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古典老師在15周的《超體》中講的主要內容。
在這周的內容中古典老師分別講了三個點:1、“施比受幸?!?;2、心流;3、冥想
貌似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不是特別直接相關的三個方面,但聽古典老師娓娓講來,你會發覺原來很多人一直想追求的狀態居然是通過這三個貌似與我們不直接重要的因素實現的。
很多人一直想追求的是哪三個狀態呢?
1、你是不是常常想為什么誰誰誰那么有人緣招大家喜歡,人緣好朋友多幸福的日子天天在,我怎么才能也做到呢?
2、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讓你又能追逐目標實現,又能不受過程的痛苦折磨?
3、你常常困于情緒,久久不能釋懷,陷入問題圈中,想跳跳不出來,想要自察卻無法自察,苦惱的要死,奇怪怎么就總有一些人看起來總是很清楚自己的狀態能夠不困于情,不累于心呢?什么方法告訴我唄。
好的,跟著古典老師一個一個來找答案。
第一個觀點:施比受更有福。
科學家發現,我們體內有兩套情緒系統。其中一套是善意系統,當我們在做善事的時候,會分泌一種 “催產素” ?(Oxytocin)的激素——這種物質在女人生孩子期間大量產生,被稱為“擁抱荷爾蒙”。
“催產素”能幫助母親舒緩壓力、降低血壓、更好地養育嬰兒,是“母愛”的生理基礎。在平時,催產素讓我們心情寧靜、信任對方,甚至加速傷口愈合。
與善意相對應的另外一套是保命系統,可以稱之為惡意系統。當我們怨恨的時候,大腦中有關攻擊性的區域被激活,身體中的 “皮質醇” 會升高。這種激素與壓力有關,會加速心跳,并且會進一步增強攻擊性。 長期的高皮質醇是骨質疏松、學習能力減退的重要原因。
當你行善的時候,你的身體也被善意地對待著;當你攻擊怨恨,你身體里面也在大量分泌著讓你焦慮的激素。這也許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生理基礎。
以上是施比受更幸福的生理基礎。
文中接下來又提出一個“漣漪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把一個小小的善的行為施于周邊人時,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去幫助他人的概率將大大提升,不難想象一幫二,二幫四,四幫千千萬,世界將是充滿了愛的世界,助人不僅對別人、對社會有好處,對于自己的幸福都大有益處——它是一件做了就有收獲,不需要等待回報的事。當我們助人的時候,身上會分泌催產素,讓我們變得幸福寧靜起來。幸福寧靜又樂施于人的你還怕沒有個好人緣嗎?
道理明白了,怎么做呢?慈善家公益組織似乎都是財富榜上的大神們做的事情,小小的我們一沒資源二沒錢財能做嗎?
毫無疑問,當然能。暖心的古典老師給出了幸福攻略。
1、每個人都有善意的資源,從小事開始
第一,大部分的善意并不需要你有多么有錢,不過的確需要你更加用心和有創意,陪陪老人,幫幫鄰里,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要惜力
第二,每個人都有 情緒資源 ,為他人創造點驚喜或者快樂就是很好的事情。古典老師說他曾經每天晚上給一個不開心的朋友電話,當朋友從抑郁中走出來時,無限的感激。
一個電話,幾個輕松的小段子,兩句暖心的問候,送給身邊的朋友家人或同事,不都是舉手之勞。
第三,傳遞有用的 知識和訊息 ,許多社群的小伙伴都在善意的把自己的心得知識進行無償分享,不圖獲利,只望能對他人有點啟發或幫助。
所以,財、物、時間、知識、觀點、情緒、勇氣,這都是你能給予的善意,和有沒有錢,沒有關系 ? ?
2.從身邊人開始,擴大范圍
不用非得在你時間不充裕精力達不到的時候強行去找專門的公益機構助人才叫助人。從身邊的人開始,給爸爸媽媽端上一杯溫熱的水會暖了他們的心,給他們解釋一下當下層出不窮的新奇社會發展中的某一點會讓他們體會到你對他們的細致。原諒滴滴司機對路狀的不熟悉,必竟他們多數是工作之余兼職顧家為你提供了便利的。我個人會常常把不穿的舊衣服洗凈了放置路邊的垃極筒旁,一些需要的人們不好意思直接從你手中拿走,但你輕輕的放置垃圾筒旁用干凈的袋子裝好,需要的人懂得這是便于他們取走使用的。
古典老師說由于今年霧霾特別重,他們在一個同事的倡議下善意形成了“漣漪效應”,他們買了很多口罩放在公司,支持大家多拿多送,送給環衛工人,老人或孩子。 ? ?
