耕耘、除草,以及不厭其煩,三五天一次的打藥(治蟲)更不要說不失時機的整枝打杈了。看著經(jīng)過莊稼人的雙手精心培育,不辭辛勞呵護備至的棉花,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既崇敬又悲憫的復(fù)雜情感來。不錯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是莊稼人經(jīng)常說的一句口頭禪,這是廣大農(nóng)民的真實寫照,這是一幅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鄉(xiāng)村農(nóng)人圖。

我時常會這樣想:曾經(jīng)的偉人希望年輕人到山鄉(xiāng)(山上鄉(xiāng)下)里去,那里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是啊,何止是年輕人呢,我們的藝術(shù)家們不更需要深入廣大的山鄉(xiāng)里去么?一幅畫不應(yīng)該多勾勒出老農(nóng)幾道美麗的皺紋,一首曲子就不能奏響耕牛的“哞哞”,以及雞鴨的“嘰嘰”、“呱呱”聲?以及那朝陽的噴薄,落日的余輝;鳥雀的啁啾,風露的清響?是的,工作室的丹青向來是仙氣兒飄飄的,茶香也是裊裊馥郁的;殿堂里也經(jīng)常會飄出“茉莉花”的味道,以及“才子佳人”們那類似于無病呻呤般的哀愁……殿堂里的金色之光迷離了多少雙高高在上的慧眼啊。

盡管有那么多的妙筆丹青,但我尤愛這鄉(xiāng)村的風景圖,殿堂里的曲子雖然也令人如癡如醉,但它遠遠沒有這鄉(xiāng)村里的天籟來得深沉。瞧!棉花開枝散葉之后,枝枝杈杈上開滿了美麗的花朵兒。白的,粉的,淺黃的,輕紅的;它們在一根根健壯的花枝上有序地排列著,有半開的,有盛開的,有羞澀地打著卷兒的,有喇叭口朝天不懼風吹雨打的,更有那“花容失色”之后悄然孕育著棉鈴的;這些花兒都有著皺紋樣的底色,細密的條紋狀花顏有一種極具韌性的品格。棉花的枝條以主干為軸,四散披拂,飽滿勁健,花朵隨枝條伸展開來,由里至外,從下到上,遠遠地望過去很是壯觀。然而大水漫灌過后,有些棉鈴就會脫落,那是些未曾保住的鈴果,它們的外層包裹著的是一種邊緣細密鋸齒樣,呈三角形狀的深裂葉片,淺碧的顏色,以一種極為壯烈的姿態(tài)零落了一地。

天氣逐漸炎熱,棉花生長得更加茂密強壯。對棉花的管理自然也是“與時俱進”的了。噴藥是必不可少,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這是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工程”,甚至有著很高的風險,每年為給棉花打藥而喪失生命的人更是屢見不鮮。炎熱的天氣也正是棉花上的害蟲們最為活躍的時候,特別是有一種棉鈴蟲最是頑固可惡,它簡直就是棉花的一場惡夢。這種蟲子直鉆入棉鈴(棉桃最早的雛形)里,前后洞穿,棉鈴應(yīng)聲而落。如果不把它們清除,莊稼人所有的辛苦都會打了水漂,于是各種農(nóng)藥、器具齊上陣。看吧,田間地頭,井河溝渠邊上,背著農(nóng)藥桶的莊稼人隨處可見,有男有女(以男為主)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深入到棉田里面去,有的棉花長勢旺盛,在地頭甚至都望不到他們的身影。一桶桶的農(nóng)藥被背進棉田里,一遍遍地噴灑過去;在細密的噴霧里,在似火驕陽映出的虹彩中,他們瞇縫著雙眼,甚至顧不上因逆風而回掃到臉上的藥水……他們一心想的就是把蟲子治住。他們背負著沉重的希望,守護的更是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盡管可能會因此丟掉了寶貴的生命……

所謂“苦心人,天不負!”經(jīng)過一系列、無縫銜接的管理和整治,一串串喜人的棉桃累累碩果一樣綴滿了枝頭,從下到上都是繁花過后的成果。或許某處的枝條還會挑起那么一兩朵小花,但那已經(jīng)是一種特別的榮耀,更是對莊稼人別樣的褒獎——為你自豪!在“累累碩果”悄無聲息綻裂嘴角,露出潔白的“牙齒”開懷大笑的時候,可愛又可敬的莊稼人終于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收獲季節(jié)。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令人迷醉的微笑。

