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與少年”給表妹的印象,一直是自然純樸。
這本來是指一種青海民歌,女生唱的叫“花兒”,男生唱的叫“少年”,還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是,以它命名的那檔真人秀,截然相反。
前兩季的《花兒與少年》,直到現在還在源源不斷地給撕逼大戰輸出素材,播出時的話題度和收視率也是賊高。
現在的《花少》第三季,改走“文藝清新風”(至少目前看上去是)。
嘉賓年齡段更低,臉蛋更嫩,氛圍更輕松。
但收視率就慘了。
從剛開播的1.019,一路下跌,到第三期時已經降到0.564(CSM52城市網收視)。
所以,不作妖=沒收視?
呵。呵。
同樣是不同掛的明星組團度假,同樣是關于美食和美景、詩和遠方。
來看看什么才叫正確的打開方式——
《尹食堂》第一季
和《花少3》的命運完全相反,收視低開高走。
《尹食堂》一開始是“撲街象”(6.2%),到收官時,卻成了各大頻道同時段收視冠軍(13.3%)。
它的逆襲之路就是在說明——
沒有爆點,照樣能籠絡人心。
這檔真人秀的主線任務沒什么特別:4個韓國明星,在巴厘島開了10天餐廳。
邀請的這4個明星呢,也不算是什么流量級的當紅炸子雞。相反,你可能都叫不上他們的名字。
尹食堂的“尹”,代表的是餐廳老板,尹汝貞。
71歲的老戲骨了,還在演戲,大尺度的戲也能接,比如在去年《酒神小姐》中演了一個慈悲老妓。
但表妹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看《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里,那個矯情又可愛的挑剔二嫂。
要求完美、嘴巴又不饒人的一面,沒想到在《尹食堂》又看到了。
據說這檔節目完全就是為她創作的,慶祝她從藝50周年。
剛開場尹汝貞就說自己愛美,暗示后期好好做。(后期心領神會,話音剛落立馬開啟美顏模式)
—去了皮膚科,讓用一下馬賽克
—美顏
字幕來源于TSKS韓劇社,下同
到了陽光和沙灘一樣熱得嚇人的巴厘島,想著自己滿箱的長褲犯嘀咕——
我這個年紀穿熱褲有點太露了
她最不滿的,是餐廳里的酒水服務生兼跑堂李瑞鎮(46歲),印象里,這人總是無所事事,正經時候連個火都生不好。
聽他說話,就像混進節目的間諜:是啊,就說這節目會完蛋嘛。
《三時三餐》
老板尹汝貞一開始就沒把他當靠譜的人。
而是更信賴她的幫廚——鄭裕美(34歲)。
會在做完菜后主動收拾廚房,做起事來總是周到得很。
人又可愛,見到小貓、小花挪不動步子。
是的,34歲了,看起來還是個元氣少女。
眼熟嗎?
她就是《熔爐》里的女老師,和《釜山行》里壞大叔的老婆啊。
大廚老板、廚房助手、吧臺跑堂都齊活了,餐廳可以正常開業了吧。
——沒。有。
別看餐廳小,忙起來,人還真不夠用,所以節目組又請來位大齡臨時工申久(80歲)。
雖然年紀大見識多,但第一次招攬客戶,申久還是緊張到自己寫的字都不認識,還得硬著頭皮用不利索的英語再問一遍客人。
做成第一單生意,還是會得意地跑去廚房跟小輩老板“求夸獎”。
全體嘉賓亮相完畢。
四個明星說是來巴厘島開餐廳,其實……
就只是來開餐廳的。
其實吧,國產綜藝不要怪觀眾只愛看撕逼,是你們沒有真正拍出認真生活的樣子。
比如生活能力差這個問題,尹食堂的成員也有。作為餐廳的老板兼主廚,尹汝貞……不會做飯。
可她加急特訓,愣是在出發前學會了。
反正咱又不開多高檔、多賺錢的餐廳,做點當地游客愛吃的快手菜得了。
所以菜單相當接地氣:烤肉+米飯、烤肉+面條、烤肉+面包。
菜品解決了,可要經營餐廳,新手老板又懵了。怎么定價、客人點完餐多久上菜合適……全都一頭霧水。
不懂?那就有樣學樣。
看人家上的飲料,裝飾美得唬人,一嘗,嘿!跟我們自己做的沒啥區別。
一樣的……不咋好喝。
嗯,心稍微寬了一點。
再看看這家上菜的速度,點餐完40分鐘才上菜。
我們家做的是烤肉,肯定快過他!