3.有意識地去做,多種類地去做 ? ?
4.最后,文中也給到了一個很好的提醒。慎重兩個助人的極端:一變成了被道德綁架,二成為割肉型的助人。
區分是助人還是自虐,有2個標準:
第一: 是否是自愿自發。 非自愿自發,被道德綁架的助人只是還債。
第二: 是否可持續。 自虐型助人者往往過多投入,甚至耗竭自己,其實他們只是需要“被需要”罷了。
好了,從身邊開始去實踐這些吧,祝你更加成為有人緣的人。
我們看看古典老師在本周介紹的第二個知識點:心流。
我第一次聽到心流這個概念是在得到每天聽本書中聽到了,當時頗有感觸,特別羨慕那些能夠頻頻進入心流通道的人。不知疲倦的持續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快樂的享受著過程,還能由此取得卓越的成績,多爽。
然而,怎么才能讓自己想進就能進入這種心流的狀態呢?自那次聽書之后就一直懸在腦中,多方尋找答案。
想什么來什么,瞧,古典老師這就給大家找到的答案。
先說“心流”是什么?
專業的術語的定義,太枯燥,估計你會跟我一樣無感,這里不做摘記,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超體》中直接查閱。
這里給你描述一種狀態,你就能感知到什么是“心流”了。
你一定曾經投入地做過一件事——畫畫、寫作、談話、下棋、上網,當你完全投入其中,你忘記時間、忘記吃飯、忘記長時間坐姿的背疼,甚至忘記上洗手間……這就是心流的體驗。
米哈里總結了“心流”的5個體驗:
高度專注一直到結束
自我消失,忘記很多生理需求、也不在意他人評價
時間感停止
有控制全局的感覺
過程即回報
我是個極其頻繁刷淘寶的人,甚至在寫字累的間隙靠刷淘寶休息,這簡單就是全方位的描述了我逛淘寶的整個過程當中的感受與狀態(自曝糗事,怪羞羞哩)。
可這是逛淘寶,我并不是靠刷淘寶來成就自己的,你投入的那些事大多可能也并不是你的主業,人有沒有方法能夠在自己的主業或者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依自己的意愿隨時進入心流通道呢?
有!有三點:清晰的目標、即時反饋以及技術與挑戰的平衡。
1、清晰的目標和即時反饋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清晰簡單的目標,根本不可能有反饋——因為你不知道做到了沒有。大部分人和心流無緣,是因為他的目標充滿形容詞,而非名詞。
我個人的一個經歷,朋友告訴說跑步可以讓肌肉堅實,于是我開始跑,每次跑都想這次跑完會結實點嗎,結果,你們都懂得,傳說中結實的肌肉始終是別人的,于是泄氣,于是被鼓勵,于是硬撐。這就是目標不清晰,得不到即時反饋,很難堅持。有一天,我對自己說,就為了跑后分泌的多巴胺,每天不多,三公里起步好了,于是,事情變的容易起來,三公里一到,就知道今天的跑量完成了,高興了繼續跑,累了就停下。不知不覺三個月過去了,效果顯著,馬甲線都出來了。心中竊喜。你看,這就是目標清晰,自己對自己還能有明確的反饋,過程就變的輕松愉快了。
2、控制技能和難度比
高能力做低挑戰的事容易無聊,低能力做高挑戰的事容易焦慮。但在焦慮和無聊之間,有一個神奇的空間,人在其中很容易進入專注狀態,這就是心流通道。更加精確地說,當難度略高于技能5-10%的時候,最容易有心流。
心流三步曲:找到心流、設計心流、溝通心流。
如何找到心流:很簡單,剛接觸事物很新鮮,新鮮勁一過感覺無聊,這時就是從第一次心流通道掉出到無聊區,這時需要找個專業人士進行點撥,于是感覺好玩,回到通道,提升到一定水平遇到瓶頸,開始焦慮,又掉出通道,細思之后你分解動作深入學習突破瓶頸,于是興趣盎然,你重回通道,對事物就像迷上了一般。如此無聊、焦慮幾次之后,你就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心流了。
