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

內容簡介

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書是《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本書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是曾獲得英國國家圖書獎提名的作品,也是法國香奈兒公司唯一官方授權傳記,由Chanel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斐親筆插圖設計。作者是賈斯迪妮·皮卡蒂。

賈斯迪妮皮卡蒂,英國著名傳記作家,曾擔任英國版《VOGUE》專題總監、《觀察家》雜志高級記者,現供職于《星期天郵報》,是知名的時尚專欄作家,還為《時尚芭莎》及《虹》等多本時尚大刊撰稿。本書是她應香奈兒公司之邀,特地為紀念香奈兒女士誕辰128周年而寫。

坐落在康朋街31號的香奈兒總部,仿佛一個圣殿,里面供奉著已離去的創始人,享譽全球的時尚女性,20世紀最杰出的時裝大師之一,小黑裙的設計師,5號香水的締造者——可可·香奈兒。這里早已化身21世紀的時尚殿堂,每天都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

客人如蜂鳥般簇擁在唇膏展示柜周圍,或者撲向掛著絲質套裝的衣架,或者流連于最新一季的發布會——也許正想像著自己穿上了一整套的香奈兒。簡約中透出奢華的香奈兒品牌,令無數女人為之著迷。

但香奈兒,這位時尚領袖對世人來說始終好像一個謎,她的神秘身世,她的優雅、時尚與前衛,還有關于她的傳說,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她的生命雖已逝去,但傳奇永存。下面我們就隨著作者的筆觸,一起走進時尚設計大師,香奈兒。

香奈兒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中,她出生時父親阿爾貝并不在場,他似乎故意逃避家庭。當香奈兒的母親讓娜懷上第一個孩子時,他就跑了。這樣一來,香奈兒就成了私生女,直到香奈兒15個月大時,她的父母才補辦了結婚手續。后來一名美國記者向她提出關于出生的問題時,香奈兒回答說:“我出生在旅途中。”

在香奈兒的記憶中,母親的形象只是一團虛弱、模糊的影子;香奈兒的母親死后不久,她的父親就將她和她的兩個姐妹送到瑪利亞圣心會修道院的孤兒院里。

然后孩子們的父親就消失了。香奈兒后來聲稱他是去了美國,遠離那座他遺棄女兒們的苦行修道院,去新大陸的樂土中尋找財富了。香奈兒在孤兒院里度過了7年,直到她18歲。

香奈兒不止一次地提到過她幼年時有過結束生命的念頭,猶如她對于逃跑的渴望,她覺得她憧憬的浪漫故事只能在自殺中實現。

香奈兒離家出走的時候還不到16歲。她想要去維希的祖父家,可是前景讓她深感憂慮,以至于她在公園里攔下一名年輕漂亮的軍官艾提安·巴勒松,并請他帶她走。

香奈兒對巴勒松說:“整個童年我都希望被愛。每天我都在想怎么自殺。要不,我從高架鐵路上跳下去吧……”

香奈兒的這番話激起了巴勒松想要保護她的欲望,以至給她提供了另一條出路:邀請她去參觀霍亞里越的府邸。

就這樣,香奈兒上路了,跟著巴勒松去了霍亞里越。她與巴勒松則成為了情人。彼時的巴勒松已經有一位著名的交際花情婦,名叫埃米莉安娜·達朗松,也住在霍亞里越。她比香奈兒大14歲,盡管已經過了花樣年華,人們一直把她看作是當時的一大美女。但香奈兒只是把埃米莉安娜描述為“穿笨重的裙子,戴圓點蕾絲面紗”的一個老古董。

香奈兒則相反,像風一樣自由,既不打扮成貴婦,也不裝扮成女仆,倒像個假小子,并整天騎著馬在周圍森林里跑。

不同于埃米莉安娜,香奈兒穿的是附近一個裁縫為她縫制的上裝和馬褲,這正是她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方法。

正是在霍亞里越,香奈兒邂逅了英國男孩亞瑟·卡柏。這個年輕的男人英俊帥氣,非常迷人,而且出類拔萃。香奈兒與卡柏間的愛情韻事,是香奈兒所有愛情故事中最浪漫的一段,也是她一生中決定性的一步。

