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社會普遍認可的財富和地位等標準,成功還有一個相對簡潔的定義,即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我認為這一點應當存疑,實現目標并非就是成功,尤其是如果實現了一個錯誤的目標,那簡直就是悲劇。最常見的例子無非是工作狂拋家棄子最終實現人生巔峰,老來才發現無人依托。
而我個人的目標也一直在變化。這看似不夠沉穩,也許卻是價值觀念的正常搖擺。所以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呢?目標當然不止一種,可到底有哪些類型呢?制定目標有哪些原則?目標失敗有哪些最常見的原因?《成功:動機與目標》中作者主要回答了這些問題。作者還提到了大量關于自制力和意志力的研究,但很遺憾,自我控制資源理論的相關實驗正面臨可重復危機。
我認為,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第一步當然是學習目標相關的知識,所以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精華部分
第一部分:制定目標的原則
1、抽象目標和具體目標:清理衣柜時,扔掉不穿的衣服是具體目標,而使衣柜保持整潔是抽象目標。當你想得到更多精力和動力時,應該多思考為什么,這會幫你找到抽象目標。當在做一個困難的任務時,應該思考具體的是什么。
2、運用心理對照法思考目標的積極面和阻礙。
3、營造正確的環境。想實現目標,就把環境布置成充滿目標觸發點。
第二部分:目標的類型
1、表現型和進步型。表現型目標是為了證明自己,進步型則是習得技能獲得進步。追求表現其實也能帶來學習的動力,但如果過程很艱難,想通過表現來證明自己的人很可能就會放棄目標,并覺得自己能力弱。當進步是你的目標時,你會更容易享受旅途過程。
2、進取型和防御型。進取目標是為了獲得,防御型目標是為了不是去。樂觀和積極心態能推動進取型目標,悲觀主義者則會采取防御型目標。進取目標和防御目標都能帶來進步,重點是識別目的種類,然后采用積極樂觀和悲觀焦慮來催化目標。
3、從自我決定論的觀點看,人有三種需求:自主、歸屬和能力。歸屬感會追求增強人際關系的目標,能力感會推動自己去開發新技能,自主需求則會開發你的內在好奇和熱情。
4、小總結:
- 任務簡單時,采取進取型目標
- 沒有動力時,選擇防御型目標思考失敗的后果
- 任務復雜時,思考目標具體是什么,同時采取防御型和進步型目標。
- 面對誘惑時,思考目標的抽象含義,同時采取防御型目標
- 需要迅速完成任務,選擇進取型目標
- 需要準確完成任務,采取防御型目標
- 希望任務過程愉快,跟隨內在動機選擇進步型目標
- 希望能真實長期地感受幸福,選擇能夠滿足歸屬感、自主感、能力感的目標,避免過分關注外在的名聲、威望和財富
第三部分:目標失敗的原因及如何執行目標
1、目標盾牌。干擾、誘惑和互相矛盾的目標都會偷走你的注意力和精力,削弱你的動力
2、監控進度。不了解自己的進度如何也就無法對行為和策略進行調整,要經常檢查自己的進度
3、執行意圖。制定計劃時,采用“如果x時間x地點x情境我就要做xxx” 的句式,將具體行動和步驟寫下來有助于你的大腦習慣這個思維路徑
4、適當樂觀。樂觀精神有好處,但可能也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5、持續學習。為目標長期投入,在困難也不輕易退縮;進步型和自主感的目標會幫助你長期堅持;不認為達不成目標就是表現不好,而認為是讓自己慢慢進步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