? ? ? ? ? ? ? ? ? 秋之別調(diào)

一陣秋風吹過,棉花像是得到了什么指令似的,在適合的節(jié)點綻放出讓人久違的笑容。青枝碧葉之中,醬紫墨綠相間的棉桃累累垂掛在枝頭故作沉思狀,而有的棉桃則迫不及待地翹起嘴角,露出雪白的棉絨含情脈脈地打量著這個令它新奇的世界。最為夸張的是有些棉桃由于嘴巴張得太大,笑的過于開懷,以致口內(nèi)“垂棉三尺”,懸垂的棉絨舌頭般隨風擺動,甚至完全顧及不到曾經(jīng)紳士般的優(yōu)雅形象。也許它是被這“天高云淡”的大好秋色驚呆得合不攏嘴了吧。

從地頭遠遠的望過去,大片的棉田“碧波”蕩漾,“浪花”起伏。采摘棉花的人們置身其中,“上下其手”地忙活著,他(她)們時而彎下腰去在棉枝下摸索,時而直起身來在枝頂上采擷。天氣晴好的時候他(她)們就直接把棉絨從棉殼里面揪出來,自然被揪出來的都是那些“垂棉三尺”或撐爆棉殼意欲脫離其懷抱的。至于那些開放適中,氣韻優(yōu)雅的“小美女”、“大帥哥”們就會在下半晌或天氣不好的時候被連絨帶殼地從枝條上給拽下來,最后被包裹著請回到家里去。

棉花收獲期間,莊稼人最喜歡的就是晴好天氣。如果天公作美,它能夠連續(xù)一段時間“喜笑顏開”。那么棉花在秋高氣爽,風吹日曬的加持下就會加速開放,并且品質(zhì)上佳。這樣莊稼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棉花就能賣上一個好價錢。大人們通常都會在腰間束上一個比較寬大的棉花兜子(一般由布質(zhì)或防雨淋的材料制成)然后拎上雨淋包(用雨淋袋拼接而成,約兩米見方)順便捎帶上幾個雨淋袋子備用,拉起木制的架子車,率領(lǐng)著一家老小就“浩浩蕩蕩”地向棉田進軍了。小孩子也有大人們給早已做好的盛棉兜子,那就是一條雨淋袋一剪為二,留存底部,上邊兩個口角兒邊上各縫制一根指寬的布條,之后向腰后一系。前面的兜子正好懸在小腹的位置,這樣摘起棉花來既輕快又便當,實在是令人愉悅極了。當然,時間一長就會腰酸人懶,意興闌珊,心里只是盼望著怎樣早早地“脫離苦海”——把這一塊地的棉花摘完趕快回到家中去。

暮色四合,蜻蜓時不時地在花枝上忽遠忽近地翔舞。它們似乎想和忙作中的莊稼人親近親近,但又有些難為情的樣子,欲迎還拒,總是那么若即若離,飄忽不定。偶爾一兩只蝙蝠也來湊熱鬧了,它會冷不丁地從你眼前掠過,惡作劇似的嚇你一跳。當夜色籠罩下來,露水浸濕了棉花的枝枝葉葉,勞作了一天的人們踏著被夜露潤潮的路面,滿載著勝利的成果,回到他們雖然簡陋卻很是溫馨的家中去。

天剛蒙蒙亮,一家老小又帶上大包小兜急匆匆地趕到棉田里去。因為天氣預(yù)報,天公不作美,近期有雨水要對棉田進行一次極不友好的“大清洗”。雨水的“清洗”對于盛開的棉花意味著什么呢?雨水并不會讓棉花減產(chǎn),但如果不及時地把棉花從“雨肚子”中拯救出來,絕對會降低棉花品質(zhì),會減價!減價又意味著什么呢?減價意味著付出沒有減少而獲得卻是大大打了折扣!有哪個莊稼人會希望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呢?于是和著一大早的露水,袖子上、褲腿上、甚至鞋面上都會被沾染得濕淋淋的。時已深秋,涼風一吹,讓人不由得瑟瑟發(fā)抖,而此時還沒有果腹;饑腸轆轆,怎一個忍受了得!

