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總聽到職場人普遍抱怨:“每天的事情太多,總是做不完。”面對這樣的困境,人們總是習慣于開始找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以便讓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吳軍則認為,一個人的效率是很難提高的,自己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清除掉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不是擠壓時間把所有的事情都湊合做完。
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并沒有那么重要,這樣的工作是“偽工作”。因此,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想要提高效率,應該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當你因為工作總也做不完感到焦慮時,建議你不妨停下來,重新梳理一下自己手上的工作:主動站在對公司業務幫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來并完成它們。
10000小時定律的誤區
想要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10000小時的努力只不過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比起10000小時更重要的是,怎么花這10000小時。很多人在10000小時定律的理解上,容易產生四個誤區:
誤區一:簡單重復。
有些人的10000小時都是在從事底層的重復工作,比如偽工作者就是這種人。如果在學習中不斷地做一些容易簡單的題,考試成績永遠上不去。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只是重復一些簡單的工作,工作能力永遠提高不了。
誤區二:習慣性失敗。
這類人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臉皮還很薄,不好意思請教別人。他們迷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然而總是處在簡單重復的失敗中是走不出失敗的怪圈的。
誤區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林黛玉有內涵和才氣,想問題想得很深,但這也是她的致命弱點。她的才華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進,對外界就越排斥。 到后來賈府里只有賈寶玉能夠懂她。 我們很多人做事都是這樣,越是喜歡埋頭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面耕耘,對外界的認知就越少,那么以后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窄。
誤區四: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的努力需要一個積累的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對于如何走出這四個誤區,吳軍老師給出了三個破局的方法:
第一, 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花10000小時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是為了精進而不是簡單的重復,需要明確的方向,就是愿景。有了愿景,還需要設置階段性的目標,即戰略。為了實現目標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這條道路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驟,即戰術。
第二, 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如果可以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會進步快,眼界、氣度也會比其它人高很多,也不會陷入在自己的世界里獨自精進、對外界排斥的林黛玉式的困境當中。
第三, 凡事做記錄。
做記錄的好處是:不僅可以避免下次遇到同樣問題時束手無策,還可以在記錄的過程中,再次思考一遍,這樣會進步得更快。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薪資
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你此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和事業的起點。
吳軍建議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薪資。
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常常是數量級的。因此,像谷歌和騰訊這樣的大企業,在招聘關鍵崗位上,為了引進一流的人才,并讓他們能夠安心長時間留下來做事,用到的方法就是給出高于預期的薪資待遇。
而對于不是關鍵崗位的人,則不會給出高出市場的待遇,甚至可能比競爭對手還低。這樣的公司對新人雖然不會給出過高的薪資,但是會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真正的有志之人,往往更看重后者。
幾乎沒有人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資發財的。在你剛畢業掙多少、花多少的階段,第一份工資比預期多出20%,其實是毫無意義的。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意義,是能夠讓你快速地取得成長,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全行業,主動通過第一份工作盡快地成長。
職場四個誤區的破法
職場競爭不同于學校,學校通過學習成績這一標準明確、能夠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學生的好與劣。在職場上,則沒有這么明確簡單的標準,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會不適應,常常感到迷茫,不知勁往何處使。
吳軍給在職場上得不到晉升或晉升很慢的人,指出了四個應該走出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工作和職業分不清。
工作是大家謀生的手段,職業則是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如果你考慮當下的工作,是為了之后的職業發展,那么你就要有選擇的做事情,只要是對職業有利的事情,不管是否有報酬,都要去做。
第二個誤區:把自己僅僅當作一個單位的過客,而不是主人。
當下的職場,流動性很大,很多人平均三、四年就會換工作。人一旦覺得自己是過客,就會對很多該完成的工作視而不見,懶得維護與同事的關系。
第三個誤區:被語言暴力激怒后就亂了章法。
尤其作為一名職場新人,總會有一些同事、上級沒來由地批評、指責你的工作。語言暴力的人雖然是不對的,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傷害的人是你,而不是那些出口傷人的人。最大的危害就是打擊你的自信心,誘使你偏離你的工作重心,等著看你的笑話。
第四個誤區:疏于溝通。
因為急于做成某件事,害怕一些相關的人給出不同意見,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做主,指望大家接受既成的事實。
這樣做的后果是:其他同事知道后,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認為你缺乏團隊精神,甚至會去領導那里打你的小報告。在職場上,提前打招呼是一個良好的、職業的做事方式。
針對以上四個誤區,吳軍老師根據個人經驗,給出了四個破解方法:
第一,任何時候為人都要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更有效地溝通。
第二,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語言暴力和其他的故意傷害。首先,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過失激怒了對方,或者是自己把別人想壞了,其實別人的語言并沒有惡意。其次,如果確認不是自己的問題,是對方對自己不公平的對待后,嘗試去了解施暴者這么做的目的,想辦法和他溝通,達成諒解和妥協。
第三,永遠要明確,工作不是為了公司或者是他人,而是為了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
第四,注重長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兩三年的時間周期來看待,這時我們對它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一個人在職場中能走多遠,有一些因素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比如,出生和成長環境、運氣、大的宏觀社會環境等,而我們能夠控制的就是自身的一些因素,能做的就是在可控的方面多下功夫。
除了保持專業知識上的精進外,還必須要掌握一些專業以外的知識,這樣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更好地與他人合作,調動更多的資源。
職場的完美進階
在職場上完美地進階,需要常識、科技和藝術。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講,認識世界的四條法則,有一條就是常識性的原則:除了那些真實的、已經足夠說明其現象的解釋之外,不必尋找自然界事物的其它原因。
人類之所以能夠在工業革命之后,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依靠的就是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并且在發展科技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可以復制的方法。
現實中,科學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技術也并非萬能。想要把很多事情做到極致,靠的是藝術,而不是技術。
對于職場進階中,如何運用常識、科技和藝術,吳軍老師的建議是:
1. 凡事從0分做到50分,靠的是常識,沒有常識的基礎,談科學和技術就是虛無和不切實際的。常識指的是我們生活中的知識,有些則是經過千百年驗證的經驗。
2. 做事情想從50分提高到90分,則需要先進的科學和技術。比如,兩個人做同樣的事情,一個完全靠經驗,另一個掌握著先進的技術,在其他條件等同的情況下,后者一定會比前者做得好很多、快很多。
3. 從90分做到100分則靠藝術。在職場中,如果解決了常識和技術的問題,大部分可以做到90分,但是最好能做到最后的10%。處理職場上的各種關系,遇到未知的問題,總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藝術。
藝術不同于常識和科技,可以依靠專業的學習來獲得。藝術靠悟性,悟性好的人很快就能掌握,而有些人努力了很長時間,也不一定能掌握。
在職場進階的路上,每一個階段都不能跳過,做到90分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能否做到完美的100分,則是因人而異。凡事也不必太苛求自己去做到完美,做事情只要盡人事,聽天命就好,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