他們在巴黎共同生活,卡柏對香奈兒來說意味著一切——既是父親,又是兄長,更是完整的家庭。

卡柏教化著香奈兒,仿佛香奈兒是他的孩子。香奈兒回憶道:“他在培養我時,從不縱容我?!?/p>

而此時的香奈兒開始了自己的設計,最早,她的計劃是賣帽子。香奈兒做的帽子摘除了所有妨礙她靈敏思維,甚至仿佛要壓垮女人的贅飾。就這樣,香奈兒開辟了自己的道路,成為矚目的焦點,她讓那些對手和競爭者們感到無盡的狼狽。

香奈兒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帽子之外,她也開始出售服裝 。一如既往,她只做適合她自己的設計。

但她似乎就此放下了年輕女孩的浪漫幻想,放棄了她還是小女孩時熱烈渴望的紫色裙子,好似也坦然接受了蕾絲婚紗永遠不會屬于她。

香奈兒取得了成功,也對外界展現出無可挑剔的外表,可是內心卻受著煎熬。香奈兒很容易暈倒,或許是太多的欲望和恐懼壓垮了她緊繃的神經。

香奈兒說,她在工作的時候恢復了健康,盡管她從不承認,但自己的事業才能給她安全感,一種可以在世間真正獨立的踏實感,比從卡柏那兒得到的更多。

可是,香奈兒的名號依然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心照不宣地,他們成了一對搭檔。他們之間沒有一份正式的合同,正如他們也沒有一張結婚證書,而這個品牌的名字卻把他們結合在了一起,就像那個雙C的標志所暗示的:香奈兒和卡柏交織在一起,然后背靠背。

1918年的7月,卡柏最終還是沒能和香奈兒走入婚姻的殿堂,他與美麗的英國貴族女孩戴安娜·溫德姆結婚了。在隨后的歲月中,香奈兒從未評論過這段婚姻;實際上,對她來講好像沒有這回事。

卡柏是個充滿野心的人、而一個貴族血統的妻子能夠鞏固他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是可可·香奈兒無法做到的。當然了,香奈兒同樣野心勃勃,她想要提高她在巴黎社交圈的地位。

她已經從帽子商走到了服裝設計師,已經得到了那些男爵夫人的青睞,她已經從“半上流社會的尷尬”中脫離,走到了全世界為之喝彩的矚目焦點上。很多年后,香奈兒無意間透露道,她曾經希望她和卡柏最終能實現她少女時期讀的那些言情小說的快樂結局。但這一切終究只是希望。

1919年12月,卡柏從巴黎到戛納的路上遭遇車禍死亡。香奈兒不愿意參加他的葬禮,卻讓司機把她拉到車禍現場。香奈兒摸著汽車殘骸,就像摸著卡柏的尸體,直到這時她的眼淚才噴涌而出。

香奈兒失去了卡柏,可是她沒有失去卡柏幫她創建的香奈兒王國。香奈兒的事業并沒有因為失去卡柏而以失敗告終,反而,香奈兒從服裝領域轉戰到了香水市場。

1917年,轟轟烈烈的俄國革命到來了。十月革命撼動了整個俄國,而巴黎到處是俄國流亡在外的移民。

香奈兒的人生道路即將與這些移民交匯,其中包括狄米崔大公和恩尼斯·鮑。恩尼斯·鮑給香奈兒帶來了財富,而狄米崔大公則與她譜寫了一段羅曼史。

如果有人天生在血液中就流淌著香水,那么一定就是恩尼斯了。恩尼斯除了是個化學家,還是個戰士,這種雙重身份或許可以解釋他用香水來紀念拿破侖勝利的初衷。幾年的戰爭洗禮給了恩尼斯創作一款新香水的靈感與沖動,重新回到實驗室后,恩尼斯決心開始創作。

