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了新一季的《最強大腦》,100位頂尖腦力選手同場競技。
他們中有清華、北大高材生,有美國麻省理工、英國皇家學校等全球知名院校的留學生,有高智商俱樂部成員,有獲得六項專利創新達人,有各地區的高考狀元,有被譽為天才少年的小學生,有獲得過國際國內知識競賽一等獎得主……他們中年齡最大的32歲,年齡最小的只有十幾歲。
一項項光環聽的我瞠目結舌,果然,人比人、得去死。
第一輪比拼,排名第三的選手遺憾出局,隨后,第二輪,第三輪,一次次比拼中,陸續有選手遭淘汰。
妻子說,“這題目出的真變態,竟然淘汰這么多選手,好可惜呀”!
我說,“比賽就是這樣,有人晉級就會有人淘汰,其實淘汰也沒什么,只能說自己能力不足或抗壓能力不強”。
“你這是自己沒能力,還嫌棄別人比你強”,妻子不用多想,直接回絕了我。
其實并不是這樣,我并不羨慕他們的優秀,我只是覺得,比起“成功”來,失敗更能讓人成長。
理由如下:失敗更能刺激人的求知欲,讓你在記憶深處永遠抹不掉這段記憶,并發出強烈的征服本能,就像我們做題,正確的題我們本能的會抹點記憶,并且不會一再逼問自己,這道題怎么作對的。而錯誤的題,我們就會深刻剖析,在腦海中打下問號,并激勵你想明白原因,加深記憶,以后再回憶起來,就像過電影一樣,能夠清晰呈現出來。
02
單位同事老劉便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作為辦公室主任,他工作認真負責,寫文章、組織活動樣樣精通,只要把工作交給他,大家都放心。在領導眼里,他是單位的頂梁柱,在同事眼里,他是業務精英。但是,他也有一個毛病,愛發脾氣。
“你這文章怎么做的,一點不符合領導的思路,重新在寫一下”。
“下個通知都說不明白,還能干點啥”
“告訴你把材料多大幾份,怎么就不過腦呢?”
他的這種做法雖然讓同事們多少有點不是滋味,但是他也確實有炫耀的資本,方方面面都要高出我們一個檔次,只有仰望的份兒。
趕巧,全省組織了一次業務知識競賽,作為辦公室的業務骨干,老劉自然舍我其誰的代表縣里參賽了。
幾天后,我見到他,問他競賽怎么樣,他看起來沒精打采,唉聲嘆氣地給我拋來一個很有哲理的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用問,競賽讓他很受打擊。
隨后時間里,他身上的傲氣少了不少,對同事們也和氣了很多。
03
我們看《最強大腦》上的選手,也許他們中隨便拿出一個人,腦力都要甩我們幾條街,但是,當和同樣優秀的選手站在一起,差距只在毫厘之間,變得微乎其微。你的優點、你的長處在強大的參照物面前,似乎被無限的縮小了。而缺點和不足卻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敗下陣來。
“優秀”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當你把參照物放的很低,你就比別人優秀。而這種自以為是的優秀很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甚至帶來負能量。
比如,你以為在工作中你業務最強,各方面都很優秀,而殊不知,當你離開的時候,會發現,工作依然正常運轉,似乎并沒有改變。
你以為你又高又富又帥氣,一定能讓心愛的女孩為你著迷,卻不知道,那些始終朝著夢想努力奮斗的人最終卻成了女神的歸宿。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一樣,在一個單位內是優秀的,但是把他放在一個大環境下,與同等水平的人相比,就不盡然了。
你以為的種種優秀,往往是遮住心靈的迷霧,是阻擋你實現突破的瓶頸,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其實,我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優秀。
總之,當你被“優秀”包圍時 我更愿你遭受打擊,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不斷打磨自己的內心,錘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每天都有所進步,有所提升,成為真正內心強大并有所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