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學習嗎?
李笑來老師的公眾號名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按老師自己的說法,這三個學習,不是簡單的重復(刻意練習),而是有區別的:第一個學習是動詞;第二個學習是名詞,指學習方法;第三個學習是動詞;連起來就是:學習了學習的方法再去學習。
成甲老師的這本《好好學習》,也是一本講如何學習的書,全書的主旨大概是——堅持從底層思考(提高思考深度),建立自己的臨界知識,用大的框架將自己的知識系統化和立體化。
一、接觸這本書
促使我看這本書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我覺得這個很切合自己的實際:我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但是似乎沒有太大的成果出現,而這一章的內容,確實讓我醍醐灌頂。
1.讀書方法需要升級;
自己只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記錄、摘抄,從來不愿意回頭看,也沒有底氣回頭看,其實是一個“自己騙自己”的過程,尤其是涉及到復雜推導的情況,更是如此。
文中講到,讀書方法應該升級——在新學到的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是記住新知識的最好辦法。如果不這樣做,我們的新舊知識就是一個個孤立的島嶼,沒有交叉沒有聯系。而如果我們嘗試著建立聯系的話,聯系越多,關系越穩固,新知識越容易固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2.自己的讀書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質量;
刻意放慢自己的讀書速度,花時間去做讀書筆記,思考與已有知識的聯系。要明白“閱讀速度不等于理解速度”。
簡單說,就是花時間在知識的加工上,在一路向前跑的的時候,時不時回頭看一看,總結一下自己的得失。
第二、這本書的特別之處。
1.臨界知識 概念的提出;
本書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臨界知識,是來源于物理上“臨界溫度”、“臨界質量”的一個概念。臨界的意思,是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化?!芭R界知識”就是說,只有掌握了足夠多的“重要而基礎”的知識,才能產生知識系統的巨大威力。
這一理論的提出,是因為作者發現:人們犯下的許多錯誤,往往源自其漠視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規律,這些規律足夠重要、足夠基礎以至于它能夠被應用于眾多的場景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本質上我認為這本書是笑來老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里部分知識的應用版,在專欄中,笑來老師對于知識之間的聯系、對于最少必要知識都有講解,專欄中理清諸如“什么最重要”之類的基礎概念,就是在建立我們的臨界知識。
2. 兩個底層思維;
第一、綠燈思維,避免因習慣性防衛錯過成長。
第二、以慢為快,把慢工夫花在真問題上。
3. 三個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①反思;反思自己做出決策的思維方法和心理變化,反思自己思考的整個過程并寫下來,反思自己是否曾經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作者認為,在提升認知能力方面,反思是最重要的技能。(這是我最喜歡本書的部分)
②以教為學
與笑來老師“教是最好的學”相類似,不做贅述;
③刻意練習
與“把時間當做朋友”類似,與復利效應類似;
此外,如實記錄、定期回顧與付費購買也是本書推崇的技巧,我還是非常贊同。
4. 核心臨界知識的介紹:
主要介紹了:
①復利效應;看過笑來老師專欄的一定不陌生。
②概率論;同上。
③黃金思維圈;多問自己“why”,挖掘本質。
④進化論;將知道變為行動。
⑤系統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關鍵解;
⑥二八法則;
⑦安全空間;
5. 臨界知識的綜合運用。
作者成甲是一個創業者,有過豐富的知識實踐,因此在書中也提出很多的親身案例,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第三、跳出這本書。
在讀過笑來老師的專欄之后,會覺得兩者核心內容有一些重疊,這是不是也說明了:高手掌握的底層規律是相似的?如果一個高手這樣說,你可能不相信,但是許多個高手都是這么煉成的話,是不是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思考?
另外,這本書引起了我對優質內容的注意?!吧醒亩鴮W無涯”,把手頭的內容吃透,或許是最好的踐行辦法。因此,我現在用學到的學習方法學習自己專業知識的大部頭——《物理化學》,我相信學習方法提升了的自己,會有更大的收獲。