當以完全工作為前提的話,心流則是需要設計的。持續的調整難度與挑戰間的關系,難度高你就先從大目標分解小目標,分解到你能自我的及時獲得反饋了再動手。難度低,枯燥,那么就給自己設定成長型突破。古典老師說當他每天10小時,連續60天高強度的培訓時,他就給自己設定了10個講師技能的項目,比如“講笑話”、“讓人哭”、“語速快”、“講故事”……每天專門練一門。循環6圈,快快樂樂過了暑假。
卓越的人做什么都非常投入,興致勃勃,這不是外在適合的結果,而是內在設計的結果。適合對他們來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這句話對我來講可謂是醍醐灌頂)
溝通心流也就是指談話也有心流通道。話不投機半句多,說明你們的談話目的不同,運用心流的原理,逆向運用一下,若想與你想要交流的某個人暢聊的話,那么你需要做的功課是找到與目標對象同步的無聊區心流區或焦慮區,或許聊起來你們就會忘記了時間。
所以,你看,很好的運用心流的原理,我們不僅可以找到心流通道快樂的享受做事的過程,甚至對于完成工作這樣難控制的,任務的內容和難度都是被動接受的時候,你也可以通過設計心流來樂享做事的過程。
本周的第三個點:冥想。
跟作者一樣,對于冥想在未了解之前,也是有點不大接受不太理解的??粗磉呌行┵x閑在家不算老也不算小的人,神神秘秘的給你講他們修煉的東東多么的神奇,我本能的后退,我分不清冥想和他們所說的神奇的力量是不是一種。
古典老師從冥想進入心理學界,在一些大的權威的期刊論壇開始介紹之,逐漸的當冥想脫去神秘,有了清晰的解釋和相對簡單的方法之后,他本人也實踐了冥想的練習。
那么什么是冥想,為什么著多的腦力勞動者都這么趨之若鶩的練之?冥想到底在生理基礎上給人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
簡單的講,你不妨把冥想理解成一種大腦訓練體操。常見的冥想有:
“專注冥想”——培養專注力;
“慈悲冥想”——產生同理心;
“正念冥想”——消除情緒困擾。
冥想是有其非??茖W的原理的,通過冥想的練習,對大腦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幫助:
1、冥想讓你更聰明
“正念冥想”中,則需要你不斷把注意力在身體不同部位轉移——這是特別好的專注力訓練。
2、冥想讓你更平和
生理層面,能檢測到冥想讓你的前額葉到杏仁核的神經連結加強了。前額葉是大腦的指揮部,而杏仁核主要與人的負面情緒有關,說明你對于情緒的掌控能力加強了。
所以高人們并不是沒有情緒,只是他們從情緒里面跳出來的速度比你快得多。你遇到點事郁悶個2天,人家半秒就跳了出來。你看,這是為什么你總在情緒里打轉而別人很快就能跳出的最本質區別點。情緒的掌控力,而這個掌控是可以通過冥想改變人的前額葉到杏仁核的神經連結來實現。
3、冥想讓你更快樂
冥想會增加左前額葉的活動性,減少右前額葉的活動性。右側前額葉代表負面情緒,左側代表快樂情緒。所以你會更快樂。
這三個方面都是通過人類的生理基礎證實了的冥想對大腦強有力的促進。無論冥想多么深奧或簡單,最終還是需要運用于自身來獲得力量。
這里,古典老師介紹了“ 正念冥想 ”的練習方法。簡單來說,就是“ 不加判斷地觀察當下的自己 ”。動作是 觀察 ,對象是 當下的自己 ,要求是 不加判斷 , 沒分別心 。聽起來很簡單的樣子。
練習從觀察自己的呼吸開始。讓呼吸綿長,呼氣,吸氣。走神了,就意識到自己走神了。然后不要批評,盡快拉回來就是。每天練習,貴在緊持。在有重大情緒來臨時,面臨重大挑戰前,可以做1分鐘正念冥想
古典老師說,科學往往只表達出冥想可實證、具象的一面。在深入體驗后,你也許會對冥想背后的哲學體系和價值觀有好奇和敬畏,關于煩惱的觀點、關于人與世界如何相互作用,關于自我意識的升起和元認知管理……非常精妙和成體系。有興趣的你可以打開《超體》看看后面老師推薦的各種著作或資料。
以上,本周的核心內容?;卮鹆巳绾渭茨茏分鹉繕耍帜芟硎苓^程。成為廣結善緣的人也好,成為一個高度自我察覺的人也好,最終都是讓幸福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幸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