當時,香奈兒有一家非常時髦的時裝店,她想讓恩尼斯給這家店設計幾款香水。于是恩尼斯就帶了兩個系列的香水過去給她。香奈兒選中了幾瓶,其中就包括5號香水。

當外界問起為什么起名為5號時,香奈兒回應道:“我5月5號開時裝發布會,這是一年中第5個月,我們就把NO.5這個名字留給它吧,而且5這個數字始終為我帶來好運?!贝_實,5號香水給香奈兒帶來了莫大的成功,讓她在香水界站穩了腳跟。

狄米崔大公和其他落難王孫一樣,因為流亡在外手頭拮據,已不復往日的尊榮和男子氣概。

但香奈兒在1920年遇見狄米崔時,香奈兒仍然覺得他魅力無邊,雖然他被說成是家道中落、一文不名的花花公子,但是圍繞著他的那些丑聞和神秘莫測的傳言,卻使他更具魅力。

香奈兒與狄米崔一起共進晚餐,當然,此時的狄米崔已經無法支付得起昂貴的晚餐費用了,全憑香奈兒的經濟援助。

但狄米崔并非香奈兒唯一資助過的俄國人,他既不是唯一對香奈兒獻殷勤的人,也不是香奈兒用金錢博取注意的唯一的一個人。

香奈兒與迪亞吉列夫,就是基于香奈兒對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慷慨資助,促成了舞臺劇《春之祭》重返舞臺,兩人才發展成好朋友。此舉還讓香奈兒成為《春之祭》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心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斯特拉文斯基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香奈兒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棲息之處,讓他們暫住在加爾什的別墅里。在加爾什的暫住似乎非常有利于斯特拉文斯基的創作,在這里他完成了鋼琴曲《五指》。人們紛紛猜測斯特拉文斯基已經愛上了5號香水背后的女人。

與斯特拉文斯基、迪亞吉列夫、狄米崔等俄羅斯人的友誼也化為香奈兒生意上的助力。

1927年,借著恩尼斯·鮑的幫助,香奈兒把她和狄米崔大公的羅曼史裝進一款名為俄羅斯皮革的新香水里,然后,她在康朋街雇用了一些俄國流亡貴族作店員和模特。此舉并非同情,而是這些落魄貴族就是她服裝和香水的最佳代言。

那時,巴黎的女裝業幾乎可以說是由少數幾個內行人壟斷,他們悉心照顧著一小撮挑剔、時髦女人的喜好,只為這一小群人服務。

時尚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廣泛傳播,而當時尚普及化了之后就變成了個人主義,幾乎認不出來了。

香奈兒是第一個為各式各樣的喜好定出一種標準,讓所有人都喜歡的設計師。也是第一個基于經濟觀點把女裝藝術民主化的人。戰后,潮流的趨勢是偏向簡單大方、自由寫意。香奈兒把她的觀察應用在服轉設計上,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圣誕節期間,蘇蘭高地莊園的主人本德徑直走到香奈兒的餐桌前邀請香奈兒上他的游艇。香奈兒接受了,兩人度過了一個還算愉快的夜晚。

從與本德的第一次晚餐起,香奈兒就認識得非常明白。她的財富盡管不少,卻遠遠無法與本德相比。這個男人,就像之前的卡柏,能夠從根本上保障香奈兒的資金無憂,然而他的忠誠卻永遠無法保證。

盡管香奈兒努力保持距離,但本德卻送給她大量的禮物來討好她。

一天,一箱新鮮時蔬送到了巴黎的別墅,香奈兒在箱底的一個珠寶盒發現了一顆未經雕琢的祖母綠寶石,震驚不已。

還有一次,香奈兒給送花的開門,巨大的花束遮住了送花人的面孔,正當香奈兒要給小費時,才發現送花的就是公爵本人。

香奈兒猶豫了幾個月,雖然她深知本德是不可救藥的花花公子,但本德的溫柔攻勢喚起了香奈兒心中對卡柏的回憶。香奈兒最終還是答應了本德的追求,選擇了一個在錢財上最能保護她的人。

1924年春,香奈兒和本德在一起了。要兼顧自己的生意又要與本德共同生活,讓香奈兒像是走在鋼索上。盡管本德的要求不算苛刻,卻往往讓身為企業掌門人的香奈兒左右為難。

有一次,本德把香奈兒的縫紉工召到伊頓,以便香奈兒在設計服裝的時候,也陪著他??墒?,每年兩次的時裝發布會的時候,香奈兒都會離開伊頓,前往巴黎。本德只好去康朋街的店里找香奈兒,但本德的沒耐心與焦躁是顯而易見的,這讓香奈兒很是為難。