嗯,心更寬了點。
到晚上試做時,三人各自分工,李瑞鎮和鄭裕美給老板打下手,仨人嘀嘀咕咕地,在灶臺邊做好就吃。
邊吃還邊商量,醬料是不是咸了;肉得再切薄點;香菜葉子太大了,得摘;面條太長了,給客人做的時候得剪斷;米飯得再做硬一點……
《尹食堂》全程都在討論怎么做菜、怎么準備開業,第二集早上買食材,騎車去餐廳上班,到成功等到第一個客人……
這個過程里,沒有“我什么都知道”的后期,沒有故意“引人入勝”的下節提示。
就一點一滴、慢條斯理地,跟著感覺走。
這才是全情投入生活的樣子啊。
表妹看了幾期《花少3》,官方宣稱是讓嘉賓“自理”,但他們的任務,更像是“打卡上班”。
有事先準備好的房子、游輪甚至是景點……人到了就行。
但沒有“主人意識”的旅行,再美的風景,藝人也只是個觀光客而已。
《尹食堂》沒有讓嘉賓像跟團旅游一樣,一個景點接一個景點地趕,看看民俗表演、拍拍美照、玩玩游戲……
而是在一個小店扎下根來,慢慢經營。
這種慢,是一種從容生活的況味,也是《尹食堂》制作人羅英石的“職業病”。
《三時三餐》簡直慢到一種境界。
在“農村篇”里,從播種的春天,到農作物結果的夏天、秋天。
在這期間,藝人們的日常就是種菜、做飯、解決一日三餐,順便斗嘴。
慢的結果是,既讓藝人放松了警惕,也弱化了設計感,讓節目捕捉到了“天然”的趣味和感動。(也是他發明了實鏡跟拍的真人秀記錄方式)
《花樣青春》非洲篇,《請回答1988》里狗煥的扮演者柳俊烈在沙漠里看日出時,見旁邊的跟拍導演一直拿著攝像機跟著自己,忙讓他放下別管,說自己就坐在這不動,可以自拍。
跟拍導演走了,柳俊烈對旁邊的樸寶劍(《請回答1988》里飾演阿澤)說——哥哥們肯定也想拍照發給別人看。
這是在慢悠悠的節奏中,才會生長出來的放松感。
對于藝人熱衷的“賣人設”,羅英石很反感——
所謂藝人,是在有意無意間向世界傳達某種訊息的一種人,而太過清楚的訊息,老實說就非常無聊。
如果說大多數的綜藝是包裝手段的話,那么羅英石的興趣就在于拆包裝。
另辟蹊徑的做法也讓他成為收視神話——
《兩天一夜》收視創造了韓國綜藝節目收視的最高峰,以分時段 51.3%的收視率刷新韓國電視史上綜藝節目的收視紀錄。
《三時三餐》也成了恐怖的“收視王”。
看他的節目可以發現,他總愛把看似“完全不搭嘎”的人聚在一起,去完成看似有點太“理想”的目標,這才是能讓節目天然、有趣的關鍵。
如何讓沖突最大化,就是讓一群原本不可能做這件事的人去做這件事。
《兩天一夜》里,讓一幫偶像明星跟著主持人,在陌生的地方野營;
《花樣青春》系列,在藝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綁架“發配”去旅行。(連換洗內褲都不讓帶……)
《三時三餐》更是讓當紅的藝人,住在鄉下小院里,種菜養花,每天只想著:吃什么。
而《尹食堂》,就是許多人夢想著去做,又不一定做得成的事情——
面朝風景秀麗的大海,身邊全是陌生卻充滿故事的人,開著自己的餐廳,每天邂逅不同的人和事。
于是羅英石說:我能讓你們“過”上這種日子,充滿代入感地看節目。
“反正旅行的目的,本來就是離開原地,然后再訂立一個讓自己不無聊的小小目標。”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本文來自毒舌電影APP,想看更多好玩文章的,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下載。
在APP搜索處輸入片名,就可以在線看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