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郝云在歌曲《去大理》中的第一句歌詞就是“是不是對生活不太滿意”,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對自己正處于的生活感到煩惱和無聊,從而幻想能夠穿越到自己理想中的XXX時期,去實現人生價值。其實這種想法并不只是我們小老百姓才有的,古今中外的大咖小民,都思考過這個問題。2011年,文藝老青年伍迪艾倫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搬上了大熒幕,這就是《午夜巴黎》。
? ? ? 吉爾正在寫自己的第一本書,他十分向往1920S黃金時代的巴黎,因為準岳父的生意發展,他和未婚妻一同來到了巴黎。一輛老爺車來到了午夜獨自漫步巴黎街頭想要尋找靈感的吉爾面前,在登上車后,吉爾發現自己竟然穿越到了黃金時代的巴黎,他跟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成為了朋友,與達利、布努埃爾等人相談甚歡,甚至還跟畢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亞娜共生情愫。在一次次的穿越中,吉爾愈發的沉醉于這座城市,甚至產生了與阿德里亞娜共同生活于黃金時代的巴黎的想法,然而阿德里亞娜心中也有一個黃金時代,那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巴黎。于是在一個午夜,吉爾又隨阿德里亞娜穿越到了她心中“黃金時代”的巴黎,在那里,他們遇到了洛特雷科、高更等名人,而在交談中,吉爾得知了在高更等人的心中 ,“黃金時代”應該屬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巴黎。于是吉爾陷入了思考,最終他離開了那個心中黃金時代的巴黎,也離開了與自己無話可說的未婚妻,在一個雨夜,他同那個跟自己有著共同語言的女店員一同走在巴黎街頭,對吉爾來說,這才是黃金時代的巴黎。
? ? ? 活在當下還是活在別處,這是一直困擾廣大文藝青年的問題,而伍迪艾倫老爺子用這部電影向我們闡述了他的觀點,那就是活在當下。黃金時代是美好的,有著永遠充滿斗志的海明威,風流倜儻的菲茨杰拉德,才華橫溢的畢加索以及對犀牛情有獨鐘的達利,永遠熱鬧的文化沙龍和喧囂不停的舞會,可當這一切不再是懷舊,而是真實存在的生活,又有誰會受得了呢?話題總有說夠的時候,舞也總有跳煩的時候,當你心目中那些神一樣的人物實實在在生活在你身邊時,你會覺得他們嘮叨、神經質和不可理喻,你會渴望手機,渴望電腦,渴望電加熱馬桶蓋和止疼藥,黃金時代變得無聊,而那個你穿越之前的世界,則成了你心中的黃金時代。
? ? ? 有人不明白影片開頭時為何會長時間的播放巴黎街頭的景象,我也不明白,然而當看到吉爾在高更們面前的醒悟時,我明白了,這冗長的平凡的生活景象才是伍迪艾倫想要講述的“黃金時代”。吉爾對阿德里亞娜說的那番話,簡直就是伍迪艾倫這個絮絮叨叨的小老頭坐在屏幕里對所有觀眾要說的:“我試圖要逃避我的現實,就像你逃避你的現實一樣,都在尋找黃金時代,看看那幾位,對于他們來說,文藝復興時期才是黃金時代,而那個時代的人可能會設想可汗忽必烈的生活會更美好吧。如果你留在這里,這里就會變成你的現在,不久以后,你就會開始想象另一個時代才是黃金時代,這才是現實,不盡如人意,因為現實生活本來就不盡如人意的,認為過去比現在幸福本身就是一種幻想。” 看,說的多精辟啊。
? ? ? 然而,對現實感到空虛寂寞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呢?其實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格特魯德·斯泰因對吉爾這樣說道“我們都恐懼死亡,質疑自己在世間中的位置,作家的職責是決不能屈服于絕望,而是要幫讀者在空虛的生活中找到解藥,不要做失敗主義者?!边@句話其實不是在說作家,而是在說我們每一個人,當生活平凡空虛時,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自己給自己制造解藥,這解藥就是浪漫的生活情趣,浪漫雖然不能當飯吃,但絕對是你在精神渙散時的興奮劑。當然,如果能找到一位與自己精神契合的伴侶那就更好了,電影中也是這么表達的,當吉爾出于迷茫中時,他要在巴黎的雨中漫步,未婚妻卻冷淡的說雨中漫步跟美沒有任何關系;而當吉爾想明白一切時,女店員加布里埃爾卻笑著對他說:
沒關系,我不介意淋雨,實際上,雨中的巴黎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