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外漂泊很多年了,一直過著獨來獨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從上大學起,她就一直秉持“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理念,以致于到現在還是獨身,閨蜜也曾給她介紹過幾個對象幫她脫單,但她都婉言謝絕,理由是:現在還年輕,為什么不趕緊享受個人世界,為何那么早投入兩個人的生活中,對誰都是羈絆。
獨身生活是她想所享受神往的,因為輕松而自在。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可以徹夜無眠去泡吧,可以攢足了錢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不受約束吃喝玩樂,可以毫無顧忌的為所欲為,那種生活跟神仙一般,真是太愜意了。
可幸福的時光總是極其短暫,生活總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如果每個人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生活的狀態和節奏,那生活就不叫生活了,生活的藝術也就無從談起了。
看著好友們一個個的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她開始懷疑她當初的選擇,她懷疑是不是自己有些自作聰明了?為什么別人戀愛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幸福,看著人家一個個有情人終成眷屬,她也開始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每每到這個時候,同學們如故意戲弄她似的,給她發很多請帖,邀請她光臨他們的喜宴。也有很多次,在街頭不經意間會遇到自己以前同學的孩子叫她阿姨,她也會象征性的對他們客氣一番,夸夸人家孩子長得漂亮可愛,但那只是出于禮貌。
她也并不是完全沒心沒肺,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她就會徹夜無眠,她將沖一杯咖啡,面對電腦屏幕發呆。現在可以傾訴心里話的人寥寥無幾,當她想找個人傾訴心事的時候,她卻不知道該向誰說,她想起了閨蜜,然而抓起的電話又緩緩放下,因為閨蜜再密也有自己的生活,都沒結婚之前可以放肆,然而婚后就不同了,那一刻,世界上沒人知道她的落寞和孤寂。唯有她自己默默承受。
熬過晚上,第二天起來她還是那么輕松快樂,去樓下買點早餐然后狼吞虎咽的吃了,洗個熱水澡,換上一套新衣服,上好妝然后去上班。同事們夸她陽光,富有活力,她也在眾人的贊美聲中沾沾自喜,又覺得她的選擇并沒有錯,她又釋懷了。
她已經是二十好幾的人了,她在遠離家鄉的一個城市上班,在那個陌生的城市已經闖蕩了那么多年,她不知道她這樣到底是為了什么,沒人慰問,沒人疼愛。她認為就是傳說中的剩女,女漢子,什么都是靠自己,有病了自己去看,打著點滴還在做家務,搬家自己往上扛,一趟一趟接一趟,燈泡壞了自己修,她的一切都井井有條……沒有男人,她的生活并無不妥。
在她眼里,男人向來靠不住,結婚前跟狗一樣搖尾討好,對你百般服侍體貼,婚后完全變了性子,好吃懶做,早上起來不疊被子,不收拾房間,就知道坐在電腦前游戲人生。這些都是她一個閨蜜告訴她的,她的閨蜜哭訴著給她上了一課,標準的反面教材。就算別人沒說這些,在電視上也看過不少,對于男人和婚姻,她敬而遠之,望而卻步。
漸漸的,額頭刻上皺紋,盡管她保養有方,但保養的速度還是難以抑制皺紋爬上額頭的速度。她的父母打電話叫她回去,開始逼婚,安排一次又一次相親會,想盡快把她嫁了,可是她好像還沒有絲毫的準備,對于婚姻,她還是個初學者,因為像樣的戀愛她都沒有幾次,所以她心里惴惴不安也是理所當然。再者,相親這種事,根本和感情無關,只是為了搭伙過日子,相親的背后是種種的比較和選擇,身家背景,工作,月薪等等都是參考元素,都令人乏味了。她厭惡那種沒有營養的見面,她覺得真的累覺不愛。
這么多年了,就算自己很淡定,能參透紅塵,將終生大事能拖一天是一天,但她的父母早就不知在幾年前開始為她出謀劃策了,她全然看在眼里,只是處于自己的自私,將這件事推遲到現在。 現在,她決定了,她服從父母的安排,開始準備人生的下一階段——結婚。父母的喋喋不休她不會再充耳不聞,她心知肚明她沒有資本再任性下去,她也明白,她沒有資格再瘋下去了。
于是她決定還是順應天意吧,逃避是沒有用的,誰都知道女人的青春轉瞬即逝,然而她欣慰的是,她把自己的青春活給了自己,而不是給了某一個男人,她努力過,奮斗過,做過自己喜歡做的,沒有因為單身而傷心流淚,沒有因為男人而痛不欲生,回想過去那么多年,她心滿意足。盡管有一天她人老珠黃,老態龍鐘,腹部松弛,頭發稀疏,她仍然會看著那些相冊,看著自己站在青春的頂峰時刻,比劃著剪刀手,癡癡地笑。
人一輩子,前二十年是活給自己的,中間二十年是活給家庭的的,后面二十年是活給子女的,剩下最后二十年錯綜復雜,不知道是活給誰的。有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活明白,將活給自己的日子活錯了,等到發現才后悔莫及,所以趁年輕,好好給自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