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 深度思考
思維層面上,任何學習的深度和難度是相同的,一旦你的思維到達過這個深度,那么以后,你的思維就會輕松到達。因為身體思考是一種能力啊,是能力就必須多培養啊。
而且神經學家早就發現,人腦就像一個求知欲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想象的反應,如果我每天都讓大腦學數學,他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我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我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這里存在兩個循環——向上的良性循環和向下的惡性循環,你懂的,我就不多解釋了。不過最讓人欣喜的莫過于——自己的大腦是可以塑造的,換句話說就是——智商是可以提高的,事實證明還能遺傳呢!(為了下一代不因學習而頭痛也要努力提高智商啊)
我也經常問學生,都說數學難,那么學數學到底學的什么啊?或者說我們該怎么學好數學啊?或者我要怎么做才能成為數學高手?(這三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殊途同歸)
基本上答案是五花八門,比如上課好好聽講啦,做好練習冊了啦。。。
最初的時候,我跟學生講,成為數學高手呢,很簡單,只要你跟上老師就可以了。所謂的跟上老師呢,就是說,數學老師講到哪兒,我就跟得上聽得懂,老師布置的作業呢,我也能按時做完上交,練習冊我也在老師講課之前都做完了。不用不可思議,跟上老師的這種人就是所謂的數學學霸,也就是數學高手,其實,這也是任何科目的學霸啊,看看你自己哪門課,你跟上老師了,你的這門課學的肯定不錯。那么什么又是高手中的高手呢?也就是所謂的學神呢?跟上老師并超過老師的,包括預習,自學,并教別人。
現在呢?我不這么說了,為啥呢?因為有漏洞唄!(這是一個只講現象,不給方法路徑的典型案例)。現在我這么說——其實呢,學會數學很簡單,只要在上廁所的時候想數學題就可以了!啥?蹲馬桶的時候?想數學?是的,你沒聽錯。要想解釋這個,我們先來看看數學題是什么,見到一個題目你怎么判斷你會不會做,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思路,有思路了,你知道你會做了沒思路就是不會做,那么什么又是思路呢?思路就是思考唄!你思考多了?就有路了,就有方法了啊。那么如果這個題有思路了,你還是做不出來?那什么原因?計算錯誤唄!就是計算能力不行唄!那么數學就是兩個——一個是思考能力,一個是計算能力。
那我怎么提高思考能力呢?
多思考啊,怎么多思考啊?你看你上廁所的時候你想數學題說明了什么?就是你沒事就要多想數學啊!所以這個上廁所可以廣義的說,比如你可以在睡覺臨睡著之前,在吃飯的時候,坐公交車的時候,在走路的時候,當然過馬路時就不要了。這就給了你大量的時間,讓你不急不緩地去琢磨一個數學題目,去思考各種數學問題,那么你的思考能力自然會越來越增加。
那么,計算能力又該怎么提高呢?
還是蹲廁所的時候,想數學題啊!什么是計算能力?就是算得又快又對嘛。那么怎么做得快呢?我來問你,你的手快,還是你的口快?你的嘴巴快,還是你的腦子快?毫無疑問是腦子快,因為你腦子思考的速度是光速啊,而光速是目前人類已知最快的速度啊,比如說你可以從現在從這里想到北京,再從北京想紐約,再從紐約想到你晚餐想吃酸辣粉。那么,我們就應該鍛煉腦算或者叫心算,因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啊。可是,你可能會說不對啊,心算容易錯啊!那么我問你,筆算你會錯嗎?會啊依然會錯啊,只不過你錯的概率會很低很低,為什么?因為你整天都在筆算啊,如果你整天都在腦算,那么,你的你的準確率一樣可以很高。而你蹲馬桶,在想數學題?就是在鍛煉你的腦算啊。
用進廢退是在哪兒都適用的道理呀!
而且它還不僅僅鍛煉你的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哦,他還鍛煉你的記憶力,比如說你看到一個題目好上廁所了,然后剛蹲下,唉呀媽呀,忘記了。這就要求你,看一遍,記住,這也就鍛煉了你的記憶力和審題能力。很多學生看題時,看不懂,做題時,做不出來或者做錯,因為有些題目條件沒看到或者看錯了,我戲稱這種人是當時腦子被驢踢了。
做題,為啥要做三遍?