此時香奈兒已經40歲了,一年又一年的過去,有個事實擺在眼前,盡管她四處求偏方,但她還是沒法懷上本德的孩子。

1927年的6月,英國版的《Vogue》雜志宣布香奈兒在倫敦開了分店。不管媒體報道與否,倫敦時尚人士都知道香奈兒與本德的這一段羅曼史,已反映在了她新一季的設計里。不管最終她和本德是否結成連理,她在英國上流社會的地位已然確立。

香奈兒在新設計中也融入了某些蘇格蘭元素。在洛什莫爾時,香奈兒曾經借本德的衣服來穿,并把他的斜紋軟呢外套改制成自己的。

將本德的衣服改頭換面之后,香奈兒開始以這種蘇格蘭斜紋軟呢為面料,創作出她經典的斜紋軟呢小外套和套裝。同時在伊頓小住時,她曾經從本德的仆役和管家的條紋制服上獲得靈感,設計出《Vogue》的讀者極為熟悉的“香奈兒英倫風”,其中包括寬松羊毛對襟衫。

香奈兒很喜歡在穿著時,佩戴數米長的珍珠項鏈。所以在香奈兒的每個生日,本德都會贈送給她一串新的珍珠項鏈,外帶其他許許多多貴重的賀禮。

然而在多如繁星的珠寶饋贈中,卻從沒有過結婚戒指。盡管香奈兒和本德沒能孕育出一個愛情的結晶,但這段深具意義的感情仍在彼此的生命中,刻下濃墨重彩的印痕,猶如魅影般徘徊不去。

如果說伊頓莊園和洛什莫爾是本德的領地,那么蔚藍海岸則是香奈兒的地盤,在這里本德只是香奈兒的座上賓。

在蔚藍海岸的洛可布魯,香奈兒親自設計了一棟度假別墅,取名La Pausa,建筑造型古樸典雅,木質結構的身姿屹立在馬丁海角上,可以遠眺意大利海岸的壯麗景觀。

即使La Pausa如此自由,如此令人忘返,La Pausa的女主人卻不能阻止本德四處旅行。香奈兒對此頗有微詞,她和本德激烈的爭吵聲打破了La Pausa的寧靜,主題永遠脫離不了本德的不忠和花心。

本德曾試圖修補彼此的關系,他送給香奈兒一顆祖母綠,香奈兒接受了,然后一言不發地把它扔進海里。

另外一次,他們在蔚藍海岸出海幾日,本德給香奈兒一條珍珠項鏈作為他之前和一名年輕女孩調情的賠禮,香奈兒再次讓項鏈葬身大海。

1929年底,本德下定決心要找一個能為他生個兒子的新夫人。但兩人的關系依然糾纏不清。

盡管可可·香奈兒從未穿過嫁衣,她卻深諳白色禮服的強烈魅力。在經濟大蕭條之后,白色緞面裙以威不可當之勢,橫掃女裝界,但早在那之前,香奈兒的白色禮服已經爐火純青。整個夏天,香奈兒光彩照人的雪白身影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好像是對黯淡經濟狀況的一種蔑視。

香奈兒在設計一條優雅的白裙時,將塵世之美與飄然外物的高雅完美結合。在設計這條白裙時,香奈兒的十個指頭、指甲、手心、手背,都在這件衣服上動個不停,時而別大頭針,時而剪幾刀,這件衣服就像一層白色的水霧,泛起陣陣漣漪,細碎閃亮的水晶四散飛濺。

香奈兒有時也會在作品前俯身跪下,神色嚴肅,并不是為了欣賞自己的作品,而是為了精益求精。香奈兒在自己鐘愛的作品前,永遠保持著熱枕和謙卑。腰身挺直、雙腿屈膝地跪在地上,就像一個勤勉而謙卑的修女做著沉重的洗衣活,日復一日。

