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偽命題:
所有在教室里的人都打開了書
小明在教室里
所以小明打開了書。
請指出其中的邏輯錯誤。
有沒有覺得一定是本文的作者傻掉了,這分明就是個很正確的命題嘛,而且還是運用了超經(jīng)典的三段論耶!
錯!
這就是個偽命題。
這樣的邏輯錯誤生活中隨處可見,經(jīng)常混淆大眾的視聽,因為大部分的人們是不會深入思考其中的真相的。如何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水準究竟如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聽一個人的講話,不用多,三到五句足矣。
不廢話,聊聊邏輯學的一些認識。
首先這是一門嚴肅又嚴謹?shù)膶W科,所以在接觸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一些錯誤結論的產(chǎn)生往往源于我們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其次,我們的邏輯產(chǎn)生于客觀事實,以及我們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認識,所以必須要確認客觀事實,同時留意我們自身觀念的本源。Eg:我們講貓是一種會“喵喵”叫、毛茸茸的動物,首先我們需要一只貓,然后我們通過“喵喵”叫的、毛茸茸確立關于貓的主觀認識,最后我們可以建立“汪汪”叫的、毛茸茸的動物這個簡單的邏輯。
第三,為我們的觀念匹配恰當?shù)恼Z言,使得觀念能忠實地表達出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
關于邏輯學不得不說的四大原理:
1.同一律:即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談、同一辯論)中,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某個概念,就自始自終地在這個唯一確定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不能偷換概念,特別是有多義和歧義的地方。
2.排中律:即對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者“非”,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Eg:電視機放在桌子上。這句話要么真,要么假,不可能有中間狀態(tài)。
3.充足理由律: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即一個事物之所以被稱為另一個事物,是因為:1.它解釋了為什么另一個事物存在;2.他解釋了為什么另一個事物以這種或者那種特定的方式存在。Eg:疾病是醫(yī)生存在的原因,沒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就不會有醫(yī)生的產(chǎn)生,不會有內(nèi)科、外科、兒科等各種各樣的醫(yī)生。
4.矛盾律:即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使這樣,又不是這樣,這個定律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Eg:小明不可能在今晚八點鐘,身體既在浙江,又在深圳。
艾瑪!寫得跟教科書一樣。寫了一堆廢話!邏輯學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從演繹和歸納中探索出真相,真相是我們所有努力的意義所在。具體實戰(zhàn)篇當然首推《福爾摩斯探案集》,比如福爾摩斯為什么第一次和華生見面就知道他是個軍醫(yī),而且曾經(jīng)到過阿富汗?依據(jù)如下:首先他是從華生的手腕上看出來的,他的手腕黑白分明,顯然是曬黑的,而不是他原本的膚色,他的言行舉止以及“物是人非了”那句話,他走路瘸得很厲害,但寧愿站著也不愿意坐著,顯然是一個軍醫(yī),那么,是軍醫(yī),又是受過傷的,并且皮膚被曬黑的,顯然在阿富汗帶過。
邏輯學真正的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真相。生活中的迷霧太多,走丟的時候,靜下心來,用點邏輯學,好好洗洗腦子。
來,這位兄臺,我敬你是位有邏輯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