棉花在棉田里盡情地綻放著,它們似乎有無窮的勇氣和力量,像是在表白,更多的是在回報,以拳拳之心,綿綿不絕地在向勤勞樸實的莊稼人回報。莊稼人把它們收獲了一遍又一遍,而它們又像變魔術(shù)似的開了一茬又一茬。莊稼人是極富耐心的,對棉花的這種“綿如涌泉”的回報也是極為珍視的。他們收獲、收藏、晾曬、揀選,小心翼翼地打包、裝車,然后把它們送到棉花站(收棉花處)里去。它們被紡織、染色,由素心純潔到五顏六色,它們在發(fā)熱、閃光,更多地是在為人們盡“綿薄”之力,溫暖著億萬大眾的身心。棉花的價值自然是實現(xiàn)了,莊稼人的辛勞也得到了理所應(yīng)然的補償。這不正是人勤,物壯;天不相欺,也定不相負嗎?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茂陵劉郎秋風客”的兩句詩:“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敢問,蒼穹之下的棉花可是天上白云飄落的羽衣,或是白云飛過遺失的輕紗?如此,天上的白云豈非也是多情的種子?或許它正是看到了“草木搖落”,“白露為霜”群雁南歸,以是心懷悲憫,有意慈悲,為人間降落這許多素潔溫暖的“溫柔之花”。不錯的,或許上界的神靈無暇顧及這令人愛恨交織的人間,但天上的白云看得最為真切。只因我相信,在那飄逸的身影背后,它始終有一顆炙熱滾燙的心因悲憫天下辛苦勞作的莊稼人而在熱切地跳動。也能不時地感受到它因情不自禁而悄然滑落的淚滴……

? ? ? ? ? ? ? ? 冬之纏綿

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漫無目的地游走,而大地上的草木在節(jié)令的威壓下逐漸變得沉默。此時的棉花雖然還會有嫩枝抽出來,但那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既沒有價值更無絲毫的意義。它們的葉片厚實而硬朗,葉面上密布的紅褐色麻點猶如老年斑似的層出不窮;棉桃大多由青翠變?yōu)獒u紫,棉花一如既往地綻放,但已經(jīng)沒有了初始的熱烈,或許它們早已感知到了即將到來的命運。它們靜默著,似乎也在抗拒著,但在節(jié)令的步步緊逼下,它們只能屈服,被連根拔起脫離土地是它們不得不接受的現(xiàn)實,被即將耕種的冬小麥取而代之更是它們這一茬棉花最終的宿命!然而它們的余熱和使命并沒有就此完結(jié)。它們雖然脫離了大地溫暖的懷抱,但價值仍然“綿長”。

一車車青枝碧葉的棉花棵連帶著一串串似開未開的棉桃被莊稼人從田地里運送出來。看吧,地頭、路邊、溝沿、河壩,甚至房前屋后,被拔下的棉材擺放的到處都是。一排排,一片片,像在展覽更像是在宣示:無論田內(nèi)田外,我們都是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不錯的,它們有資格更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用不了幾天,棉花又重新在棉花枝條上綻放開來,莊稼人小心翼翼地給它們“移身換位”,把盛開的棉花摘出來或是拽下來,然后再把它們擺放整齊,等著下一茬的采摘和翻轉(zhuǎn)。如此來來回回,反反復(fù)復(fù),直到棉棵上下的葉片枯焦落盡,枝條上的棉花采擷凈盡,一覽無遺;之后再把它們歸攏在一起,層層碼放在庭院四周。如此,用棉材砌成的“院墻”就高高地聳立起來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它們會被時不時地抽出一兩捆來被送進廚房的灶間里去做燃料。在一陣“噼噼啪啪”,修長的火苗兒舞蹈一番以后,一鍋熱氣騰騰的飯菜就又撫慰了莊稼人的腸胃。就這樣由青濕的枝條至干燥的棉材,從初冬燃燒到第二年的深秋,周而復(fù)始,“綿綿不熄”。還有什么樣的農(nóng)作物能像棉花這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呢?