其實,在孤兒院生活多年的香奈兒很了解白色的另一層意義,那就是悲傷。香奈兒曾經說過:“我也曾為愛痛哭,但我現在不會了。當一個人不再相信幸福時,就不會再哭泣。”

1931年經過好萊塢一再邀請,香奈兒決定去好萊塢發展。因此,可以預見到香奈兒將以她獨到的手法來改變美國女性的穿著品味。

去好萊塢設計電影服裝,這對香奈兒來說,即是一次實驗,也是一場百萬美元級的豪賭。

2月15日,時尚女王香奈兒,將過去的輝煌拋諸腦后,登上了歐羅巴號游輪,去好萊塢奔赴前程。不久,香奈兒和高德溫合作的歌舞喜劇片《全盛時期》開拍。

但香奈兒在電影中設計的服裝并沒有得到很大追捧。好萊塢的巨頭們認為:香奈兒設計的服裝不夠嫵媚,她只是把女性打扮得更有女人味,而好萊塢是想讓一個女人看起來既夠正經,也能嫵媚。

在好萊塢經過短暫的風光迎接和排場后,香奈兒離開了。香奈兒在好萊塢也不算一無所獲,至少《名利場》雜志將香奈兒拱入了1931年的名人堂。

香奈兒對美國的態度是極度矛盾的。一方面,因為香奈兒的香水在美國大賣,造就了她的財富。但另一方面,內心深處那個樸素的小修女又讓她下意識地拒絕美國的誘惑。因為美國,會讓香奈兒回想起父親曾將美國描述為遍地黃金的夢土,所以他才毅然地把女兒們丟給修女。

在香奈兒的內心,她應該清楚父親早就不在了,但她似乎比較愿意相信父親只是淹沒在茫茫人海中而已。

很多年后,香奈兒經常被噩夢所困擾。

在香奈兒的夢里,無邊的黑夜中,常出現一列白色的火車,車廂里都是花,到處充滿了花香,車廂側面還寫著可可·香奈兒的名字。車內載著一具尸體,就是香奈兒的尸體。

1932年萬圣節,天空低垂著鉛塊一樣的烏云。巴黎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巨大陰影籠罩下,一片愁云慘霧。

圣奧諾雷府邸的豪華大墻遮擋了外界的寒風凜凜,在這個天地里,香奈兒女士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時尚風潮。她佩戴真假珠寶混用的飾品,在20年代刮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時尚風潮。的確,真假混用成為香奈兒獨特的珠寶設計風格,也只有她能自信十足地將貴重的寶石和玻璃制品混搭,讓人真假難辨。

在這個經濟日益惡化的時代,大家都認為奢侈品早已不合時宜,香奈兒也要跟著沒落,而她竟然在大環境最惡劣的谷底,反其道而行之,將這些貴重寶石打造得精美絕倫。

事實再次證明香奈兒的影響力,至少在她手中,無論華爾街股市如何漲跌,時尚生意比金融市場更能穩定收益。

二戰轟轟烈烈地爆發了,當聽到法國淪陷投降的消息時,香奈兒失聲痛哭。在巴黎解放后的幾周,即使別的地方戰爭還在繼續,但是巴黎看上去終于漸漸恢復太平。

只是當危險離去后,香奈兒卻很少出現在康朋街和麗茲酒店了。香奈兒當然并未消失,但她的確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好像隨時可能從此一去不復返。

當香奈兒在1954年2月發布她的回歸之作時,她已經70歲高齡。即使選在她的幸運日5號這天,也無法讓她免于被法國媒體的猛烈抨擊。

但香奈兒盛裝而來,無畏地直面那些抨擊,唇膏和指甲都是濃郁的深紅色,一條即興創作的晚禮服,耀眼出眾,贏得了廣泛的贊美。

香奈兒聲稱,就是這條紅裙子說服香奈兒重回時尚王國。

當香奈兒斗志昂揚地歸來時,法國時尚媒體翹首期盼著香奈兒戰后的第一個發布會,就好像貓窺伺樹洞一樣。

香奈兒看著觀眾的面孔,心里很清楚,這些人固執己見,手中已經握好毒辣的筆準備嘲諷一番。轉天媒體開始了盲目又暴力的攻擊。時尚寫手們似乎妄圖用吼鬧和語無倫次的批評徹底否定她過去的成就,但是他們的攻擊卻燃起了香奈兒的斗志。

