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影響下,有位朋友也開始看劉同寫的書。有一天,她給我發來幾張截圖,內容正是劉同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寫到的25歲的自問自答。因為是三年前讀的這本書,對于這一章已經沒有印象了。她問我,如果讓我來回答,答案又是什么樣的,我當時沒有回答,只是告訴她,等我到了25歲再說吧。現在,25歲真的就要來了,坦誠地面對自己,真實地回答一下這九個問題。
1、25歲時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
好像夢想真的可以用大小來衡量,如果要說一個最大的,我真的希望我在心語星愿最后說的那句話不會變成空話——有一天,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就像《無聲告白》封頁上的那句話一樣,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如果有那么一天,可以隨時計劃明天要去做的事,比如去旅游、去開店、去寫書、去做公益等等,不需要等待,想到就去做,想想都覺得十分美好。
2、25歲時你的狀態是什么樣子?
宿舍、實驗室、餐廳三點一線,在來去匆匆的學生人群中過著平凡的每一天。
每天早上都能在籃球場看到那個投籃的青年男子,在教學區的門口看到值班的年輕保安,在去實驗室的路上遇到那對滿頭白發的散步老人,晚上在宿舍樓下看到那些賣小吃的攤主……每一天好像都在重復,只是自己清楚并不一樣,也不應該一樣。
3、你覺得25歲時一個人必須要嘗試的一件事,是什么?
如果畢業后的入職前還有時間,希望可以一個人出去走走(其實也想帶著爸媽一起去),讀書的時間不短,路走得還遠遠不夠。
對了,關于跑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嘗試去挑戰半馬,然后全馬,不過好像還需要堅持很久。
其實挺貪心的,還在想著有機會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性工作。
4、你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滿意嗎?
不滿意。雖然有很多值得做的事,也正在做著,但想要的并不僅僅只有這些。
正是因為覺得不滿意才知道要怎么去改變。不想說什么豪言壯語,所有稱得上難熬的那些日子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化解,然后看淡。活著,本就是開心最重要。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握手言和有何不可。
5、你是否覺得生活越來越充滿壓力,你如何面對壓力?
壓力當然會有,已經來到了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年紀,只是并沒看到清晰的路線通往那里。大城市固然好,但還需要一個過程去歷練足夠遮風擋雨的自己。
面對壓力,先要硬著頭皮上,偶爾宣泄逃避可以,但會保持一直向前的姿勢。年輕,還能輸得起,最壞不過重新開始。
6、愛情、親情、友情、事業、娛樂,你如何排序(本來問題中是沒有親情的,我加上的)?
我們每個人一定是先有親情,再是友情,然后愛情。親情一定是陪伴最久最踏實的情誼,友情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愛情更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情感依附。生活中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吧。如果非要讓我排序就好比問我:如果親人、另一半和最好的朋友三個人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誰。
最好的愛情一定是恰如友情般的親人情誼。最好的親情一定是無法割舍的,最好的友情一定是不計較得失的,所以不想做排序。
事業和娛樂,我排在后面。
7、如果讓你用一種動物來形容自己,你覺得什么比較合適,為什么?
我真心不覺得用動物形容自己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如果非要說一種——
我選金毛——狗。去年和實驗室的小伙伴去鳳凰嶺爬山的時候,偶遇兩只金毛。看著很溫順很舒服,容易接近。最后它們兩個在狗主人的帶領下爬到山頂,很棒有木有。
至于原因,我可不想說自己像某種狗,單純只是喜歡(以后有機會,我想養一只)。
8、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還會給自己規劃另外一種人生嗎,什么樣的人生?
過去的25年,20年都在讀書,一條路走到現在,很多時候都是被動選擇,自己做大選擇的機會并不多,唯一一次還是自己做主考研(重新選擇,我還是會考),所以還談不上另一種人生。
如果時光倒流,或許我會選擇其他的專業,金融或者法律,實在不行計算機也行,真心覺得程序猿們很牛掰(但愿不是隔行如隔山)。
9、在你成長過程中感覺走的最關鍵的一步是什么?
現在還是小白一個,還沒有哪件事做得很成功,更談不上關鍵一步了。我還是很感謝當初考研路上堅持的自己,不管在當初那個分叉口來看,這條路是否有更好的風景,我都走到了現在。還有心血來潮創建的心語星愿,所以才有了今天表達自己的平臺。
對于認定的事,堅持做到自己滿意。只要是認真選擇的路,腳踏實地走下去,就能看到心儀的風景。不會永遠年輕,爭取永遠熱淚盈眶吧。
回答完這些問題,也算是跟即將過去的24歲有個交代,我喜歡這樣的儀式感,即便是改變不了什么,至少也能記錄下此刻我的一點小心思,等若干年后再回頭看,是否還能憶起這股年輕的沖動。
感謝過去一年所有有心人的陪伴,年齡在長,但我還會是那個在做自己的路上“一意孤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