關于讀題這一點,我也會偶爾給學生提起,做題一定要做三遍,尤其是英語(因為是我教的科目哈哈),為啥?我上學哪會兒老師也反復叮囑——第一遍大致略讀,第二遍認真讀題,第三遍檢查。可是為什么這么做啊?很多老師沒有解釋清楚,只是這樣要求,也許,學生不喜歡老師的毛病之一就是老師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吧。
其實呢,第一遍快速略讀是為了讓大腦先預熱接受,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害怕陌生的東西,比如你剛到一個新班級或者一個新城市,你會不由自主地輕聲細語畏手畏腳,這是大腦讓你這么干的呀,這是我們人類進化來的本能啊,沒這種本能的在遠古時代就都已經滅絕了,因為遠古時期,到一個陌生地方如果你不小心翼翼,可能旁邊的草叢里正有條蟒蛇正擦著口水看著你,為自己的豐盛的晚餐慶幸呢,你不掛掉才怪呢。所以,一定要先快速略讀一遍,告訴你的大腦——這里沒有危險,可以放心上了,因為英文本來對你而言就是陌生感十足的啊,這個方面其他科目都不太明顯。
等到第二遍一字不落地認真閱讀時(是的,必須是一字不落,決不允許跳讀!別跟我說,你閱讀速度很快,你理解力很好,好個屁,天下間還沒幾個人達到這種程度呢,想想就明白了,跳著讀還能百分百完全理解和消化?簡直是笑話,本來自己完全一字不差還可能理解錯呢,偏偏還要跳讀,你說好不好笑?),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的身體,這里我來過,這東西我見過,上吧,你可以干掉的,它會在潛意識里讓你信心大增啊,人啊,做一件事,最重要的還不就是自信嗎?有了這份積極勇敢的信心,你的正確率和自我感覺當然會大大增加啊。
關于自信,一個人要想做到自信,really難。人又往往又有自卑傾向,也因此,當你想做到自信時,往往會傾向于自卑,所以該怎么辦呢?自負去吧!因為你知道自己有種種不足,所以往往也很難做到自負,但稍差一點就做到自信了嘛,再不濟也比自卑好很多啊。所以,做事之前就是要充分高估自己,事后再反省嘛。
第三遍的檢查習慣很多人都沒有建立,因為實在是沒興致或者耐心去檢查,我們倒不如換一個思路,檢查就像什么呢?就像撿錢,撿到一毛是一毛啊,就像春節你舅舅給你紅包,你一看居然是個十塊的,這時候,你干嘛?你千萬別嫌少,你要趕緊抓住揣兜里,然后笑嘻嘻地說——謝謝啊,還有嗎?再給點唄。對了,有時候,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是要轉變思維方式,可是怎么轉變呢?其實,就是給做這件事多找幾個理由,賦予做這件事足夠多的意義,有意義了,你會更加愿意去做,甚至有個小學生的作文推理到——我不寫作業,地球就會毀滅,我寫作業就是在拯救世界。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這真的只是一個笑話嗎?其實,你說服了自己做了一件自己該做但不想做的事情時,這件事本身就是真的在慢慢地拯救你自己的世界啊。
你知道,你的大腦有多懶得思考嗎?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剛教完的一批學生,基本上都是來自重點中學的重點班,我逼著她們盡量用腦算,她們過兩分鐘就開始叫苦不迭,并不是說她們懶,而是說明了我們的腦子確實懶得動一下,甚至已經到了能不動就不動,你讓我動,我就讓你痛的程度。你可能會說,不對啊,我腦子每天都在思考啊,其實你知道嗎?你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是在胡思亂想嗎?偶爾想一下,也都是在舒適區活動一下嗎?這就是所謂的慣性思維,而我們要做的是腦子的刻意思考!
所以說,一句話——上廁所的時候,想數學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得住,也可以操作。
其實,學任何東西,不都是要深度思考所學的內容嗎?都要練習所學的知識嗎?1:3:7 = 理解知識:思考討論:實踐練習,也同樣適用所有的學習。
其實,應用的方法有很多,做練習冊是一種,實際生活中,還有一種很強悍的就是和已有的知識相聯系,甚至是將其融入到生活當中去,正所謂,別學英語了,在生活中用英語吧,正是如此。這也是很多人讀書無效的最重要的原因,因為沒有和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相聯系(成人可以寫作),也就沒引發深度思考,也就自然沒有行動,你說,閱讀除了大腦皮層的消遣娛樂,對于你來說,還有啥用呢?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系,織成一張知識網絡。也就是說,學完一章內容,讀完一本書,對于其中的每一個概念,我大腦之中要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網絡,并且按照某種邏輯,自己將其整理成一張網,下次回憶運用時,想起一個概念,都可以拉起一張網。
其實,這里的教也好,用也好,以及寫作也好,都是輸出倒逼輸入的好方法。
可是,難道這樣就可以了嗎?不可以!因為還是會有很多人學不下去,或者不想學,或者沒興趣,雖然興趣這東西,我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為以我的個人經歷,沒興趣不想學,這都是“不會”造成的。讓你看一篇文章,連看了3天看了30遍,居然還看不懂!你有興趣才怪,你還能堅持再看幾遍才神經了,你沒把書扔掉就已經算不錯了,懂了學會了有成就感了,自然就有興趣了。不過,我們還是要再思考一下第三步這個問題,因為我越來越相信,所有的問題,只是無知對于我們造成的限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