李漁在《芙蕖》中說“是芙蕖者也,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今區(qū)區(qū)不才愿試回應(yīng)之。芙蕖適目、可口、宜鼻不假,如果說種植之利沒有超過它的,實在是令人不敢茍同。棉花者,利世而致用,其非但能適目且油脂可食(棉籽可榨油)雖不列百花之名卻能融會貫通(花、果、籽、棉)可謂“通才”。做為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更是能惠民利人,特別是做為重要的衣物原料的重要成份而備受人們的青睞,在御寒保暖的同時更是給人以身心的舒適和愉悅。當然了,李漁先生所處的時代也未必有棉花,即使有棉花,做為一代風流文人,不起眼如棉花者也未必能夠入得他的法眼。但是果真機緣巧合,李漁能夠和棉花有一場邂逅,以笠翁的妙筆想必定會演繹出一段精彩的“漁棉之戀”吧。

雖然已是深冬,但屋子里堆積如山,未曾去殼的棉花仍舊讓人“發(fā)愁”。特別是小孩子們貪玩,最不待見的就是每天夜以繼日地和棉花堆纏綿。為了提升剝棉花的積極性,給在過春節(jié)前盡快把“花事”告一段落提供刺激性的動力,大人們就會給小孩子們一些物質(zhì)上的獎勵。早些時候是剝完一籃子棉花可以被允許吃上半塊月餅(中秋節(jié)前后),現(xiàn)在為了加快“花事”完結(jié)的進度就會“論斤行賞”。比如剝一斤棉花獎勵兩毛錢之類,但殷實些的人家就會獎勵給小孩子五毛錢。聽說被獎勵五毛錢的小孩子也不愿意和棉花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也曾經(jīng)保質(zhì)保量完成過大人們布置的帶有獎勵性質(zhì)的任務(wù),只是在印象中好像沒有拿到過一分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天氣是愈來愈冷了,一場大雪封門,好幾天都不能出去,于是只好和棉花“纏綿共舞”了。先是在屋子中央生起一捆棉材火取暖,順便再撒上一些剝下來的棉殼,等棉材燃燒充分還剩下一些明火時,再倒上一小筐棉殼,邊漚邊添,時斷時續(xù)。就這樣從早到晚,甚至“焚膏繼晷”地日夜奮戰(zhàn)。終于在春節(jié)來臨前的十天左右,莊稼人終于從和棉花的“纏綿”中解脫出來。無論他們賣棉花的過程有多么地艱難(通常是日夜排隊三五天)也不管他們的獲得是多是少(有時候付出很多,收獲極少)他們在年底終于可以舒緩一下筋骨,好好地休息上幾天了。賣棉花的票據(jù)從棉花站的窗口遞進去,然后把一疊或薄或厚的錢領(lǐng)出來;大車小輛把幾桶棉油帶回來,做為春節(jié)和來年一家人的食用油;一雨淋包或兩雨淋包,如棗核般大小的棉籽也一同拉回家來,為開春下一輪的棉花育苗提前做好準備。

營養(yǎng)缽池育苗之前,都會把棉籽在熱水里面浸泡一兩天,以作催芽處理。每當看到那冒著微微熱氣,混合著棉花特有的味道,如棗核般大小,灰白相間濕漉漉的棉籽的時候,就會讓人很是恍惚。透過濕氣看過去,不錯,那是一粒粒神奇的種子,曾幾何時,它被隱藏在雪白的棉絨之中;它一頭尖銳,一頭飽滿,它是一粒棉花的種子,更像是一顆瑩耀的水滴,甚至就是一個驚嘆號!

種子里蘊含著希望,那里有五顏六色的光;瑩耀的水滴里有莊稼人清澈、明亮而又堅忍的眼神,然而也只有莊稼人才能把五顏六色的希望之光化作縷縷的棉線,他們像蠶吐絲一樣把靚麗的棉線拉得很長很長。這種清澈明亮的眼神堅忍而溫暖,如果可以打一個比方的話,它有一種棉質(zhì)般的溫柔和舒適。而在這個如驚嘆號一般的種子里,會生長出多少令人驚嘆的奇跡啊。而創(chuàng)造出這種奇跡的,不就是千千萬萬默默無聞,雖然平凡卻又極其偉大的莊稼人么?

行文至此,真是讓人感到羞愧,我實在找不出恰到好處的詞句去形容那些普通而又極不平凡的人們。請允許我用兩個驚嘆號為“棉花之歌”作結(jié)吧。

向他(她)們致敬:!!

!!