香奈兒展示的新設計依然奉行一貫簡約流暢的風格,媒體卻認為這是了無新意的重復,是一次失敗的展示。

但美國,卻為可可·香奈兒的卷土重來大聲喝彩,也是美國,讓她再次揚名,將她高舉成一個20世紀的偶像,讓她的臉變得世人皆知。美國最暢銷的雜志之一《生活》雜志,為香奈兒發布的一切帶頭鼓掌喝彩。在接下來的6個月里,美國的訂單如潮水般涌來,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71歲的香奈兒創造的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一場革命。她這次非同尋常的回歸之所以能東山再起后而屹立不倒,不在于她給時尚帶來了顯著的創新,而在于香奈兒一直都明白女人真正的渴求,并且一直創造那些能給女人自信的服飾。

盡管香奈兒年事已高,但香奈兒本人似乎還是她作品的最佳模特,就連香奈兒站姿也被一大批追隨者爭相效仿。

她首創了著名的香奈兒站姿,像貓一樣從容。一只腳朝前,胯部前送,兩肩垂下,一只手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比劃著手勢。整體來看,有著一種玩世不恭的風雅。在美國,香奈兒獲得了20世紀最有影響力設計師的時尚大獎。

期間,在接受采訪時,有記者問她為什么要隱退那么多年?

香奈兒的褐眼閃爍了一下,氣定神閑地說:“在我心底里我從來沒有隱退。一直以來,我都在觀察那些新的服裝。然后積淀,沉著,懷著很大決心,我開始做一個新的系列。

我在巴黎展示它的時候,受到了很多批評,他們說我過時了,說我跟不上時代了。我在心里一笑了之,因為我知道,我會讓他們看清的?!?/p>

香奈兒確實做到了,就在人們嘲笑她耽溺于過去的時候,她指引了未來,她的成功使得法國又開始模仿她的設計風格。

香奈兒常常在脖子上掛著一把剪刀,以獨特的“招牌可可”的姿勢,輕拍著一套新裝的不同部位,輕聲說:“這兒再做一個褶,要一個聰明利落的褶?!彼碾p手經常在模特上游移,她的手指感覺著衣服下的身體線條,剪刀不停地裁剪著。

香奈兒一直為自由而戰,無論是想擺脫童年陰影,還是奧巴辛的艱難歲月,這也是為什么香奈兒始終致力于設計那些讓女人獲得自由的服裝。

所有的核心都是為了自由。忘懷也是一種自由,所以香奈兒自由地忘卻前塵往事。就算她不能真正忘卻,她也會將記憶封存于某處,不把沉重的過往背負在身上。

香奈兒喜歡將自己寫的一頁紙剪成一個個細長條,那些紙條越來越小,最后精準嚴苛到只剩幾毫米。香奈兒對人們也是如此嚴苛,嚴苛到只帶給她一個結果,就是離群索居的孤獨。

每當這個時候,香奈兒都會說她的人生其實很失敗,她失去了所愛的人,沒有什么比孑然一身更可怕,唯一留下陪伴她的只有她設計的裙子和大衣。

盡管會有這樣脆弱的時刻,香奈兒卻從不會停下腳步,她的裙子和大衣給了她足夠的快樂讓她一往直前,直到1971年1月10日,香奈兒在麗茲酒店的白色臥室里與世長辭。這位時尚大師終于擺脫了孤獨。

香奈兒一貧如洗地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最后卻帶著時尚大師的至高稱號離世。神秘而優雅,時尚而前衛,一直都是香奈兒的代名詞,無論是具有代表性的服裝小黑裙,亦或是香水5號,香奈兒的每次創作都引來了一大批追隨者。她是自由而激烈戰斗的海燕。一如她充滿戰績的人生。

到此本書的主要內容就分享完了,獲取自由或許并不像說起來那么簡單,但你如果身體力行,你的人生也會為此而閃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