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力+關注度=經濟效益 | 也談自媒體是怎么賺錢的

文/ 小富女

新媒體已不新,社會對自媒體也欣然接受。但關于自媒體能不能賺錢,大眾的態度依然曖昧。

有人認為這簡直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精神財務雙自由;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癡人說夢,離理想很近,離賺錢很遠。有人認為這里是一座金礦,因而趨之若鶩、盲目站隊;有人認為這里已成了一片紅海,開發過度、曇花已現。

或者一切都印證著狄更斯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里若想實現寫作的價值,最好的姿態是:一邊埋頭寫作,一邊抬頭看路。

且抬頭看看他們是怎么賺錢的。

-1-像傳統媒體一樣去賺錢

既然自媒體也屬于媒體范疇,當然應像傳統媒體一樣賺錢。此處應感謝傳統媒體,將“內容產出經濟”已做了充分的社會鋪墊(大眾更易接受)和路徑探索(方式更加多元)。所以傳統媒體的盈利方式,新媒體只要能用上,都可以“拿來主義”。

舉兩種最常見的。

a. 廣告宣傳

天王級大號咪蒙曾在一篇文章里自透:她的一篇軟文賣價20萬以上。一篇=20萬,真是分分鐘虐死上班狗。雖然咪蒙這種是鳳毛麟角,但軟文廣告的確已成了一般大號重要的收入來源。

除了軟文,當然還有每一家媒體的標配——硬廣。自媒體的硬廣,各大平臺已倒入了標準入口,比如:

公眾號自帶廣告位

可能有人會提出,這種流量主廣告,門檻不低、收入不高,遠不如與廣告主的深度對接來的痛快,可沒有資源怎么辦?沒關系。有廣告的地方就有廣告代理,如今他們已滲透到自媒體領域。具體怎么合作?依然可以借鑒傳統媒體。

b.品牌活動

當媒體擁有了一定的品牌和人氣基礎,便可以通過一場場漂亮的活動策劃,來玩一石多鳥的游戲。在這場游戲里,你的粉絲、客戶,還有品牌、收益,都可以是大贏家。

比如,通過策劃與自媒體品牌調性相符的主題活動,粉絲付費參與,得到一場高端的、情懷的、小眾的、豐盛的,總而言之是非同凡響的活動體驗(有點類似俱樂部模式);

或者,你策劃了活動,從總冠名、分冠名到二三級聯合冠名,甚至現場的每一瓶礦泉水、每一塊甜品,都有商家買單贊助,讀者只管免費而來、開心而去,通過現場的少部分人輻射到更多人,不僅實現了自媒體的O2O,更以此激發一場蝴蝶效益(資源整合運作模式)。

-2-像互聯網產品一樣賺錢

自媒體作為借勢互聯網平臺而生的新媒體,本身就具有互聯網產品的近似屬性,所以賺錢的方式也可以相似。

a.平臺補貼

就像嘀嘀、快滴、U步都在爭取私家車主一樣,各大平臺也在紛紛爭取原創寫手。原因很簡單,因為大眾的閱讀需求一直存在,在更加開放和多元的閱讀時代,各大平臺也在通過爭取原創寫手而加強內容輸出,從而爭奪閱讀用戶。

今年3月的芒種大會上,新亮相的企鵝平臺宣布:對于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自媒體,今年將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的補貼。
而在2015年9月,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在“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宣布,將大力扶持優質內容創作,確保至少1000名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1萬元保底收入。

企鵝平臺的補貼落地,具體還有待觀望。但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寫作圈里已有實際受益者。

b.贏取風投

互聯網時代,某些企業(產品)就好像天生為“風投而生”,他們甚至都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來驅動收入,因為初期怎么盈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贏得人氣、用戶和流量。

