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流逝總是這么的不經意間,轉眼nlp的學習已經接近尾聲了,可我就有種依依不舍的感覺,總想時不時看看段老師,時不時聽聽段老師的教誨,時不時頭腦中回想段老師和王躍老師合跳的道情……
感覺段老師的課程有“毒”,害得我中毒不輕,不能自拔,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的人事物想不明白,看不清,放不下,糾結于懷,郁結漸堵。道理誰都明白知曉,可可可可真的做不到呀,做不到一笑了之,做不到心口如一,做不到心胸開闊,做不到熟視無睹,做不到理想中的完美……
每每見到段老師和藹可親的面容,淡定的深情,聽到段老師不慌不忙的談吐,便能清晰感覺到段老師沉穩豁達的心態,和平等心的對待每一個人的慈悲之心,我便能快速安定下來,一切的煩惱隨之不見。不需要段老師給我們講道理,不需要過多的說教,段老師用自己明理證果的處事之行像磁場一樣深深吸引著我們自己去頓悟,去覺醒,去反求諸己……
在nlp學習接近尾聲時,我利用做火車前往濟南學習的空檔,把nlp書本再次溫習了一遍,并把nlp的體系做了一個提綱。nlp的是一門靈活靈活靈活的學問,追求以效果為導向,最最最主要的核心內容是:改變次感元。突然才發現我們所有學的知識主要是圍繞這兩個方面進行。而在改變次感元方面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不同類型的次感元改變以距離越近,形狀聲音等越大,情緒體驗越強;距離越遠,形狀聲音等越小,情緒體驗越平淡。
在本階的高效溝通學習中:分為語言模式,檢定語言模式,情緒和溝通中。
1.語言模式中的上堆下切把談話的總體層級帶往不同的方向,回憶自己的生活,發現在和好朋友,親朋好友聊天時用得最多的是平行;在工作中,與團隊老師溝通,和學生家長交流引導學生學習用上堆比較多;下切一般用于安慰人等。發現自己很多心中問題郁結的根源在于總是往負面想,大腦神奇的幫我們尋找我們自己所提的問題。自己的大腦和心明明是想往好處積極的一面想,可太不身心合一了,潛意識里總是提失敗的問題,所以從此刻起,讓自己的大腦開始提成功卓越的問題,我相信,堅持1個月以上,我的心胸定會開闊很多,同時身心合一健康持續發展。
2.檢定語言模式,三大類,12小類。扭曲(情感)、刪減(意義)、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如果有人說的話令我我不開心時,我就把那句話拿來檢定一遍,發現了他語言的模式,心中平靜不少。都說小心眼的人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此話真是不假,所以從現在開始檢定完成之后,發現心胸變大了很多,肚量也大了一些(還要繼續加油),我想先讓自己堅定一段時間,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把該知識掌握扎實透徹,便于后續的心里輔導的提問技巧和方式。
3.情緒:情緒決定選擇,選擇決定行為,行為創造結果。情緒=身體感知+大腦記憶(信念價值規條、意向)+心理能量。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們總是會有各種個樣的情緒,而情緒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我們已有價值觀的沖突,導致我們的糾結與憤恨。之前以為:我的價值觀對的,別人價值觀不對的;逐步過渡到,別人的價值觀規條是對的,有其合理性和應該如此的尊重,那么問題來了,開始迷失自我,否定自我,當否定得多了,發現自己沒有一處對的合理的,郁悶難過的情緒開始出來,居然發現自己找不到自己,學來學起把自己學丟了;后來漸漸發現別人的價值觀是對的,只是規條讓我無法接受,后來逐漸求同存異,同的是價值觀,異的是規條。這樣一來,心情舒暢很多,生活中開心的事情越來越多。當你開心的時候,那些讓你難過的事你都選擇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在人生苦海中前行的人們,都需要修自己這顆原本性善,干凈明亮的內心,有蒙蔽不要緊,有狹隘不要緊,有自私不要緊,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些都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助力,因為痛的夠深,所以覺悟得越徹底。
4.溝通。溝通的先決條件是和諧的氛圍,并通過在和諧氛圍的創造過程中,判定對方屬于何種內感官類型的人(目的:便于判斷后面用何種改變次感元的方式來進行輔導)。溝通的第二步是先跟后帶,引導當事人到所要的理想的思維方向或狀態。跟:對方的呼吸,語氣,情緒,姿勢等潛意識呈現模式……帶:在不知不覺中把對方帶到向上,向善,向前的方向,帶到問題解決的陽光下。溝通的第三步:肯定。肯定你愿意并可以肯定的部分,肯定對方的情緒與動機,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立場上肯定,同時保留一些我們事情我們不懂或是不知道的可能性。
時間比較不如人愿,見縫插針,及時靈感而來,隨筆書寫,以表虔誠之心,感恩段老師的點播,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