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參加心理咨詢師二級的考試,考試完當天,跟隨先生與一位網友見面。一位很有魄力,有自己想法和目標的女孩。
她是一位新媒體運營者,工作很努力,同時也取得了相比較同齡人來說不錯的成績,工作和收入很穩定的情況下,她選擇了辭職,做自由職業者。給自己設定的生活方式是:“每天看書4個小時,寫作4個小時,健身2個小時”。這樣自由的生活也許是很多人,尤其是文藝青年非常羨慕的生活吧,在很多人用嘴巴來設定自己向往生活的時候,她已經用行動實踐了,她已經可以用自己的文字來賺取生活費了。
吃飯期間,她的一番對于目標的闡述,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她說:現在很多人把目標都神化了。很多人迷茫,不知所措,或者有想法不敢行動,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把目標想的太過于神圣和偉大,覺得一旦定下了目標,這輩子最起碼是半輩子不能修改,一定要這樣做。所以造成很多人得了目標選擇恐懼癥。
她的這番話,讓我想到身邊的人,包括自己。最起碼我一直是這樣想的,目標,一定是要堅持很久,最起碼是3-5年不能改變的,等到3-5年之后,也許自己做的不開心,不過還是會繼續,因為我已經付出了3-5年了,放棄,轉行,太難。所以一定要考慮清楚了,才能設定目標,這樣一來,大多數時間都在思考中度過。這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和經歷。
我們都很羨慕那些目標明確的人,哪怕他現在什么都不是,能力不行,學歷不行,當聽到他有明確的目標時,也會馬上另眼相看,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為什么我沒有目標,開始抱怨家長小時候沒有給自己培養出來一兩個興趣來。在不停的尋找中,越來越迷失方向,越來越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喜歡,什么都做不了,最終還是選擇渾渾噩噩中度過每一天。當朋友問起,你以后打算做什么時,回答依舊是:在考慮中,還沒考慮清楚。
現在我們把目標弱小化一些,它就是當下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不是問題就會簡單很多。由于當下很多的社會變化太多,太大,很多人不知道將來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什么樣的工作是占優勢的,所以不知道自己將來的目標是什么。不過我們都會清楚當下自己想要做什么,或者想要什么。
把焦點聚焦到當下,此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分析清楚,設定短期的目標,先做了再說,也許在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個不適合我,或者重新找到了新的方向。這樣制定出來的目標最起碼短期內是有效的,而且不用背負太大的壓力。如果當下應該做什么,或者想要什么都考慮不清楚的話,可以先整理自己的資源,自身擁有什么,分析自身的優缺點,匹配相應的工作崗位,從中篩選自己想做的,如果此刻還是猶豫不決,不知道如何選擇,可以把猶豫的項目寫出來,對比,分析優劣,從理智的層面去決定。
在目標制定好后,我們需要擁有他阿真圓在《人生啊,要拿得起放得下》一書中提到的一種精神:“放下,不放棄。”
所謂放下就是弄清楚真相和真理,分析考慮清楚,做了該做的事情,剩下的交給上天(南無阿彌佗佛)。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盡人事,聽天命。”
這是在實現目標過程中應該擁有的態度。
不放棄就是,不輕易放棄自己制定的目標,也許會有很多苦難、磨難,需要有不放棄的精神。就像他在戰爭期間的目標是:“活下去,回國”。無論怎么樣都不放棄。
此刻的我正處于找工作的階段,我的目標是:做親子教育,培養家長的教育理念,解決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教育環境。分析目前我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熱愛教育行業,有一定的相關經驗,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好。
劣勢:自己有想法,但不系統;沒有養育孩子的經歷,在體會家長的感受時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頗,缺乏一定的資歷背景。
如果現在從事相關的崗位,首先收入會降低,由于資歷淺,只能從底層做起,自己的內心會失去平衡,會不由自主的將關注點放在薪資上。
由于之前一直有不錯的教育行業銷售管理經歷,所以可以找到薪資不錯的銷售管理崗位,做業務。可以賺錢,不過跟我的目標好像不一致,但是能近距離的接觸家長,了解家長的面臨的問題。
仔細考慮,我個人善于學習,而且一直在工作中學習,知識層面相對比較寬,不過在形成系統知識和思考模式上相對比較欠缺,比較碎片化,所以需要有機會參加一些系統的學習。需要報名參加培訓,培訓費用相對比較高,需要經濟基礎。所以最終考慮還是選擇銷售管理方面的崗位。一方面可以掙錢,擁有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去學習。工作中努力工作,休息時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先通過課外學習提升資歷背景,然后再選取相關崗位。這種方式應該相對比較快。
由此得出,短期目標是從事教育行業銷售管理崗位,掙錢,報名參加課程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目標出來了,接下來就是制定計劃和執行。
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發現新的方向,抱著開放的心態,接納即將遇到的事情,隨時準備調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