? ? ? ? ? ? ? ? ? ? ? 尾聲

“棉花之歌”從“春之序曲”到“冬之纏綿”完結(jié)了,但總有一種意猶未盡卻又力有不逮的感覺。雖說我和棉花有過一段時間的親密接觸,然而對自己曾經(jīng)很熟知的東西卻是有了一層隔膜以及某種難以全面掌控的感覺。譬如我想寫一寫棉花的質(zhì)感,也曾想多描繪一下售賣棉花的艱難以及棉花在被驗收等級的時候,那些驗收員隨便從棉包里抓起一把棉花放在嘴巴里嚼動棉籽分辨棉花干濕程度時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莊稼人隨著它們的言行舉止而提心吊膽的心理活動。然而相類的場景里,心卻再一次被深深地刺痛,這不由得讓我的筆鋒磨了再磨,縮了又縮。只因在售賣棉花之前,莊稼人辛辛苦苦,甚至不眠不休好幾個日日夜夜,無任何補貼,更沒有一絲憐憫的情況下,用人力車拉著上好的糧食去“交公”,而驗收人員用一根冷冰冰的鐵杵刺穿糧食袋子,趾高氣揚高高在上,一副我是“現(xiàn)管”嘴臉的時候,同樣的讓人心有余悸。猶如當時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一樣——敢怒而不敢言,更何況時至今日,連怒都業(yè)已麻木,甚至“噤若寒蟬”了呢?

我們偉大的祖輩父輩們曾經(jīng)承受了太多太多的磨難和委屈。小小的一朵棉花如海水之一滴,實在折射不出什么,似乎也不足以說明什么。他們的身份地位雖然卑微,但他們的奉獻精神,以致全家老小在一個麥收季收獲十袋糧食,卻要“交公”七八袋的堅忍品格始終能夠讓人高高地昂起頭來。他們書讀得很少,但富有“家國精神”,他們身材瘦弱,但精神極為強壯!是的,他們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遮住了他們不再挺拔,或業(yè)已佝僂甚至黃土埋膝的身影,但他們曾經(jīng)的萬丈光芒是任誰也抹殺不掉的!

在他(她)們老邁之際,在他(她)們作古之先,他(她)們中的部分人有幸看到如今日新月異的變化,并且能夠親身感受到“東風浩蕩”(免交皇糧,種地補貼)的恩澤,他們感天謝地,心有余慰。不為別的,只因他們的無私貢獻被上蒼看到了眼里,放在了心上。這樣上下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怎不令人歡欣鼓舞以致普天同慶呢?

兩千年(2002年為節(jié)點)之后的一段時期或許可以稱之為“德天之世”。何為“德天之世”呢?鐘靈毓秀,物華天寶;德配于天,錦被人間,是為“德天”。雖“天地玄黃,宇宙鴻荒”,“三皇五帝”、“堯舜禹湯”無能為也;世人多敬奉鬼神,然而鬼神大多為幻影,唯有切身感受的“恩典”方是至高無上的“真理”。舍此,不是荒誕不經(jīng)的攪擾,就是處心積慮的欺蒙,這樣的“神棍”不要也罷。

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說的極好:“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如果勉強可以再附加上幾句的話,也許:有的人活著已經(jīng)化作夢幻泡影,只因他的心中只有權(quán)杖;有的人活著就是為了見證,只因他的心里常思大眾;心中只有權(quán)杖的,大眾和他漸行漸遠,維護眾人的,人們把他念得很重很重。或許活著不能明辨誰是誰非,然而一旦死后,每個人的心中必有分曉!也許有的人早已死在了人心之外。

溫柔之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禁止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天氣越來越冷,棉衣穿在身上不但御寒而且舒適,心里更是暖意融融,關(guān)于棉花的一連串記憶象潮水般傾瀉千里…… 說到文章的...
    端陽香草閱讀 939評論 2 5
  • 故鄉(xiāng)的棉花 片片黃葉飛舞,轉(zhuǎn)眼又是仲秋。想起遙望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正值棉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的腦海里便呈現(xiàn)出左右隔壁的人們都在...
    熊秀會閱讀 443評論 0 1
  • 帶著兒子去河邊游玩,陡然發(fā)現(xiàn)河堤小路的一旁種了兩行棉花,還被主人用樹枝扎成的籬笆圍起來。 走進細看,手掌形狀的棉花...
    周莊的牧羊女閱讀 1,717評論 2 1
  • 售棉 ---jeff 國慶長假回了一趟老家,在家呆了3-...
    Jeff隨筆閱讀 224評論 0 0
  • (打小我就喜歡棉花,我要贊美它! ) 我 愛 家 鄉(xiāng) 的 棉 花 我的家鄉(xiāng)在新街。這兒地勢平坦...
    李集街新街小學chengli閱讀 2,587評論 2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