而在贏得流量和人氣的路上,自媒體可謂是和各互聯網企業殊途同歸,它們當然也可以由此而贏得資本青睞,從此開始升級版的自媒體運營。

以下是圈子里流傳的一張表

圖片發自簡書App

-3-像大神一樣賺錢

PS:本來想說像“網紅”一樣賺錢,后來又覺得這個詞的浮躁褻瀆了寫作者,索性就向圈子里的大神看齊。賺錢的方式或者雷同,但初心不同。寫作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并成就他人。

a.打賞

這應該算是一項時代發展下,特屬于原創作者和自媒體人的互聯網紅利。普通作者一篇稿子三五人打賞,混個早餐錢;大神級作者三五百人打賞,一篇稿子動輒收入過萬。

b.咨詢

咨詢多半來自于閱讀的延伸。讀者相信作者在他擅長領域里(可以是情感、時尚、育兒、居家,也可以是成功學、方法論、讀書經、心理學)的獨到見解和成熟經驗,那么,請聊一個五塊錢的天,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尊重“一分付出一分收獲”。

c. ?微課

微課尤其適合寫方法論和分享干貨的自媒體,或者因為這些作者本身也是高校教授、企業培訓師、演講師或者是行業里的先鋒精英,所以他們當然也更容易將課堂搬到“線上”,策劃和資源整合出一場高水準的線上分享課(自己講并邀請大咖講),讓讀者粉絲受益匪淺。

但也不僅限于他們。微課的本質,既可以是線上課堂,也可以是俱樂部模式的線上活動,更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互動版、立體版分享。

d.稿酬

把稿酬放在這個類別的最后,因為這是寫作者非常傳統的一項收入來源。

幾年前韓寒的文章《一個中國作家的真實收入》里曾透視過,中國寫作者無論是一篇文章的稿費還是一本書的版稅,收入都十分有限。但互聯網時代對于寫作者最大的紅利是,以前是一篇稿子和一本書的一錘子買賣,現在卻可以實現上述種種的一籃子買賣。

從這個層面講,寫作者正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最好時機,并且神話式的崛起機遇隨時都在。

-4-像創業公司一樣賺錢

既然自媒體也可以聚焦人氣、打造品牌、贏得風投、玩資本運作,自媒體當然也可以像所有的創業公司一樣賺錢。

舉個例子,趁早品牌,一個典型由自媒體衍生出來的創業公司。創始人王瀟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書《女人明白要趁早》,趁著書本的熱度,搭建了微博、微信、趁早網,開始真正運營趁早品牌。第一桶金來自于紙質手冊與電商的結合,接著不斷將產品線延伸,塑身尺、徽章鎖骨鏈、塑身TEE、系列小黑群等相關產品應運而生。她的公司2014年銷售額破千萬,2015年獲得2000萬A輪融資;而她自己已成為千萬青年的精神導師和勵志女神。

類似的還有很多。但,

像所有的創業公司一樣,自媒體的成長也是從無到有,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從單一業務到多元開花的過程;

像所有的創業公司一樣,絕不是想象中的輕松任性當老板,而是一場與自己的艱苦死磕。咪蒙說自己的寫作生活有如花式虐狗,這種心塞絕對是誰寫誰知道。

像所有的創業公司一樣,創業者云云,而成功者寥寥,明天很美好,但多數人都死在了今天的沙灘上。

最后,

用一個簡單公式來總結自己在這一行業里的粗淺認知吧:

原創力 + 關注度 = 經濟效益

原創力,代表著你無可替代的能力和源源不斷的生產力;
關注度,代表著你才華的市場價值和社會效應;
原創力=你埋頭寫作的恒心;
關注度=你抬頭看路的慧心;
兩者相加,將產生妙不可言的火花;
兩者相乘,終將無往而不勝!


作者介紹:小富女,曾經的職場中堅人,今日的寫字做夢者。十年職場,混跡于傳統媒體、移動電商、品牌宣傳、企業策劃。如今只讀歷史、看傳記、講故事。愿以冷靜的筆寫溫暖的字,和你分享小日子的大智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